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秋分早霜降遲」 春祈秋報如何做
2025-06-30 02:50:35
在民間有一種特定的習俗說法叫做「秋分早霜降遲」,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正是因為秋天有其特有的習俗與氣候特徵。想必在中國待了這麼長的時間,24個節氣的氣候特點以及習俗都算是一些常識,了解一些並且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會對自己有幫助。
「秋分早霜降遲」說法
在民間有秋分早霜降遲的說法,這句話說的是種植蕎麥的三個時節,秋分的時候偏早點,只有比較冷的地方才這個時候種植,而霜降的時候種植就晚了些,比較暖和的可以這個時候種植,大部分地方都是寒露時候種植蕎麥的。正是因為我國的地域遼闊,所以在秋分的時候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也是不同的,因此如果要播種賤賣的話,在中國各地的時間也有不同的區別,所以各地所流傳的俗語、農諺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看農諺的時候還要注意地區。
秋分節氣的特點是什麼
秋分時節,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已經變成涼爽的秋季,天氣下雨也變得越來越多,產生一次又一次的降水,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這時,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
秋分需做風俗
秋分立秋拉,古人立社,原本是為了春天祈禱農事順利舉行的祭祀,後來倡導「春祈秋報」的做法,所以在秋分的時候還會有立秋設的做法。秋分食新,秋收時,農家割新稻,這稱之為開稻門,只要是第一次做的新米飯都要先祭是祖宗於土地才能夠召集家人來使用,稱之為食新或者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