哈雷彗星最早記錄什麼時候?哈雷彗星有多大?
2025-05-06 03:08:25
彗星是一種特殊的星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76.1年就繞太陽一圈,出現在人類的視野裡,這也是唯一一個可以用肉眼看見的彗星,那麼你知道關於哈雷彗星最早的記載是什麼時候嗎?又是出自哪裡的呢?下面讓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周期彗星表編號:1P/Halley。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從地球看見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可能以裸眼看見兩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見的彗星可能會更壯觀和更美麗,但那些都是數千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彗星。
哈雷彗星多大
哈雷彗星的原始質量估計小於10萬億噸,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為每立方釐米1克,則彗核半徑應小於15公裡。估計它每公轉一圈,質量減少約20億噸,這只是其總質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還會存在很久。
哈雷彗星的彗核是個又醜又髒的傢伙。其模樣長得與其說像一個帶殼的花生,不如比作一個烤糊了的土豆更為貼切。表皮裂紋累累,皺皺疤疤,其髒、黑程度令人難以想像。它最長處16公裡,最寬處和最厚處各約8.2公裡和7.5公裡,質量約為3000億噸,體積約500立方公裡。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大約1克/立方釐米,說明它多孔,可能是因為在冰升華後,大部份塵埃都留了下來所致。哈雷彗星的表面比煤灰還黑的,這讓它大量的吸收太陽的輻射而使溫度為30~100℃。彗核表面至少有5~7個地方在不斷向外拋射塵埃和氣體。
哈雷彗星最早記錄
中國史書上對哈雷彗星的出現有詳細記載。論記錄時間之早,首推《春秋》(目前公認)。《春秋》說: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這是世界上第一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論所記內容之早,則首推西漢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訓》說:「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據中國天文學家張鈺哲推算,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歸的記錄。
哈雷彗星下次什麼時候
哈雷彗星下次回歸大約在2061年底-2062年上半年。
彗星在接近太陽的時候揮發出物質,那彗星好像自己有一臺發動機一樣,會因為自己的噴射物質而改變軌道。
其次是因為彗星會受到行星引力的影響而稍稍改變回歸日期,曾經看過一片資料,說1986年哈雷彗星回歸因為八大行星影響造成了早105天回歸,本人不知道這個數字數否準確,但說明行星的影響還是不小的,而且目前的條件還不能預報,只能事後來當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