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最新萬字訪談回應一切 昨夜刷屏20條金句值得品味
2025-05-03 11:34:24
1月18日消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於昨日(1月17日)接受了多家國內媒體的群訪,在1月17日深夜裡一直到18日凌晨,任正非的1萬2千多字採訪實錄在朋友圈、媒體上呈現刷屏之勢。
不同於此前低調的作風,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近日連番接受了中外媒體的訪問。任正非在與中國媒體的30個問題中,全面談到了華為最近遇到的困難、基礎研究、智慧財產權、女兒孟晚舟事件等所有外界關心的話題。
任正非坦言,自己這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是被公共關係部逼的,「他們說,這段時間我們要給18萬員工和廣大客戶都要傳遞信心,讓他們多了解我們、信任我們,也同時給社會釋懷,其實我們沒有遭遇多大困難。」
由於這篇採訪實在過於精彩,大部分媒體報導選擇了原汁原味地完整實錄呈現。記者們問得精彩,任正非回答中所展現的自信、眼界、胸懷讓讀的人深感酣暢淋漓。不少媒體認為任正非的這篇採訪實錄,即做到了「回應一切」,又做到了「超出一切」。
為什麼超出一切?因為過去任正非實在太低調,上一次長時間接受國內媒體的採訪要追溯到2014年6月16日。通過任正非這100分鐘時間對30個媒體問題的回答,讓外界對華為這家公司有了更真切的認識。
認真看完這篇採訪至少需要30分鐘以上,看完最直觀的感是「霸氣」。全篇採訪值得一看,其中任正非這20句霸氣外露的金句更值得細細品味。
1、「我們今天可能要碰到的問題,在十多年前就有預計,我們已經準備了十幾年。這些困難對我們會有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不會出現重大問題。」
2、「我從來不支持『自主創新』這個詞,我認為,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財富。」
3、「我不能代表中國企業,只能代表華為。」
4、「見媒體是公共關係部逼的,見媒體就是給社會傳遞一種信心。」
5、「因為華為工資高於西方公司,所以很多科學家都在華為工作。我們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形成這種組合在前進。」
6、「黃埔和抗大怎麼不是世界上兩所偉大的名校呢?所以,物質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得到尊重,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7、「做百年老店是非常困難的,最主要的是要去除惰怠。如何能夠祛除惰怠,對我們來說是挑戰。所以我們強調自我批判,就是通過自我批判來逐漸祛除自我惰怠,但我認為並不容易,革自己的命比革別人的命要難得多得多。」
8、「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決不會造車的。因此,我們不會跨界,我們是有邊界的,以電子流為中心的領域,非這個領域的都要砍掉。」
9、「即使在非洲,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學校,但是回到深圳就進不去學校。因此教育是我們國家最緊迫的問題,要充分滿足孩子受教育的權利。」
10、「今年我們利潤是90多億,但是科研投入150-200億美金。這150億哪裡是我們投的,都是成本,實際上還是客戶投的。客戶給我們的錢,不是產生利潤,而是產生投入。」
11、「我們應該認識到,智慧財產權保護是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而不是西方拿來卡我們的藉口。|
12、「五年以後,(華為)年銷售收入可能比今年多一倍多。」
13、「華為有什麼?一無所有!華為既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除了人的腦袋之外,一無所有。」
14、「5G實際上被誇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誇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
15、「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來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很快到了。」
16、「我們覺得除了困難,都是困難,沒有不困難。」
17、「(華為業務前景這麼光明,為什麼說華為下一步可能會倒下呢?)早晚的事情,這是個哲學命題,不是一個現實命題。」
18、「未來終端的路很寬廣,包括物聯網……,手機只是終端的一個領域。」
19、「蘋果是一個偉大的公司,因為蘋果推動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使這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結構性改變。」
20、「大家不要把商業模式和意識形態混淆起來。我們今天進入商業社會,不能因為我們是共產黨員,就要去做雷鋒無私奉獻,就不要去搞商業模式,那為什麼要搞市場經濟呢?我們要用經濟規律來對付經濟規律。」
本文編輯: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