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節氣介紹,立春有哪些習俗
2025-07-21 04:08:10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一個季節,大家經歷了兩三個月的寒冬之後都希望天氣能夠回暖,那麼要如何來判斷春天是否來到呢,別擔心前人已經為我們想好了這些東西,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節氣就是專門為大家提示春天即將到來的節氣,過了立春以後春天也就慢慢的到來天氣也會開始回暖。
立春節氣的介紹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曆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曆每年2月3-5日(農曆正月初一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節日,叫春節(到民國後被易名)。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立春的節氣習俗
朝賀:《夢梁錄》: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文武百官,覲見天子,齊呼萬歲。
周禮設春官。周禮天子要親自象徵性的耕種,表示春回大地,天下可以恢復生產耕種的信號。
春遊:民間要踏春,婦女戴春勝。
咬春:要吃春盤,春餅,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蘿蔔,謂之「咬春」。
立春的氣候特點
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遊立春含義不符。2月下旬,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實際。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白晝逐漸變長,氣溫回暖。
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特色。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長了,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趨於上升或增多。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雖然春日漸暖,但因天氣的變化仍然無常,防寒防冰還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