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楊氏太極拳85式套路編排特徵解析
2025-07-26 11:49:08
傳統楊氏太極拳85式套路編排特徵解析
南京東南大學萬玉綱筆者通過深入研究體悟傳統楊氏太極拳85式套路拳譜,認為將其分成八段更能體現套路的編排特徵,即把每一段落的分段點置於單一式子連續移動步伐的最後一動上,如前進步的摟膝拗步等和野馬分鬃,後退步的倒攆猴以及橫行步的雲手。為了輔助習練者記憶,前曾編寫行功歌訣以提示演練過程中,前後式子的連接順序及變化方位。歌訣云:(一)混沌無極生太極,面南起勢攬雀西, 1 1 3--1回拉單鞭提手南,白鶴亮翅朝東展,9—1 3—1 3--1摟拗琵琶走循環,搬攔捶打封閉按。6—1,2,3 2—1,2 6—1 3—1(二)十字封裹面朝南,閃身西北抱虎歸, 3—1 2--1旋身向東肘底捶,倒攆猴兒身後退。1 2--1(三)斜飛勢南接提手,鶴翅東展左摟拗,2—1 3—2 3—2 6--4海底撈針扇通臂,撇身捶接搬攔捶,2-1 2—1 2—1 6--2上步攬雀回單鞭,雲手連環往東返。3—1 9—2 3--1(四)單鞭探馬雙分腳,轉身左蹬雙摟拗,9—3 1 1 1 6--5進步栽捶撇身捶,搬攔捶連右蹬腳,1 2—2 6—3 1左右打虎回右蹬,貫耳左蹬轉右蹬,1 1 1 1 1 1搬攔捶打封閉按,十字封裹又面南,6—4 3—2 3--2閃身西北抱虎歸,斜拉單鞭野馬追。 2—2 1 1(五)攬雀回身拉單鞭,返身穿梭四隅全,3—2 9—4 1攬雀再回拉單鞭,雲手連環又東返。3—3 9—5 3--2(六)單鞭下勢金雞立,倒攆猴兒又一番。9—6 2—1 1 2--2(七)斜飛勢南接提手,鶴翅東展左摟拗,2—2 3—3 3—3 6--6海底撈針扇通臂,撇身蛇信搬攔捶,2—2 2—2 1 6--5上步攬雀回單鞭,雲手連環再東返。3—2 9—7 3--3 (八)單鞭探馬帶穿掌,十字腿回指襠捶, 9—8 1 1 1上步攬雀回單鞭,下勢七星跨虎威, 3—3 9—9 2—2 1 1十字擺蓮弓射虎,搬攔捶打封閉按,1 1 6—6 3--3十字收勢再面南,靜虛無極歸自然。3—3 1 人們在對傳統楊氏太極拳套路的認識上有某種誤區,認為繁雜冗長,難以記憶。其實不然,通過比照上述八段行功歌訣,對套路的式子組成特徵,式子之間的連接特徵,各個段落的特徵以及整體結構特徵逐一進行解析,認為85式套路無論從拳理上還是從舞臺表演的藝術審美角度上看可謂盡善盡美,有很強的規律性可循,體現了傳統楊氏太極拳的博大精深。一、85式套路式子的組成特徵。歌訣中,式子的底線下的數字標記是表示該式子在整個套路中出現的次數。如起勢式子的底線下標記為1說明在整個套路中只出現過1次,而攬雀尾式子在整個套路中共出現了3次,在第1段中出現了1次標記為3—1,在第5段中出現了2次,標記為3—2和3—3。經統計,85式中有新式子46個,重複式子39個,總計85式,112動。分布在八個段落中。新式子重複式子合計第1段 11 2 13第2段 4 4第3段 6 5 11第4段 13 8 21第5段 1 5 6第6段 2 2 4第7段 1 10 11第8段 8 7 15總計 46 39 85從上述統計可以看出,新式子和重複式子有機的分布在每個段落中,習練者循序漸進,在學習新式的同時也不斷溫習舊式。二、85式套路式子重複以及連接特徵套路中重複式子較多,重複次數2至9次不等。如單鞭(9次),摟膝拗步(6次),搬攔捶(6次),攬雀尾(3次),上步攬雀尾(3次),白鶴亮翅(3次),雲手(3次),如封似閉(3次),十字手(3次),提手上勢(3次),倒攆猴(2次),抱虎歸山(2次),斜飛勢(2次),海底針(2次),扇通背(2次),撇身捶(2次),下勢(2次)。式子之間的連接有一定的規律性可循,譬如攬雀尾和上步攬雀尾有區別,攬雀尾也有稱跨步攬雀尾的,比上步攬雀尾多出一個左棚式。攬雀尾或上步攬雀尾後式必定接單鞭用以轉換方向,故歌訣雲「回拉單鞭」。此外,還有3次出現單鞭—雲手—單鞭的組合。又譬如搬攔捶有6個,但實際是3個搬攔捶,3個卸步搬攔捶,3個搬攔捶的後式接3個如封似閉,三個卸步搬攔捶的前式是2個撇身捶和1個白蛇吐信。再譬如3個提手上勢後式接3個白鶴亮翅,再後式接3個摟膝拗步,2個海底針後式接2個扇通背,都體現了連環出招的用法。三、85式套路段落特徵八個段落有其共性特徵,都呈現「虎頭蛇尾」之狀,即「虎頭」部分的式子指向四正四隅方向且數量較多,而「蛇尾」部分的式子指向或東或西且數量單一,不外乎前進步(如摟膝拗步等,野馬分鬃),後退步(如倒攆猴)和橫行步(如雲手)。而蛇尾尖部正是每一段的分段點。每個段落又有其個性特徵,如第4段就集中表現了腳(分腳、蹬腳)和捶(撇身捶、栽捶、搬攔捶、打虎式及雙峰貫耳)的各種用法。第5段玉女穿梭則集中體現了四正方向的封纏拿裹的主防意識和四隅方向的提滾託架,拗步擊掌的主攻意識,使觀眾領略到意領身隨,步隨身換,連綿不斷的氣勢。四、85式套路整體結構特徵整體觀察85式套路的結構,發現其很有規律性。習拳者面南起勢,從西打到東,迴轉身又從東打到西,如此周而復始共計6個來回,也可稱6「趟」。1, 3, 5, 7段中以前進步(摟膝拗步)和橫行步(雲手)朝東進行移動。2,4,6段中則以前進步(野馬分鬃)和後退步(倒攆猴)朝西進行移動。而第3段的式子布局幾乎和第7段完全相同,只有一點差別,那就是撇身捶換為白蛇吐信,拳變掌而已。從舞臺審美角度看,習練者按照九宮八卦方位演練,整個行拳路徑大致在一個15平米的範圍內,給觀眾一個錯落有致,疏密有度的立體感觀,各個段落的個性特徵精彩紛呈,充分展現了太極拳的舞臺藝術美。通過以上對傳統楊氏太極拳85式套路的分析,可以說明該套路不但經典傳統而且美輪美奐,這可能就是它經久不衰,傳承不斷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