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兩學一做」逐夢路上觀後感

2025-02-22 17:49:25

  中央宣傳部等部門聯合攝製的大型文獻紀錄片《築夢路上》,擷取黨史上數十件大事,以全新的視角、用「講故事」「析事理」的手法,深刻展現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歷的「尋夢、追夢、築夢、圓夢」之路,集中反映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立下的豐功偉績,進而堅定自信邁向自強。

  「兩學一做」逐夢路上觀後感一:

  6月20日下午5點,黃岡市實驗小學黨總支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進會。會議由黨總支委員孫琳主持,全體黨員參加。

  會上,陳豔祥委員解讀《市直教育系統「支部主題黨日」實施方案》等有關內容。歐志鴻委員組織學習《黃岡市實驗小學黨總支20xx年「七一」表彰方案》。根據市委辦公室《關於印發的通知》精神和市直機關工委統一安排部署,在「七一」前夕,總結表彰我校黨員幹部教職工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要求全體黨員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嚴格程序、認真推選;大力宣傳,強化引導。要結合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深入開展黨性教育,進一步掀起「兩學一做」的熱潮,大力推進從嚴治黨工作,按程序推選表彰對象。注意發現、總結和推薦事跡特別突出的先進典型,深入挖掘和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對先進典型要多渠道,廣範圍的組織宣傳,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激勵作用,營造學先進、比先進的良好氛圍。

  會上,陶秀琪書記強調我校總支部要高度重視「兩學一做」活動,對我校總支的「支部主題黨日」教育活動進行具體部署。將在6月底由第二支部開展「支部主題黨日」現場觀摩,培訓全體黨員,提高黨員素質,增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和凝聚力。她要求全體黨員要充分認識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活動的具體要求,要求充分認識開展「支部主題黨日」的重要意義。重點做到「兩統一,一創新」,即統一活動開展時間,統一「交黨費、唱國歌、宣誓詞、頌黨章、學黨規」五項規定動作,創新「支部主題黨日」鮮明特色。準確把握好「學、講、查、改、做、評」6個關鍵環節的工作落實。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支部主題黨日的成效體現「五有」標準上,即做到書本有痕跡(學習讀本要有摺痕或眉批);筆記有記載(個人筆記和支部記錄要詳實);測試有成績(督查組隨機進行書面或口頭測試成績要優異);交流有心得(黨員發言要有書面發言提綱);實踐有成果(黨員個人所負責的各項工作要得到落實)。

  最後全體黨員集中觀看32集文獻紀錄片《築夢路上》。會後布置全體黨員要每天集中或分散收看,做到認真收看記筆記,開展討論交流,撰寫學習心得體會、觀後感等。

  「兩學一做」逐夢路上觀後感二:

  肩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的黨從艱難中誕生,在艱難中生存發展。

  白色恐怖中,凡共產黨員和追求共產主義的進步人士,都有掉頭的危險。

  一次次武裝起義,一次次反圍剿,我們的黨和軍隊,都是在付出了巨大犧牲後才生存下來的,當走完兩萬五千裡長徵,數萬人的紅軍僅僅剩下了兩萬多人,有名的、無名的,躺在雪山草地裡的無數紅軍戰士,用血肉之軀託起了民族的希望,換來了我們今天的中國夢。

  《築夢路上》,上演著一場場共產黨人的感動。

  陳鐵軍、周文雍一對革命情侶,在刑場上宣布正式結為夫妻,將反動派的槍聲做為他們結婚的禮炮,陳鐵軍發表了最後的演說:為了革命,為了救國救民,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而犧牲,我們一點也沒有感到遺憾!夏明翰就義前寫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英雄詩章,方志敏在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江竹筠在共和國的黎明前含淚繡紅旗、毅然走上敵人的刑場……

  為了新中國,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者視死如歸,流盡了自己的最後一滴鮮血。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朱德、陳獨秀、蔡和森、董必武等等,這些共產黨的創造者、領導者和革命者,他們或清貧,或富貴,但為了砸爛舊世界,建立新中國,拯救災難的人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選擇了艱苦奮鬥,不惜犧牲自我。

  在革命戰爭年代,在新中國的各個建設時期,都離不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共產黨人的艱苦奮鬥,他們是民族的旗幟、先鋒隊和脊梁,他們是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築路者,他們用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英雄無畏的犧牲付出,挽救了中國,建設著新中國,富強了人民,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築夢路上》,再現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史、前進足跡,對全黨、全國人民都是一堂最生動的黨史教育課。只要用心觀看,用心理解,我們就不難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高亢讚歌、這句人民肺腑之言的深刻涵義。吃水不忘挖井人,觀《築夢路上》,今天,無論黨員幹部、還是廣大人民群眾,唯有感謝黨恩,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才能更築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

  「兩學一做」逐夢路上觀後感三:

  已經92歲的爺爺多次與我通電話交流紀錄片《築夢路上》觀後感。爺爺戎馬一生,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時一直在前線做戰地記者,後任某軍區報社社長、某集團軍政委等職務。寫這篇觀後感緣起於我爺爺的真情實感,或者說,我更多是在替這位92歲的老將軍寫觀後感。

