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真的越慢越好嗎?
2025-05-06 16:32:24
電影裡的太極總是給人緩慢悠閒的感覺,很多人覺得打太極應該慢下來,那麼練太極真的越慢越好嗎?針對這個問題,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炳老師作了解答,和小編一起看看陳炳老師是怎麼說的吧!在剛開始的時候,應該越慢越好。慢,是為了在最初的時候尋找身體中的靜、松、定的狀態、感覺;如果快練,動作一晃而過,來不及體會,根本無法尋找到、感受到身體內部的變化,所以要慢慢地練習,慢慢在練習的過程中去仔細體會、尋找。不僅僅要尋找身體內部的松、靜、定,也要去仔細地尋找每一個式子裡的松、靜、定。不僅僅在靜止的定式時保持這種狀態,在拳勢的運動過程中也仍然要保持這種狀態。怎麼樣保持呢?那就是不能快。快了動作容易變形走樣,某些細節與細微處一不小心就容易忽略過去了,而「細微之處見精神」,這即是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也是太極拳精義的一種體現。細微之處儘管只是一舉手、一投足,一點一滴、一絲一毫,但滴水藏海、一葉知秋,從其一舉一動之中,可以看出拳藝的水平高低。太極拳就好比是個精細的雕刻,需要我們慢慢地仔細雕刻,原本是一個粗略的大胚,只有經過日復一日的精雕細刻,才會逐漸初具形態,再到略有完整,再到神韻具備,形神合一。慢工出細活。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快不得,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以前,老一輩的名家明師傳授技藝的時候,常常是一次只傳一式,一式反覆練習,一式不會則不教下一式。
這樣教學雖然看起來慢,但基礎打得紮實,一步一個腳印,很是穩健,動作式子不容易走形出偏差。 初習太極拳,在教學上體現出一個 「慢」。在練習上也體現出了「慢」。有句老話叫「學規矩、守規矩、破規矩」,這話講述了學習過程中的三重境界,最初開始是「學規矩」,怎麼學?完整地學,不可有遺漏;學會後,要「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物學問都有一定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規矩」,不遵守這個「規矩」,就是違背了事物的發展道理,因而也就不會成功;經過長年累月的「守規矩」,漸悟之後會產生頓悟,也就是在思想上有一個大的飛躍,從此以後就有可能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個人風格特色,這就是「破規矩」,即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揚和光大。但也要注意,「慢」只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慢」只是這個階段的一種練習方法,而非永恆不變的要求。「慢」是初學時候應該要遵循的,但當你達到了這些要求,尋找到了這些狀態後,則應該要升級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程序。好比小學你讀完了,不能依舊反覆的讀小學,而應該升入初中去學習初中應該學的知識。初中讀完了則應該去學高中要學的知識。「慢」只是一種尋找感覺狀態的方法,而非一直的練法。
到經過長時間的「慢」的練習,尋找到了狀態感覺而且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後,則可以用下一個階段的方法,那就是「快」,快速地練,即讓練拳的速度適當快些,在「快」的過程中又去體味尋找那種「慢」中尋找到的狀態、感覺,保持這種感覺不丟。逐漸地再加入快慢相間的練習,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該剛的時候剛,該柔的時候柔,如此快慢剛柔緩急進退,則可充分地體現出了陳氏太極拳的風格特色,也就尋找到了進入太極大門的鑰匙。原來練太極並不是從一而終的慢,而慢並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方法。雖然聽起來有些難,不過就像陳炳老師說的,太極拳是需要慢慢雕刻的,所以大家要細細地去琢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