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動我內心的聲音作文
2025-02-16 16:26:25
【導語】在這個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的聲音。有撕心裂肺的尋親的聲音;有絕望痛苦的求救聲;有動聽悅耳的樂曲聲;但是,這些聲音對於我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了。以下關於觸動我內心的聲音作文,希望您駐足閱讀!
【篇一】觸動我內心的聲音作文
那稚氣未脫的臉上的笑容多麼燦爛,置身於災難中能如此頑強的微笑,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與毅力啊!「5。12大地震的多幅畫面像烙印一樣存於我心,那聲聲啼喊牽動了我的心!」
「孩子們,你們要堅強地活下去!」即使再累、再苦、再恐懼,她也是那麼安靜地打著手電筒看書,直至被救出,還是那麼燦爛地笑對鏡頭!這聲音牽動了我的心。
花開的季節裡,歡樂躲在身後。閉目,記憶攜來了陽光的溫柔;睜眼,端詳著時光飛逝的離愁。誰曾料到這燦爛時光竟如曇花一現。
面對著那些無辜的生命,一國領導人流淚了,聲聲話語泣心。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什麼是最凝重的表情,什麼是最可貴的憂鬱,什麼是最激勵人的鼓舞。一國領導人當眾落淚,那絕不是軟弱,那淚中充滿了人性的光輝,是心繫天下蒼生的淚,那淚流得高貴、感人。此時無聲勝有聲,輕輕融化了冰冷的心!
有一種淚水,沒有痛楚,叫做感動;有一種感動,無聲地襲我們以滿臉的淚水,那淚水,叫愛!有一種聲音,無需任何介質就能直抵人心,那聲音,叫愛!
一位年邁的老人急奔那廢墟堆中,用那雙滿是褶皺的手去觸碰那堅硬的水泥鋼筋,柔軟的手捧起一堆堆硬塊,即使手被割傷,流出了血也毫不在意:「伢兒啊,你要堅持,挺住,爸來救你啦!」冒著危險也要救出自己的孩子,不顧將有餘震拼命地挖掘。這些鏡頭讓我想流淚,可是淚卻流盡了。請原諒我沒能記住你們的名字,但你們的事跡我一定會牢記於心!即使時間會衝淡一切,我也不忘。
當降半旗默哀時,其實我只閉著眼睛想了五秒,之後就是將眼睛睜開看著周圍的同學和班主任,他的眼神很嚴肅,也盯著我們這些同學看,但他的語氣那麼柔軟,仿佛極力隱忍著什麼!
易朽的是生命,是那轉瞬即謝的花朵;然而永存的,是對未來的渴望,是那生生世世傳遞下來的、不朽的、生的激情,每一聲充滿急切的呼喊,都是這世上最美的聲音,牽動我內心的聲音!
【篇二】觸動我內心的聲音作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自然挑動的琵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是自然吹響的長笛;「春風如醇酒,著物人不知」是自然深緩的低吟;「亂花漸欲迷人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是自然輕快的腳步,我們源於自然,無論何時何地也都能在冥冥之中感受到自然地美,傾聽自然的聲音……
華山巍峨,千古一道,順著嶙峋的石階一步一步小心地登上去,兩旁的石頭乾溝萬壑,幽靜深沉,我知道這是自然給予它們的歡暢;仰望頭頂層巒雲裡霧裡,隱約可見。我也知道這是自然給予它們的神秘。這都是大自然的恩賜啊!一邊想一邊登上峰頂,在高臺上駐足回望:旭日東升,晨曦穿過浮雲灑向大地,雲際有大雁掠過,微風打著迴旋悄悄拂來,我們側耳傾聽,似乎能聽到自然地聲音:高昂偉岸,湃澎激蕩……
草原茫茫,一馬平川,騎著奔馳的駿馬,馳騁在無垠的綠野,嗅到了夾雜著嫩草氣味的清香撲鼻而來,小丘上下起伏,連綿不絕,中間流動著自然獨有的舒緩和流轉從青翠欲滴的綠色中溢了出來向四周蔓延。翻過一座小丘,峰迴路轉,不遠處駿馬奔騰,揚起的輕塵就如同一條飄動的馬尾;後面布滿蒙古包四圍的羊群織成一塊雪白的地毯鋪陳開來,與藍天綠地相映成趣,驟然間傳開馬鳴聲和羊的鳴叫聲,我側耳傾聽,似乎能聽到自然地聲音:寬闊廣袤,博大無垠……
江南人家,小橋流水,坐著長篙慢搖的小船,置身在四季如春的南國,心境也一樣優雅恬靜。兩岸的竹筏少女邁著歡快的步邁去採茶,茂林修竹映襯著紅潤的面龐。俯視水中,魚兒簇擁著船順流而下,搖著小巧玲瓏的細尾,仿佛也在觀賞著兩岸江南煙雨中來來往往的花折傘,也陶醉於明麗的絲綢和飄香的綠茶。小荷露出水面,蜻蜓上下翻飛,點水無聲,悠然傳來了雨打蓮蓬的聲音,我側耳傾聽,似乎能聽到自然地聲音:恬淡悠長,清翠悅耳……
我們源於自然,只要心中有自然,眼中何嘗不是自然地風光,耳中又何嘗不是自然的和鳴?
【篇三】觸動我內心的聲音作文
在這個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的聲音。有撕心裂肺的尋親的聲音;有絕望痛苦的求救聲;有動聽悅耳的樂曲聲;但是,這些聲音對於我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了。
忘記有誰曾經說過,盲人是最容易見到上帝的人。其實仔細想想,說這句話的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很容易從聆聽波利切的歌聲中得出這種結論。波利切的嗓音,仿佛是從很遙遠而又很近的地方飄出來的,很熟悉也很清明,不是熾熱,不是寒冷,不是柔情,更不是堅韌和剛毅,而是溫暖,散發著一種夕陽中聖殿的光芒。還有安詳,那種柔柔的,但這點熱氣的暖風,可以透了你的毛孔,一直暖到你心坎裡去。就像有一雙上帝之手,託著你的心在撫慰。這對你的所有思緒都不重要,就這樣一直沉浸,沉浸到自己的內心深處。
這是一種回家的感覺。
這種感覺,竟然是一個盲人帶來的。這位義大利歌手,在十二歲時就雙目失明,在此以後,他一邊唱歌,一邊攻讀學位。直到他三十歲取得法學博士後,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唱歌了,然後他拜帕瓦羅蒂為師,向大師學習發聲方法,直到登上歌壇的頂峰。
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波利切選擇歌唱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聆聽了他的歌聲,我絲毫不懷疑他是見過上帝的人,歌聲如此安詳、篤誠、平和,才有一種難以言傳的安寧和誠服,才有一種澄明的光輝。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空前的喜悅——不是狂喜,是一種平和的喜悅。這種喜悅,不是來自外部的,而是從內心中生長出來的。在這種喜悅的力量中,波利切只要歌唱就足夠了,滿懷深情地歌唱,不需要思考。在歌唱中,波利切就是一臺機器,一臺由上蒼製造的完美的發聲機器,而他全部美妙的聲音來自於上蒼,一個完美的影子世界。
盲人是最容易見到上帝的人,因為他們不會被這個散著虛假光澤的表象世界所迷惑。他們可以一直內省自己,反觀自己,見到自己心靈中的光。波利切的動人的歌聲時時刻刻烙印在我的心裡,他純樸的歌聲,每每憶起,總會牽動我的內心。
[觸動我內心的聲音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