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前瞻:中國按下改革「快進鍵」
2025-02-05 21:24:08
「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羊年新春賀詞中這一短短11個字的表述,激起人們對今後中國改革步調的無盡想像。
如今,中國幾乎沒有哪個詞比「改革」受到的關注更高。改革不僅被視為中國最大的紅利,也寄託了民眾對中國未來的期許。在20xx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人們對中國政府將如何按下改革的「快進鍵」有著更高的期待,特別是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這將是一個值得觀察的重要看點。
「治大國如烹小鮮」,改革亦同此理。如何在改革速度和改革質量之間達到最佳平衡點,既不患「拖延症」,也不留「後遺症」,需要決策層精準拿捏分寸和力道。過去一年多來,中國官方「蹄疾步穩」的改革策略逐漸清晰。
「蹄疾步穩」,體現在迅速對準「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並持續發力。
縱觀迄今為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八次會議,財稅體制、戶籍制度、司法體制、農村土地制度等被排在前列的改革事項,都是當前經濟結構要轉型升級,改革要有所突破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不首先解決這些問題,其他改革就難以深入。
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保障,財稅體制的改革在官方的密集行動下穩步向前。修訂通過新預算法,強化對政府「錢袋子」的硬約束;搭建地方債「借、用、還」一體化管理新框架,首次明確中央不為地方政府還債「兜底」;在10個省區市開展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煤炭資源稅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20xx年以來,中國財稅改革「小步快走」,力度和進度被世界銀行贊為「令人鼓舞」。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一經濟體制改革的「先手棋」也頻頻提速。在投資、生產經營領域,20xx年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從推動政府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到改革工商登記制度,降低民眾辦企業門檻,再到修改投資規定,大幅為企業投資「鬆綁」,一系列措施逐漸盤活經濟「大棋局」。
「蹄疾步穩」,還體現在對那些呼聲很高但多年都啃不動的「硬骨頭」,只待「火候」一到便果斷「開刀」。
例如,當「八項規定」的持續推進已使反對一切形式的特權腐敗成大勢所趨,且審計監督力度大大增強之時,醞釀多年的公車改革和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改革便強力推行。在國際油價持續大跌之際,連續三次小幅上調成品油消費稅,稅額提高幅度與油價下跌幅度互相抵消,減小了改革阻力,使其不致成為「不能承受之重」。
這一改革策略如今成效初顯。20xx年深改組確立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項改革任務,共出臺370條改革成果。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改革難度大但進展快,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就。」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說。
精彩的「開場戲」使人們對「正戲」更加期待。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國內外形勢依舊嚴峻複雜,也對加快改革進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實上,改革正是和危機賽跑,和民眾的期待賽跑。
值得注意的是,20xx年以來決策層已針對提速改革頻頻釋放信號。
習近平在深改組第八次會議上提出,改革需「再接再厲、趁熱打鐵、乘勢而上」,「一鼓作氣、勢如破竹」地把改革難點攻克下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在與企業家、經濟學者座談聽取對《政府工作報告》意見建議時明確表示,現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必須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進鍵」。
本月陸續結束的地方兩會上,深入推進改革已成31個省(區、市)20xx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遼寧省省長李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言,「要用改革為一切創新開路、清障、除弊」。
有理由期待,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官方會透露更多明確而緊湊的改革「時間表」,使條件成熟的改革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