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錯誤作文
2025-03-16 09:34:25
錯誤並不可怕,關鍵是對待錯誤的態度。我們應該正視錯誤,奮發向上,在錯誤中完善自我,終會走向成功。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關於《正視錯誤作文》,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正視錯誤作文
錯誤是通往成功的墊腳石,正視錯誤有助於我們的成長,讓我們行動起來,正視錯誤,鑄造明天的輝煌!
——題記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要想不犯錯誤,那只能是我們不可遙及的夢想,犯了錯誤並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你要去改正錯誤,如果任其發展將會殆害無窮。
現在,有許多學生都無法正視自己的錯誤。當錯誤來臨之時,他們總是怨天尤人,總是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殊不知要在錯誤中學習,提高自己。斯邁爾斯曾說過:「我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在成功中學到的東西多得多。」
我們的成長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考驗,在這些考驗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並非全然是壞事,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錯誤的打擊,並在錯誤的打擊中學習,體驗錯誤帶來的快樂。試想一下,一個人的成長沒有經過錯誤的打擊,他的人生就像一張蒼白的紙張,就猶如一幅沒有色彩渲染的畫,枯乏無味。
就算是偉人,也會犯錯。毛澤東,這個受人尊敬與愛戴的嬌子,因他一時的錯誤判斷,開展了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這個錯誤使國家一度陷入困境,知識分子過著煎熬的日子,可我們能因此否定他嗎?不,我們不能否定他。我們應該學習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正是因為這個錯誤使鄧小平和周恩來看清了中國的國內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使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這正不說明在錯誤中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嗎?
其實,錯誤並不可怕,關鍵是對待錯誤的態度。我們應該正視錯誤,奮發向上,在錯誤中完善自我,終會走向成功。如果以消極的態度面對錯誤,將一事無成。
正視錯誤作文
錯誤,像隱藏在生命中的汙垢,讓原本清澈的人生顯得骯髒。改正錯誤,就像一個一個清道夫,將一個個生命河中的汙點清掃乾淨;改正錯誤,像靈魂的清潔劑,教會我們如何樹立優秀豐滿的形象;改正錯誤,像一個燈塔,引領我們走向更寬闊的人生境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高祖取張良之諫,大破霸王,贏楚漢,登高位,納賢士,這是何等的「大風起兮雲飛揚」的生命寬度;而項羽卻屢屢漠視亞父的冒死直諫,只落得與姬決絕、烏江自刎的悲慘結局,這樣一個汙點讓生命厚度顯得微薄了許多。
改正錯誤,不僅讓我們的人生沒有汙點,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樹立了更優秀豐滿的形象。波札那,這個很有名氣的非洲南部國家,以其怡人的氣候吸引了眾多中國人入住,而中國人也以我們的友好、熱情被歡迎。可近幾年來,少數幾個僑民在波札那這個安詳的地方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從事建築業的中國僑民在此佔壟斷地位,於是在工程建設時便出現了偷工減料的現象,致使中國人的口碑和形象直線下滑。當中國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便一心致力於改正錯誤,改變中國人形象下滑的現象。《非洲華僑周報》社長創辦英文報紙,讓當地人全面了解中國人;多做慈善活動,改變了當地主流社會對中國人的印象。面對所犯下的道德錯誤,我們沒有逃避,而是選擇了直面和積極改正。改正錯誤的力量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彰顯出來——華人又以一個嶄新的誠信的形象生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改正錯誤讓我們豐滿自身形象的同時,對我們有著更為深刻的社會影響。當數年前我們的社會經歷了「瘦肉精」、「地溝油」等以食品安全為代表的嚴重道德滑坡時,群眾以犀利的手筆指出了國家質監局和不法商販的錯誤。而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這些錯誤正逐個得到回應,並在積極努力地改正著。儘管食品安全的問題任重而道遠,但改正錯誤的力量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我們對食品安全重建信心,對社會道德建設有了更多美好的希冀。
