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寺廟的怪事:日本的和尚尼姑竟能結婚生子?
2023-03-31 09:56:09 6
亞洲是釋教的發源地,2500餘年來,釋教一直在亞洲大部分地區和國家流傳。然而跟我們想像中不太相同,各國的釋教有著各種令人驚訝的奇特一面。
在泰國女孩從小就削髮為尼,進寺廟當「日子助理」
泰國曼谷,超過60名5到12歲的小女孩參與釋教典禮,正式成為尼姑。 泰國95%的人口信仰小乘釋教,但小乘釋教對尼姑受戒的規定十分嚴厲。泰國目前雖有近3萬名尼姑,但真實受戒而有「名分」的只要一位。
在泰國,尼姑和和尚的地位有很大差異。 泰國一般沒有獨立的尼姑庵,尼姑與和尚同在寺院修行。 由於沒有名分,她們常被禁止參拜佛祖聖物,還要聽和尚的號令,往往成了寺廟的「勤務兵」,確切的說就好象是和尚的「日子助理」,每天清掃衛生、洗衣煮飯。
排著隊經過河邊
最有「名分」的在最前面
承受點撥
在緬甸,男人若沒當過和尚,就不算男人!
緬甸的男人儘管日子清閒,但他們終身必須落髮一次,落髮次數不限,時間可長可短,有的終身當和尚,更多的人則是幾年、幾個月或者一兩個星期。一般男孩到了5-15歲,家長就要預備落髮典禮,這對每個家庭都十分重要。 家長們將小男孩扛在肩膀上,敲鑼打鼓地送他去修行。在緬甸,關於清貧的家庭來說,孩子去當和尚,意味著他將能吃飽穿暖。
就算落髮,緬甸男女也是不平等的。由於男人落髮當和尚能夠落髮,落髮後能夠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落髮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落髮,必須服侍佛祖一輩子。 他們一般每天很早起床做晨課,念經文,用簡略的早餐,然後洗刷清掃。到中午11時左右,他們吃一天中最後一頓飯。這就是「過午不食」。 因此,落髮儘管不必像普通人相同作業,而是靠承受供養日子,但關於正在長身體的青壯年來說,下午和晚上都不吃東西仍是一個相當嚴峻的檢測。
緬甸的古都曼德勒有一座千佛寺,裡邊日子著1000多名僧侶。每天從10:30開端,這些僧侶就排成規整的長隊,走入齋房,承受信徒施捨的齋飯,然後用極快的速度吃齋。整個進程快速而有序,不會聽到任何人說話、交談,一切都有條有理。 赤貧的家庭就會讓孩子在廟裡多呆幾年。
在寮國,由於和尚信仰的是小乘教,就能夠酒肉穿腸過,阿彌陀佛!
寮國與中國毗連,是世界經濟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但人民日子十分閒適。有人說,這與他們絕大多數信仰釋教有關。在寮國首都萬象街頭,每天清晨,就有男女老少帶著自己做的美味佳餚:酒、肉、糯米飯、糕點和炒菜來到這兒施捨,供和尚團體化緣之用。由於在寮國,和尚化緣不是單個行動,也不是寺院行為,而是老百姓自願「送上門」。 每天早晨和尚起床洗漱完後,大約是7時左右,只要他們穿戴紅紅的袈裟,腰挎缽,早已等候在街頭的老百姓,就會跪在地上把食物一一分給那些排著隊而來的小和尚,他們個個喜形於色,領完食物後,還要團體為施捨者誦經,祝這些好心人總有一天會時來運轉,有好報! 在寮國,老百姓「施捨」與和尚「化緣」已成為一道亮麗的旅遊景色。
在「施捨」「化緣」現場,有些遊客看到施捨者很忠誠,又聽說有的施捨者來自很遠的鄉村,就問導遊,「他們這樣辛苦,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得到的答案有兩個:一是出於對佛的敬意,二是為了孝敬爸爸媽媽,代爸爸媽媽謝罪。 由於在寮國,老百姓普遍認為,爸爸媽媽在世終身,難免不給塵世造孽。所以,在寮國絕大部分的男人出生之後,到老死之前,不論成婚與否,都要經歷一次剃度落髮,到寺院去當一回和尚。有的也許是一個星期,有的也許是一輩子。 時間短的,一般是經商者或者是有錢人,他們去寺院的意圖一是為爸爸媽媽謝罪,二是求佛保佑財源,幸福日子萬年長!時間長的,大多來自偏僻的鄉村,他們年齡不大,很單純的僅僅期望經過當和尚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萬象恩德寺,有一位小和尚名叫扎瓦,本年才15歲,來自一個偏僻山村。他在承受採訪時說,他來這兒的意圖就是想經過當和尚,今後能娶一個城裡的姑娘。 在恩德寺,有的經過當和尚由貧民變成了富人。由於,這兒的和尚每天出去「化緣」,不只得到了足夠的食物,還有錢。每個出去「化緣」的和尚一般每月可得到相當於人民幣250元的現金收入。在寮國公務員的每月薪酬假如換算成人民幣只要300元。 可見,寮國的和尚仍是很富有的。他們有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經過當和尚掙錢落髮之後,再去肄業,還能找到一份抱負的作業。 例如:曾在恩德寺當過和尚的利佛,落髮肄業之後,在一家小吃店打工,由於他會法語又懂英語,能招待異國他鄉的八方遊客,老闆每月給他付出的薪水高達400美元,相當於當地政府官員的10倍薪酬。有的落髮者還使用當和尚時與寺院結下的緣由,在落髮肄業中就吃住在寺院,不必交膳食和住宿費用,一天只需自己掏腰包買一餐晚飯即可。
