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觀後感
2025-02-22 17:26:25
第三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紮根齊魯文化沃土,體現孔子儒學思想在當代的具體運用,呈現濃鬱的山東特色。
《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觀後感一:
為進一步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針對性和學習的長效性,我公司積極響應,開展了一系列的黨風廉政教育的學習活動,使我對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因而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是每一位黨員責無旁貸的使命。只有每位黨員廉潔修身,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我們的社會才能風清氣正。
作為xx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我們更有必要加強道德修養,培養廉潔奉公的思想,用強化的思想武器規矩自己的言行,迎戰種種不利因素的侵襲。
具體說來,我們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身為共產黨員,只有時刻謹記「國家利益大於集體利益,集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在實際工作中「依靠群眾、團結群眾、為群眾服務」,才能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對於任何腐敗思想的萌芽,我們決不能聽之任之,而要防患於未然,讓廉潔的思想深深地植入我們心中,指導我們的行動。而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反腐倡廉才不會變成一種口號,才能真正打牢我們每個人的思想政治基礎,築嚴思想道德防線,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二、加強組織紀律,推進公司廉政文化建設。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廉政教育、廉政文化推進過程中,一定要將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時時刻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行動上的廉潔自律,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勵,並接受周圍群眾的監督。作為交通運輸行業,我們要通過深入學習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貫徹「四大紀律、八項要求」,使廣大黨員幹部堅持良好的思想、學習、工作、生活、領導作風,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增強反對奢侈浪費和廉政勤政的意識。
三、提升黨員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和廉政勤政意識。中國古話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推進企業的廉政文化建設,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為職工做好榜樣。作為黨員幹部,不僅要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心裡始終以國家、企業的利益為重,立足本職崗位,積極為慈谿交通發展做出貢獻,並要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時時處處用紀律和法律約束警示自己,自覺主動地接受社會群眾的監督。同時,全體黨員幹部必須認真學習黨風廉政建設法律法規知識,嚴格執行和認真落實中紀委關於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自律五項規定、領導幹部「四不準」及黨紀有關規定,落實領導幹部廉政建設責任制,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四、抵制各種誘惑侵蝕,增強自身黨性修養。唐太宗說過,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有務實求真的精神,正確對待名利得失,把防腐拒變、廉政勤政當做頭等大事,虛心聽取群眾意見,把群眾的批評當做無價之寶,秉承「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提升自己的作風和能力,並將群眾的評價作為自己工作開展效果的考量,以此來抵制社會上各種五光十色的誘惑。同時,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黨性修養,做到居安思危、恪盡職守,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氣。
總之,廉潔應是共產黨人生命的第一要義,我們必須加強自我約束和監督,以實際行動反腐倡廉,使工作更「陽光」!
《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觀後感二:
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遠意義的幾個字「忠孝仁義禮智信」,「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是支撐著這個國家、民族乃至家庭的穩固「支柱」,屹立不動。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親近父母,不忘故交,按功論功,按勞論勞,這是仁的區別對待,給尊貴者榮譽,給位尊者恭敬,給賢才以敬重,孝順老人,謙讓長者,這是義的常理。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這些行得得當,就是禮的秩序。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生活中的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依據俗成的禮儀規範,適度把握人際交往的尺度、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假如缺失禮儀規範,會使人們在交際中感到局促不安,乃至失禮於人,悔不當初。因此熟悉、掌握禮儀常識,就能夠融會貫通,待人接物自然會恰到好處。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是國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學小名士》中的一個環節,就是考驗選手們的日常的行為禮儀。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倒地的垃圾桶,散落的橘子,看似於己毫不相干的小事情,實則是對人品的大考驗。「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應是我們學之、習之、堅守之的傳統美德。
學習國學大致有兩個要點:化繁為簡、由內而外。所謂化繁為簡,是講將國學豐富且繁複的知識具象化、簡單化,從而使國學更為通俗易懂,加之廣而告之,進而提高社會普及率;再謂由內而外,即是將從國學中學到的道理,吸取的經驗、加以借鑑效仿的行為規範等融入生活中,使得人人遵循從我做起、與人為善,提高個人修養,社會環境自然而然會相繼得到改善及至良性循環。
體味國學,最重要的便是知行合一;學習國學,更需要學以致用。如此,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予以傳承,使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得以世代傳承,進而發揚光大。
《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觀後感三:
那天我打開電視,看到節目中好像在舉行什麼比賽,並且還剛開始呢。我懷著好奇心看了下去,才知道這個比賽是《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看完後還感覺知識長進了不少呢。
參賽的選手們,年齡並不大,但各個都是人才,他們對國學經典的熱愛讓我震驚不已。選手們十分好學上進,對詩句的了解和把握都已經滾瓜爛熟了,各種高難度詩句居然都能倒背如流、脫口而出,不光是觀眾,就連評委老師們也很敬佩這些孩子。不論大小年齡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比賽,不在乎輸贏,他們的行李素質是多麼得讓我們欣賞啊!他們的腦袋裡裝著數不清的詩句,那麼多的詩句,都那麼深奧,是怎麼把這些記在腦子裡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看來他們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們表現平淡,一句句詩時刻在腦子裡環繞著。看見對手反超了一點點,就要做得比對手還要強。他們說過的話,有水平、有素質、有涵養,每一句都有一定的意義和道理,聽他們說話,就會懂得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道理。當我看完時,就向自己發誓以後一定要學好文學知識,學好語文這項學科打好基礎,爭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以後我希望老師多教我們一些國學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