  講故事手法精湛

  紀錄片從一個波瀾壯闊而又紛繁複雜的歷史圖景,再現了我黨95年來眾多大事件。可以說達到了「多一筆顯得繁複,少一筆顯得簡陋,正是恰到好處」的程度。那麼要把故事講好,首先得「會講」,本片用了許多精湛的「講故事」手法。

  第一個手法:「讓材料講故事」。比如抗美援朝一集,先披露了一個很難拍到的絕密檔案(1950年10月8日關於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接著,話鋒一轉,開始講檔案背後的故事,從檔案引出當時朝鮮發來求助信的故事,接著又講到了黨中央關於是否出兵的問題,關於毛澤東、彭德懷的討論,最後以彭德懷的話來交代故事的結尾:「出兵朝鮮是必要的,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果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他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而這個小故事的結尾,又是抗美援朝志願軍眾多故事的開端,環環相扣。導演用檔案背後的故事,引導出新的故事。全片除了用檔案以外,還用了歷史照片、視頻等多種材料講故事。

  第二個手法:「讓被訪者講故事」。比如重慶談判一集講到毛澤東去參加重慶談判抵達機場時,細心的郭沫若發現毛澤東沒戴手錶,這時插入郭沫若女兒郭平英的採訪:「我父親就從手上把他自己戴的手錶就摘下來了,覺得主席在指揮著這樣一個轟轟烈烈的歷史劇目,還是戴手錶方便一些」。這樣被訪者講的故事,一句勝千萬句。又如在海峽兩岸這一集中,談到「和平解放臺灣」時曹聚仁之子曹景行說到:「我父親從香港回北京,毛澤東接見我父親……說如果去臺灣,向那邊的朋友代他致意,張治中先生特別提醒我父親,毛澤東在提到蔣的時候用的『蔣先生』這個詞」。這樣具有畫面感的細節描述,讓我們覺得毛主席就在眼前。

  可以清晰地看到,導演心中早有一幅畫好的墨竹圖,不管是濃墨的引經據典,還是重彩的訪談者說,都只是作畫的過程,所有的筆畫都銜接得天衣無縫,雖然整整32集有許多的珍貴材料,也有許多人在講,但給人感覺是只有一個講述者在對著觀眾娓娓道來。

  解說詞感染力強

  片中的語言洗鍊而生動,有的讓人想哭,有的讓人想笑,有的讓人熱血沸騰。

  在《群英尋路》的一集裡面寫到:「1920年春節前夕,李大釗親自駕騾車護送被通緝的陳獨秀出京,成就了一段『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佳話。」準確的解說,不禁讓人聯想到當年我黨所處的緊張局勢,同樣也表明了他們建黨的堅定信念。在講到蔣介石時寫道:「那一年,蔣介石徵服了上海,也徵服了宋美齡。」這樣的解說詞讓你在莞爾之後陷入思考。在最後一集:「當中國共產黨擁有50多名黨員的時候,在黑暗中舉起了一面希望的旗幟;在擁有120萬黨員時,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擁有近450萬黨員時,建立了一個社會主義新中國;在擁有3500萬黨員的時候,以改革開放的步伐,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在擁有8000萬黨員的時候,引領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有8800多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團結13億中國人民,正向著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行。」當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可能許多觀眾和我一樣,熱淚盈眶,而黨員同志們更會為自己在這個大家庭中感到驕傲、自豪、使命……

  客觀解讀歷史

  本片對黨和國家的歷史解說準確,力求共識,減少爭議,立場堅定,立意高遠。以往的主旋律作品大都是「讓我們自己來說我黨的決策有多英明」,難免有點「自我感覺良好,觀眾感覺太過」的氛圍,而本片是「讓外國人告訴你我黨的決策有多英明」。片中許多表現我黨重要決策的成功之處都是通過外國人的評價來解讀的。

  比如第十集講到土地改革,提到三個外國人分別從他們的視角來描述對這段事件的認識。在陝北保安,毛澤東告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誰能夠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在河北十裡店,國際觀察員克魯克夫婦親身經歷了土改,他們驚奇地發現:「解放區的人們創造了不少新詞,而沒有一個比『翻身』這個詞更能表達這場革命的實質,在個人與社會的這場變革中,農民最關心的是土地改革,共產黨人著手改變中國舊的土地關係之日,也就是開始改造整個中國社會之時」。在華北,美國人威廉·辛頓考察了晉東南的土改,在他看來:「中國共產黨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好比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所起的作用」。離開中國後他根據此見聞寫了一本書叫《翻身》在美國出版,迅速成為暢銷書,書中描述:「地主豪紳的勢力和特權被一舉摧毀以後,發生了迅速的社會進步,人民從來沒有這樣意氣風發、熱情高漲、喜慶洋洋、信心十足」。看到這裡,相信作為觀眾的大家,都和我一樣心中洋溢著作為一個中國人難以言表的自豪感。我們看到我黨在各個時期發揮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不是共產黨自己的標榜,而是鐵一般的事實可以證明的。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別人也覺得好。這樣的解讀方式讓觀眾信服同時也讓觀眾為我黨的英明決策拍手叫絕。解讀方式在整個片子中多處反覆用到,這是本片拍攝手法中又一讓人叫絕之處。

