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與什麼的優秀作文
2025-02-27 04:54:25
只有有學會同情,才可以令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美好!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同情與什麼的優秀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同情與什麼的優秀作文:同情與悲憫
我願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張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我想擦乾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的一根頭髮。——巴金
什麼是悲憫,悲是慈悲,憫是體恤,悲憫是源於同情卻又高於同情的一種博大的情懷。那同情又是什麼呢?北大教授曹文軒這樣告訴我們,同情就是一個人處在一種悲劇性的境況中,另一個人面對著,心靈忽然受到觸動,然後生出扶持與援助的願望。當他進行這種扶持援助之時或在完成了這種扶持援助之後,心裡感到有一種溫熱的暖流流過,並且因為實施了他的高尚行為,從而使他的人格提升了一步,靈魂受到了一次淨化,更加願意在以後的日子裡,繼續去實施這種高尚的行為。
悲憫者,悲天災而憫人禍。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摧毀了數萬人的家園,舉國哀慟,無論是身家過億的富翁,還是月薪只有幾百塊錢的工人,無論是居廟堂之高的達官貴人,還是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無論是國內公民還是海外華人,都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所表現的同情與悲憫不止是給受困者以安慰,更高的一層是它詮釋了「人」字結構是相互支撐,也正是因為這種同情與悲憫,使災民很快得以擺脫死亡的陰影,重新振作,重建家園。
悲憫之情是溫暖人間的薪火,是人類共同傳承的良知,也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兩千多年前,孔子攜弟子周遊列國,在山中碰到一位老婦人正在哭被老虎吃掉的親人。一家人因不堪苛捐雜稅而躲進深山,卻仍然逃不過家破人亡的厄運。孔子非常同情老婦人的遭遇,感嘆「苛政猛於虎」,對統治者的苛政提出抗議。而在近代,魯迅則在作品中對下層社會的人們如閏土、祥林嫂、華老栓等寄予深深的同情,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以手中的筆為匕首投槍,呼喚人民覺醒。
同情與悲憫在當代是建立和諧關係,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在物慾橫流的當今世界,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少,赤裸的金錢交易淡薄了親情友情,這就更需要我們常懷悲憫之心,伸出友愛之手,去關心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這樣感人的事跡。叢飛,一個為了幫助貧窮孩子而導致無錢治病去世的好心人,他只有一個女兒,卻是一百多個孩子的父親,他以實際行動向社會展現他的悲憫之心。還有世界上不少富豪如比爾蓋茨、巴菲特、李嘉誠都將自己很大一筆財富獻出做慈善事業。是悲憫之情使他們幫助弱勢群體克服眼前的困難,重塑生活的希望。
如果世界上沒有悲憫之情,人與人之間將變得冷酷無情,生活將充滿苦難。一些腐敗分子沒有了悲憫之心,同時也失去了廉恥之心,沒有了做人的底線,更是把黨的宗旨和人民利益置於度外,所以才貪得無厭,巧取豪奪,敗壞了黨和政府的聲譽。失去悲憫之心的醫生不管病人死活收受紅包,掏光病人家屬的腰包,使很多人生了病不敢進醫院。失去悲憫之心的城管對進城出賣農產品的農民,擺攤設點的小販大打出手,砸爛和搶走攤主賴以為生的工具。失去悲憫之心的壟斷部門動不動就提價,降低服務標準,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沒有悲憫之心的人終將被社會唾棄。
常懷悲憫之情,同情之心,可以使人們在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中精神得到淨化,靈魂得到升華。悲憫之情不是居高臨下的審視,不是富人對窮人,強者對弱者的恩賜,而是平等的給予。如果每個人都用愛去關懷他人,幫助他人,世界將充滿溫馨與和諧。
同情與什麼的優秀作文:同情與安慰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不為人所知的秘密或傷痛。
有時會將埋藏心底深處的傷痛說給戀人聽。
也許我們會為了撫平對方的傷痛而去安慰幾句。
稍有閃失對方就會因誤認為你的安慰是出於對他或她的同情而顯得更加沮喪。
[例]
女生:我對學校有一種自卑感……其實我真的想上大學……!
