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點感激在心中作文
2025-02-28 18:41:25
【參考文章1:留點感激在心中】
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很少見到「感激」的言行了。公交車上,學生給老人讓座得不到一聲謝謝,坐在座位上的卻是她的寵物狗;青年抓了小偷,被偷的人卻膽小怕事矢口否認自己丟了錢;春節的時候爺爺奶奶給點壓歲錢,孫子不但不謝反而嫌少了……
我小的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是感激,更不知道為何要感激,這個問題一直伴隨著我到了初二。
我深深地記著那年學校舉辦了「感恩系列班會」,其中有一首歌叫做《感恩的心》。正是因為這首歌,才讓我一下子懂得了什麼是感激。歌中的那個小女孩為了報答母親對她的愛,頑強拼搏戰勝了各種困難,而她也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了生活的強者。
在我國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也有過許多知恩圖報的人。陸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牽動著無數遊子的心,牽動著他們對母親的思念和不盡的感激;白居易《觀割麥》中的「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也表達了自己身為朝廷大臣卻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感激之情慚愧之心。他們都心懷感激,時刻沒有忘記他人給預過自己的幫助。
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則報導:在山中有一位農民上山砍柴,無意發現一隻受傷的猴子並帶回家中,經過一個多月的細心照料,猴子的傷好了,農民把他又放回到原來的山林中。有一天深夜,農民家門口想起了一陣奇怪的叫聲,開門一看原來是那隻他曾經救助過的猴子正在那裡次牙咧嘴呢。就在這時,地震發生了,農民得救了……
看完這個報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動物尚且懂得知恩圖報,作為有著高度文明的人類為何就不能心存感激之情呢?
「感激」之情就是感恩,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應有的、最起碼的良知和情懷。感激父母的生養,感激老師的教育,感激同學的幫助,感激親人朋友的關心,感激這個國家給預我們的一切。這些純真美好的感情怎麼能丟掉呢?怎麼能被學分和市場交換規則所替代和遮掩呢?
「感激」是大公無私的基礎,不懂得感激的人無法作一個好人,更成不了賢人和聖人,也就無法受到別人的尊敬和幫助,進而也就無法完善和發展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成了空談。
我們應當心存感激。
【參考文章2:留點感激在心中】
有這麼一個故事。
從前,一個老漢在捕魚時網到了一個玻璃瓶子,瓶子裡裝著一個魔鬼,魔鬼請求老漢打開瓶口,救他出來。善良的老漢按照魔鬼的話做了。哪知魔鬼出來後卻要殺了老漢。魔鬼輕蔑地說:「我是一個魔鬼。我曾許諾若有人在這500年裡救了我,我便要殺了救我的那個人。現在該是我實現諾言的時候了。」說完,便準備殺老漢。哪知老漢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說:「你不是魔鬼,魔鬼是有法力的。你能夠再鑽到瓶子裡去嗎?」魔鬼不服氣,便化作一縷青煙鑽了進去。說時遲,那時快,老漢急忙將瓶口堵上,將瓶子仍進了海裡,優哉遊哉地走了。
其實,若果那個魔鬼在老漢救他後能心懷感激,說聲「謝謝你救了我」,他也就不會再次孤獨地呆在海裡了。
生活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很多人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知恩圖報,更覺得這是件不應該做的、非常無聊的事。他們只是一味地想要別人付出,卻從不會給予。這樣的人,註定是被世人所唾棄的。古語說:「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雖然死了,卻依然活著」,大概就是在說那些不知恩圖報和學會奉獻的人吧!
我不知道我是哪一類人,但我知道我會學習後者。當父母為了我們,忙碌了一個中午,得到的卻是「我不想吃」四個字;當父母為了我們能夠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而不看他們最喜歡看的電視,卻發現我們在玩;當父母為了我們,辛勤地工作,卻看到我們的桌上擺滿了那些貴而無用的東西;當父母為了我們……是的,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這麼多,難道我們不應該留點感激在心中,用這點感激來報答父母嗎?
是的,我們要留點感激在心中,來報答父母,報答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