  《築夢路上》的導演夏蒙是我的老師。6月26日晚上10點,剛播完《再鑄軍魂》一集,爺爺又來電:「小然,我現在感慨萬千,一言難盡,麻煩轉告你的夏老師,這是我這位『90後』大齡青年,這麼多年以來看過最好的主旋律紀錄片,沒有之一。應該給夏蒙導演記一等功!」我笑著說:「好,我一定轉告他!」放下電話,我想,爺爺真有意思,夏老師又不是軍人,怎麼記一等功呢?不過,我又一想,一位傳媒人最大的成就,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刻,也就是觀眾們從心底裡感謝他,想要給他「記功」的那一刻吧

同类文章
學黨史頌黨恩跟黨作文

學黨史頌黨恩跟黨作文

  我黨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為人民服務。小編收集了學黨史頌黨恩跟黨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學黨史頌黨恩跟黨  許我們都是同時代的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安定富裕的社會裡,我們不懂得什麼是戰爭,什麼是苦難.從小黨在我心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每當英雄人物的出現我們總是很興奮,似乎看到了曙光,看到了
有關故宮的寫景作文

有關故宮的寫景作文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時稱紫禁城。小編收集了有關故宮的寫景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故宮  今天,我們去了故宮。  我們進去的時候,我聽見一旁的導遊說,北京的故宮舊時稱為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建的,一直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就是1420年才建成,一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住過,果
難忘的故宮之旅作文800字

難忘的故宮之旅作文800字

  說起美麗的故宮,每個人都很熟悉。小編收集了難忘的故宮之旅作文800字,歡迎閱讀。  第一篇:難忘的故宮之旅  這天,陽光明媚,我們一家人去遊北京故宮博物院。爸爸安排的參觀路線是先由天-安-門進,然後從北門出。  故宮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古代建築物,共有九千九百九十間半房間。真是太厲害啦!  
閱讀讓我成長初二作文

閱讀讓我成長初二作文

  閱讀,在迷途中為我指引方向。閱讀伴隨我成長,帶領我走向成功的彼岸。小編收集了閱讀讓我成長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閱讀讓我成長  閱讀使我認識了世界;閱讀是我開闊視野;閱讀使我的生活五彩繽紛;閱讀使我成長。  一顆流星劃破了夜空,桌邊的燈光依舊亮著,我沉浸在書的海洋裡,與主人公共歡笑,
我的競爭對手五年級作文

我的競爭對手五年級作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對手,有學習對手,有書寫對手。小編收集了我的競爭對手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我的競爭對手  開學這麼多天了,班上的學生我也逐漸了解了一部分,我很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學習上的競爭對手,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他就是賈天宇。  賈天宇寫的字很好,當然我的字也不錯,我們決定比一比
感謝競爭對手作文精選

感謝競爭對手作文精選

  對手,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永遠都是與我們相對立的,似乎它就是我們眼前的障礙,小編收集了感謝競爭對手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感謝競爭對手  對手,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永遠都是與我們相對立的,似乎它就是我們眼前的障礙,學習中的競爭對手,希望和目標的爭奪者,有時甚至還給我們的人生道路帶來諸
魯迅中國魂的作文

魯迅中國魂的作文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小編收集了魯迅中國魂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魯迅中國魂  對於魯迅,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在祖國危難情況危急之時,勇敢的挺身而出,通過他卓越的寫作去抨擊反動派和帝國主義者,為了國家安危存亡,他不顧生命安全在戰鬥的邊緣,用筆桿子打造中
我讀魯迅作文範文

我讀魯迅作文範文

  魯迅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體會。小編收集了我讀魯迅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我讀魯迅  先生,你用你黑色的雙眸窺破黑暗,用堅強的筆桿撐起民族的脊梁,用深刻的筆調撕破虛糜的現實和歷史,洞開未來。你是民族魂。  讀《狂人日記》,瘋人囈語道出吃人真相。用病態的人反映病態的現實
勞動真快樂作文

勞動真快樂作文

  勞動是我們一生都需要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勞動真快樂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勞動真快樂  今天,吃完早飯,我和媽媽一起去買菜,買了很多菜。如:圓椒、白菜、肉、豆腐、雞蛋等等。  回到家裡,我開始幫媽媽洗菜,我鏗鏘有力地對媽媽說:「我要把菜洗得乾乾淨淨。」我在洗菜的過程中很快樂,因為我幫
勞動的滋味四年級作文

勞動的滋味四年級作文

  勞動是辛苦的,勞動是快樂的,這就是我品嘗到的勞動的滋味。小編收集了勞動的滋味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勞動的滋味  今天,我在家沒事幹我左看看,右看看,看見了吃飯的桌子很髒,所以為我打算幫媽媽擦桌子。  一開始,我提來半桶水找來一塊抹布,我把紅色的抹布浸溼,浸溼的抹布變得鮮豔無比,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