在寮國,當和尚看似很風景,「化緣」有人跪送食物和金錢,有外國遊客照相留影,投來仰慕目光,其實也很辛苦也很累。 由於,儘管寮國老百姓都很忠誠都很大方,和尚們每次「化緣」都能得到大量食物和金錢。但依照小乘教的清規戒律,寺院不能煮飯,和尚每天只能吃「化緣」得來的兩頓飯:早餐和中餐。 中午12時之後直到第二天早上7時之前都不能再進食,這對長者還「尚可忍耐」,而對那些正在長身體的小和尚來說,卻是一段難熬的時光。他們即便肚子餓了,也不能偷吃食物。依照小乘教的說法,和尚晚上假如吃飽了,就會想入非非,就會圖謀不軌。
在寮國,假如一個人成婚之後再去當和尚,要先舉辦離婚典禮,再舉辦剃度典禮,還要鼓樂齊鳴。 家裡人送到寺院門口,雙方還要牽著竹竿環繞寺院轉三圈。 落髮時,兒女要先去寺院接,然後再舉辦復婚典禮。
在日本,和尚同樣是愛食「人間煙火」
奈良古時是日本的釋教傳播中心。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釋教在日本人日子中的含義和影響,發現寺廟的人間煙火味恰是釋教在日本千年以來充溢魅力的源頭活水。謄寫經書淨化心靈。記者一行在奈良信貴山朝護孫子寺千手院體驗了謄寫經文活動。在寺院一間供奉著佛像的榻榻米房間,大家別離跪坐在榻榻米上伏案謄寫《般若心經》。與其說是抄,不如說是描。經文是用淺色的字印在紙上的,但用毛筆一筆一划地描,也並不簡單。 由于堅持不了跪姿和沒有耐性而中途拋棄抄經的人大約有2/3。經文的最後能夠寫上抄經人宣布的祝福,將謄寫完的經文送到佛像前燒掉,表示這些願望會在佛的保佑下得以實現。
日本人抄經其實並不講究質與量,而是以此來淨化心靈,所以抄經也是一種修行。招待記者一行的是千手院法務部的負責人、和尚久米持慧,他說,在某種含義上寺院成了一所學校,是普通人修煉身心的地方。釋教和普通人沒有間隔,人們經過釋教活動取得心靈的寧靜和提升。久米持慧說,對普通人來說,寺院和釋教與他們的日子密不可分,許多釋教典禮或活動現已與普通人的日子融為一體,人們能夠在寺院裡齋戒修行,舉辦婚禮,去世後還能夠在這兒舉辦法事。 寺院成了很多人心靈的寄託,特別許多老年人經常去寺院,記者發現,在千手院有專門的歇息室,並設有木凳,老年人在此歇息,談天,似乎在家中相同安閒。
和尚和尼姑在日本是工作,是個人的挑選。記者問他為什麼挑選當和尚,他回答說,一方面是由於對釋教工作的愛好,一方面也是子承父業。他的父親是和尚,管理著一個寺廟,他是五兄弟裡僅有挑選釋教為工作的。 久米持慧告訴記者,他的母親是尼姑,日本大部分釋教派別的和尚和尼姑都能夠成婚生子,而且和尚能夠和尼姑成婚,也能夠在同一個廟裡修行。由此看來,和尚和尼姑在日本既有脫離世俗的一面,也有十分入世的一面,他們一方面是引導人進行心靈修行的神職人員,一方面又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是為生計、婚姻、子女等種種瑣事糾結的普通人。
在今日日本,有越來越多年輕女人深入遠離塵世的山間林中寺廟,在喧囂猶如月球上的「寺廟旅館」內借住上一段時間,期望經過別樣的旅途和別樣的住宿從頭審視自己的人生,並從中取得深深的哲思和獨具匠心的趣味。 日本寺廟曾經並不設旅館,而只要宿舍:最早僅僅為前來修行的僧侶預備的幾間設備簡陋的住房,但後來(從江戶年代開端)漸漸也對前來寺院參拜的武士、商人和匠人開放,而到今天,已演變為任何人都能借宿的公共小型旅社。
雖沒有星級酒店的豪華飯館、咖啡館、酒吧和遊泳池,但「寺廟旅館」環境絕對幽靜,空氣反常新鮮,由此旅客很簡單進入天人合一、寵辱皆忘的和諧心境。而這種旅館的價格還十分合理。 假如寺廟自身就是有前史的古建築或具有文明意蘊的庭園,那麼其魅力還將大大增加。而享用寺廟共同的齋飯也是一種共同的享用。此外,遊客還能夠有機會承受僧侶或尼姑們的指導,體驗正襟危坐的「禪坐」,而布景則很可能是奧秘的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