每個人、每個社會階段都不是完美無瑕的,都有著或多或少的錯誤潛藏著。錯誤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擁有直視錯誤和改正錯誤的勇氣。改正錯誤之時,我們將感受到改正錯誤為我們帶來的撼動心靈的力量。
正視錯誤作文
人的差別往往體現在細節,體現在我們的內心是否足夠強大來面對錯誤。如果一個人無法直面內心,即最真實的自己,就無法超越永遠活在虛幻中。而承認自己的錯誤體現的不單單是這件事還有為人處事的胸襟,從莫言鐵凝身上我們看到了認真敢於直視問題的勇敢但一個人敢面對不完美的自己,其內心的強大超過面對慘澹的人生。
面對錯誤,不同人因不同的態度選擇了不同的解決方式,或無視,或低調解決,或坦然直言。其實錯誤就像是是一塊大石頭,走路不小心,被絆一下在所難免,但只要你大步邁過去,就能重新回到大路主幹道。錯誤在某些方面看也是好事,意味著你有了更高的提升空間豐田汽車的召回門曾一度很熱,豐田公司生產出一批不合格車輛,在車輛售出後,陸陸續續返回來類似的問題,於是豐田公司毅然決定召回同批量的轎車公開道歉,雖然丟了面子,但解決了後患還使豐田認真負責的態度深入人心。成了活廣告。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種淡定和超脫塵世是建立在會改過自新的基礎上的,真正能使人讚嘆的的名士,絕不是潔白無瑕一塵不染,超凡脫俗,而是恰恰就生活在這個時代裡,同我們一同見證他們的傳奇,即使是有李白這般如謫仙的出塵人物,也有狂妄自大,自信過頭的毛病。錯誤,是人人都會有的,但不同的是對待他的態度。
吳下阿蒙擺脫了不學習的習慣,士別三日讓孫權刮目相看。唐太宗作為歷史上以賢德聞名的皇帝也因擅於採取別人的意見流芳百世。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知錯而改。同樣是帝王,商紂王就因荒淫無道,專政獨裁而使商朝走向滅亡。
人人都不可能完美,但是改正自己聽取別人的意見能使人一步步無限接近於完美。是的,有時承認自己錯了要下很大勇氣來面對隨之而來的質疑和不屑,這是你只不過是暫時在真理與謬論之間徘徊,人之常情。可是若果你因懦弱膽小不承認你的錯誤就會發展成更為嚴重的道德問題。
面對別人指出的錯誤,如果是親人和諍友,那麼我們需要反思,因為真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指出你的錯誤的。當然世上就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專門挑別人的毛病,那麼我們對待這樣的人我們就可以一笑而過。同時我們也可以這樣想,如果有人挑剔的看待你,那他其實是為你帶來了成功的階梯,讓我們更加完美,誤就是邁上了新的一階。
正視錯誤作文
在《咬文嚼字》雜誌開闢專欄,專門為名作家著作挑錯之後,這些作家紛紛表示感謝,誠懇承認錯誤,可見,接受別人的指正與批評,正視自己的錯誤,是消除謬論的好方法,顯示了一個人大度謙和的君子之風。
胡適一生名滿天下,也謗滿天下,讚揚和批評他的人都表現到了極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從不以激烈的言辭攻擊自己的反對者,而是正視別人的批評。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現,恰是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之風。他年老時身居臺灣,大陸人民不認可他,他坦言:「我這一輩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對國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罵的。」並說:「允許別人說話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條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謙卑的心態,正視別人的指責,他的謙和君子之風永遠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而與此相對的,是其好友陳獨秀。兩人初為同道,後因政見不同而成為政治上的死敵,然而私人的友誼仍在。陳獨秀主張激進革命,拒絕接受漸進改良派的任何批評建議,最終因自大而決策失誤,致使無數共產黨人被殺害,其本人也被開除黨籍。然而在其窮困潦倒之時,發動北大全體教授營救他的卻正是胡適。
接受別人的指責,正視自己的錯誤,是成功路上必備的態度。「文化大革命」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正視群眾的指責,及時修正錯誤,做出正確決策,迎來了開放口岸的汽笛聲聲、交易所的鈴聲陣陣……
在當今中國,青年們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他們敢於對混亂的現狀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說,青年人要發出屬於自己的好聲音,首先要練就一副好嗓子,選擇那些有可能對現實造成危害並要繼續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為促進社會的調整和改變發聲。而我們的國家,只有正視來自各方的指責,才會讓這個幾千年來以智慧、謙和而著稱的國家,不失應有的謙謙君子之風。
正視批評,讓我們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謙謙君子之風,消除謬誤和浮躁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