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吃餃子從哪個朝代開始 金如意餃子餡寓意佳
2025-06-29 16:34:12
我國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到如今已經經過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博大精深的文化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飲食習慣,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時候,在吃上則更有講究。不同的食物都有不同的寓意,吃餃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吃餃子的起源來源於哪個朝代呢?
年初一吃餃子的由來
餃子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它的歷史沿革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明朝末年張自烈做了很好的說明:「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慄子等包進餡裡。
春節的簡介
春節一般指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傳統上稱為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歲首、正旦,現在一般稱為新年、大年,口頭上亦稱為過年、度歲、慶新歲,又叫陰曆年、農曆新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完畢為止。
吃餃子有講究
餃子是由餃子皮和餃子餡組成的,餃子皮都是一樣的。一般是用涼水調面,包餃子用的麵團要調得相對軟一些。而餃子餡就非常多樣化了,可以把各個季節的時令蔬菜做成餃子。像韭菜,茴香,蘿蔔,白菜,薺菜,油菜等等,幾乎能吃的蔬菜都可以作為餃子的餡。還有各種肉類,像豬,牛,羊,驢肉,還有各種海鮮,都可以做成餃子的餡。餃子餡如此多樣,其中最受歡迎的要數三鮮餡的餃子了。經常吃三鮮餡的餃子,會發現每家每戶,每個餃子館的三鮮餡用的到食材都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