男生的回答:上了大學其實也沒有什麼,一點意思都沒有。想開點,不去也可以。(其實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你無法完全理解她的心事)
比較不錯的回答是:這樣啊。(認同她的想法)如果想的話現在也為時不晚。只要你願意重新挑戰,我會在旁邊全力支持你的。
也就是說,因為你不是她,所以無法完全了解她的心情以及感受。與其說我也為了上大學付出了很多努力之類的話,還不如默默地牽著她的手,如果她在哭泣也不要去多問什麼,只要將你的肩膀借給她,讓她有所依靠。
在有些場合你只需默默地傾聽而無需表達,也許出於安慰脫口說出的話語會讓她誤解為同情,令她更加難過。
對於她的話語要給予贊成、支持,並溫柔地撫摸她。避免使用我曾經也如你一樣疲倦過……也許我的過去比你更加痛苦之類的說明。
寫信也不失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雖然我沒有繼續問你,只因你的臉上掛滿了憂傷……雖然我想守候在你的身旁,但又怕傷你更深,所以我沉默……我為沒有成為你身邊遮風擋雨的一棵大樹而感到內疚……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你身處險境我會毫不猶豫地伸出雙手將你拉住,即便連我的手會折斷,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絕不會放開你的雙手……只因我的存在能成為你生的勇氣。無論何時只要你想哭,我都會把我的肩膀借給你,用我的手溫柔地為你抹去眼淚。我愛你……」
同情與安慰之間,有時僅僅相隔一張薄薄的紙……但是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
同情與什麼的優秀作文:同情與同理
說起同情與同理,心底難免要想起一幫至今令我不能理解的人,好了,先說說我對於同情的一些看法。
同情是我大千世界眾多豐富感情裡的一種,但我發現好多人時常違背我對它的理解。緣由是一個資淺寫作者總是會在一個具體的詞上浪費大把時間,他要考慮到具體語境,就跟一個設計師對於自己的設計那般苛刻。
然而,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同情的
同情是指對他人的苦難、不幸會產生關懷、理解的情感反應。
這下可要細心看了。同情是多麼具有印象感的一個詞,從這裡面看不到任何衝動性的行為以及排他性的警示,拋開我們的日常你會發現好多人會扭曲其本質含義從而引發某些動機。
就拿慈善這件事情來講,我們往往會產生一種變態的心理:如果你是個比較富有的人,你捐款捐的少就有問題。這種思維常常令人不解,因為這就是拿著同情心這個標杆來衡量別人,如果你不達標,那好,你就順利的進入了我們大家一致認可的無情人群裡了。
我想說的正如百度百科解釋的那樣,同情是我們人類這種高級靈長類生物內心衍生出的私人情感。你不可拿其來評判別人,也不可用其作為衡量他人行為的標杆,因為每個人對每件事的接受度與衡量度不一。
當然,我更反感一些人拿同情說事,好在那些他們認為不具有同情心的人面前一舉將具有同情心納為自己的某項品質,說白了他們的心理就是「你看他真一點感情都沒有!」其實這些人犯了一個大錯,那就是無形中放大了同情的作用。你也知道,一個人具備了跟同情現狀所需要的技能後,方可在同情誘導下去用自己的技能給予別人幫助,這才是一種正向反饋。
正如你看著一個流著血的人但絲毫不行動起來去拯救他,反而陶醉在自己具有同情心這件事情上是一個道理。或許你真的沒有搞明白,同情從某些層面(如實用性)上,根本毫無用處。
再來說說同理心,其解釋如下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這個我不多說,因為能遇到具有這種心理的人,次數真的太少了。我只想說,情商未到飽滿,我們就都還是物競天擇後的產物罷了。因而,人作為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學習知識,培養自己的情商都是一生學不完的課程。
因此,請收斂你的同情心,做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同情與什麼的優秀作文:同情與理解
已經習慣我一直戴著假面,脫下假面後,理解不了也就體諒不了。
當他赤裸裸的把心掏出來時,我依然把他當孩子,同情什麼的,矯情什麼的,我一直在做這種虛偽的事情。有誰比我可恨,我不明白,不清楚,只知道如果有一天那個孩子因為自己或是別人的異樣的眼光而選擇自殺,我會恨我自己,沒有解救他。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一點也不好玩,強顏微笑,永遠積極樂觀的為別人。
其實悲傷一轉眼就看得到,每個人心裡總會有那一角為黑暗留著,我是個腹黑的孩子,做一些可以挽救別人心靈的事情,有時覺得連自己也挽救不了,心真的很脆弱,不是嗎?
同情,理解,每當有人問我,你理解我的痛苦嗎?永遠的回答只能是我理解你的痛,同情你心靈受到的傷害。其實那只是一種更大的傷害,小a媽媽問心理醫生,小a怎麼了?心理醫生憑著多年的經驗,不假思索的說過於渴望得到愛,才會有那樣的表現。迂腐?可笑嗎?那孩子其實並不是因為缺少愛,而是缺少理解他的人,小a在QQ上說,只有姐姐你才理解我。聽到那種話,我只能苦笑,其實我並不是完全理解你,我只能同情你,默默看著你,給你指明一個方向。
習慣也就麻木不仁,每天重複著那些大同小異的事情,原先的熱情被打擊,有人問我,你不是心理醫生嗎?快點解決我的問題,我孩子究竟怎麼了……沒有喘氣的機會,我並不是神,只是一個普普通通不過的學生,我本來就沒有義務,也沒有權利,解剖一個人的心靈向來就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承受著2個人的心靈,包括我,也包括對方,那會使我更加喘不過氣來。
今年夏天是最後聽到那孩子甜甜的叫一聲「姐姐」,那孩子到底是恢復正常了,我也選擇離開這個曾經以為很美好的職業,日子過的很平常,請允許我這個小小的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