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節約作文【精選】
2025-01-21 04:40:09
論節約作文
古老的中華民族,節約理念深入人心,節約之風代代相傳。《墨子·體過》中說,「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漢代賈誼在《論積貯疏》中有言:「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唐朝詩人李商隱寫下了「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著名詩句。明代朱柏廬在《治家格言》中寫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在古人的眼中,節約,既是修身養性所必須,同時也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節約是對自身欲求有節制,對國家、民族、家庭、自我負責任;而奢侈浪費,揮霍無度,往往是敗家敗國的重要原因。
節約是一種力量。節約往往和進取、積極、奮鬥、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相關;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單位重視節約,就能更有計劃、有目標、有條理地去實現自己的追求。
節約,是為子孫後代造福。節約體現的是一種憂患意識,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深謀遠慮,是為子孫後代著想的未雨綢繆之舉。
中國共產黨人向來重視節約。毛澤東同志說,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他向全黨全社會提出「勤儉建國」的大政方針。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他提倡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艱苦奮鬥,要「反對高消費」,「反對各方面的浪費」,「反對腐敗」。江澤民向黨的領導幹部提出,要「帶頭髮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的精神。」
論節約作文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節約,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節約,首先是由我們的國情所決定的。
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據統計,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不到1/2,森林不到1/7,大多數礦產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並且,我國鋼鐵、有色、電力、化工等8個高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40%以上,單位建築面積採暖能耗相當於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25個百分點,礦產資源總回收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能源、礦產、水、土地等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而目前能源短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淡水和耕地緊缺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面對這種情況,節約資源已成為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
節約,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資源消耗快、利用率低,再生率不高,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明顯快於經濟增長速度,資源環境的瓶頸約束日益加重,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某些生產、建設、流通、消費領域,浪費資源的現象還相當嚴重。一些重複建設項目給國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一些城市建設貪大求洋,汽車消費追求豪華型、大排量,有的產品過分包裝,一些活動講究排場、大吃大喝,等等。這些現象,不僅造成資源供求矛盾日趨尖銳,而且助長了不良的社會風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係,儘量避免各種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要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較快發展,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節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厲行節約,是我們面對資源短缺的唯一選擇。厲行節約,是中華民族偉大振興的必然途徑。
倘若我們為一代人的享受斷送了未來發展的根基,我們的民族將因此而面臨困境;倘若我們為了一時的富裕而不顧腳下的這片土地,那麼總有一天我們會永遠失去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