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沈家楨 沈家楨

2025-07-18 14:41:08

沈家楨

男 (1891-1972) 陳式第10代傳人
籍貫:
師承:陳發科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沈家楨(1891——1972)是《陳式太極拳》一書的作者之一,為國內外知名的太極拳家。他自幼喜愛武術,早年參加辛亥武昌起義,南北議和後,在北平(北京)平漢鐵路局工作。沈家楨勤奮好學,曾多次參加工程設計比賽,名列前茅。如1917年在詹天佑主持的中華工程學會徵文比賽中,獲得金質獎章。但因工作勞瘁患傷寒症,病後身體虛弱,遂向楊健侯學習太極拳,健康大進,從此對太極拳興趣轉濃。經過勤學苦練,拳法亦精。

    沈家楨於1922年去東北從事軍事工程工作時,與張學良相識,張曾向他學習太極拳,深感受益非淺。旋又回北平工作。此時,楊健侯已去世,便隨其子楊澄甫繼續練拳,鑽研拳理。

    1928年10月,北京同仁堂藥店老闆因兒子要學拳,聘請河南陳家溝的陳發科到家中傳授拳法。通過屬下一位處長的介紹,沈家楨亦向陳發科學習陳式太極拳,先後達十年之久,深得陳式拳法之精妙。他酷愛武術,與武術界人士接觸廣泛,又常資助武術活動,被推舉為北平國術館名譽董事長。工餘之暇,他博覽武術群書,廣為收集內家拳術資料,加之堅持不懈地鍛鍊並參加比賽,因此在太極拳上造詣良深。

    抗戰期間,沈氏在重慶工作時,訪問了內地一些內家拳名手,與之互相交流心得。根據個人練拳體會,他寫下《太極拳精義》,提出太極拳練法要旨和自我考查的依據。抗戰勝利後,他反對打內戰,辭去南京偽國防部工程技術工作,來到浙江省建設廳任職。解放前夕,反動政府要他去臺灣,他毅然拒絕。解放後,他向浙江省人民政府移交了省建設廳全部人員和檔案,繼續在浙江省建築公司工作,擔任顧問工程師等職。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參與設計過不少建築工程

1957年沈家楨年老退休,為了繼承和發揚祖國武術遺產,沈老受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的委託,開始撰寫《陳式太極拳》書稿。他探本求源,遂將當年陳發科所傳授的套路,配合三十餘年前所搜集的陳發科示範動作的照片,逐一加以解說,不足者由陳照奎(陳發科之子)予以補充,使其所介紹的拳式無失陳式本色。因陳發科是陳長興之嫡曾孫,幼承家傳,加之刻苦鍛鍊,日練拳三十遍達20年之久,功深藝高,為陳家溝太極拳的優秀繼承者。沈氏根據以往所收集的大量大極拳資料,對陳式太極拳詳加研究,總結八大特點,列於該書之首。他從「以意行氣」的內家拳理出發,以現代醫學為依據,說明太極拳所以能強身祛病的道理。並從「一動百動」這一整體觀出發,闡明練拳必須上下兼顧,內外如一,表裡一致,剛柔相濟。他還從分析螺旋運動出發,闡述了太極拳的纏絲勁對保健的良好作用,和技擊上能克敵制勝的道理。

    此外,沈氏還將他所收集到的陳家溝世代秘傳的練拳秘訣全部公諸於世,並對陳家溝近代拳家著述的精要部分作了摘錄,以饗讀者。因此《陳式太極拳》一書集太極拳理論之大成,極受讀者歡迎。該書自1960年問世以來多次重印,還被譯成英、日文在國外出版。退了休的沈家楨專心致志於普及和推廣太極拳,舉辦各種講座,宣講太極拳祛病益壽的科學道理並根據自己練拳經驗,編寫了不少著述。其中有《行功太極拳》,取陳、楊二式太極拳的精要部分合為一體。沈家楨認為,學太極拳先學楊式,再練陳式,較為適當。但一般業餘愛好者難有較多時間學練二式拳法,沈家楨便合二為一,創編成既有健身功用又有纏絲勁和技擊作用的《行功太極拳》。

    沈老晚年集中精力寫成《行功太極拳》初稿,正待整理出版,適逢「文革」開始,他遭受迫害,身心備受摧殘,於1972年溘然長逝。然而,他創編的《行功太極拳》後繼有人,如今正在定型推廣中。


 

同类文章

陳秀峰 陳秀峰

陳秀峰男 (?-?) 楊式第3代傳人 籍貫: 師承:楊班侯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楊班侯 楊班侯

楊班侯男 (1837-1892)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河北永年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17位直系傳人   楊班侯 (1837~1892),名鈺,字班侯,綽號二先生,河北永年人,楊式太極

富周 富周

富周男 (?-?)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河北省保定市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1位直系傳人  

王茂齋 王茂齋

王茂齋男 (1862-1940)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山東掖縣 師承:全佑  傳人:約11位直系傳人

全佑吳式創始人 全佑

全佑男 (1834-1902) 吳式創始人 籍貫: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8位直系傳人   全佑 全佑(1834年-1902年)為滿族人,姓烏佳哈拉,為吳氏太極拳(又稱吳家太極拳)的奠基者。全佑從學於有楊無敵之稱的楊露禪(1799年

和兆元 和兆元

和兆元男 (1810-1890) 和式創始人 籍貫:河南省溫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2位直系傳人  和兆元,1810-1890。和兆元乃河南省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出身中醫世家。幼時受家鄉習拳之風的影響,捨棄功名,從本鎮陳清萍(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習太極拳十栽,悉心苦練,盡得真傳。之後,太

齊閣臣 齊閣臣

齊閣臣男 (?-?)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 師承:全佑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常遠亭 常遠亭

常遠亭男 (1860-1918)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 師承:全佑  傳人:約1位直系傳人  

侯得山 侯得山

侯得山男 (?-?)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北京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楊祿禪初來北京即落腳天義順御醬園張家教拳。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德山一同跟楊祿禪學拳。張鳳吱很用心學太極拳,進步很快。他的醬菜把式侯得山就跟看學練,也學的很好。傳說《張氏隨筆》就是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

楊露禪楊式創始人 楊露禪

楊露禪男 (1799-1872) 楊式創始人 籍貫:河北永年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7位直系傳人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人。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幹活。這藥店為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