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拜大年的來歷 歲首早上迎新歲寓意佳
2025-07-15 23:12:11
正月初一是我國的春節,自古以來都有許多傳統風俗的存在。在這一天到來之時中國人民也會十分忙碌,為的都是過好一個春節,而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拜大年也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大年初一拜大年的來歷是由何而來的呢?
大年初一拜年來歷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春節拜歲的說法
拜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在歲首早上迎新歲,拜祭「歲神」。「歲」又名為「攝提」、「太歲」,上古紀元星名。太歲也是民間信仰的神靈。歲以六十甲子的幹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如《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拜歲是歷史最悠久的過年傳統風俗,這古俗如今在廣東,尤其在吳川一帶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辭舊迎新之際,迎新歲、拜祭歲神、接福,這一傳統習俗自古以來代代相傳。
民間春節的風俗
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放鞭炮、拜年、長輩給晚輩發紅包等等,其實還有更多古老的習俗,從以前流傳至今。例如佔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現代已經由佔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貼畫雞也是大年初一的傳統習俗,據說古代春節時就在門窗上畫雞來驅趕妖怪,因為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它一叫其他的雞也跟著鳴叫,代表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