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什麼區別,冬始冬來
2025-07-20 04:29:10
二十四個節氣包含著一年四季不同時間的天氣變化情況,從萬物復甦春天,炎炎烈日的夏天,秋高氣爽的秋天到冷酷寒風的冬天,都有著節氣對應著各種天氣,而立冬和冬至聽名字便知道是兩個和冬天有關的節氣,既然是兩個節氣那麼一定是代表著兩種不完全一樣的天氣,那麼這兩個節氣會有什麼不同的呢。
什麼是立冬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什麼是冬至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既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立冬和冬至有什麼區別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吃南瓜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