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優秀作文:家風家訓
2025-02-10 03:11:09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裡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小編收集家風家訓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訓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嶽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第二篇:家訓
家訓這種東西是很早年間的事了,現在不時興了。我家有家訓卻是我們搬進新家後才有的,喬遷時母親一個好友送了一幅竹雕的「難得糊塗」的匾,母親說:」把它掛在書房作為我們家的家訓,」父親說:「裝飾一下書房還可以作什麼家訓。」母親說:「你要是糊塗點主任科員早就評上了。」父親說:「我不評那個主任科員也不用去裝什麼糊塗。」...父母你一句我一句爭執起來。弟弟見狀忙說:「家訓就家訓吧,為這事還值得這樣爭吵。」就這樣「難得糊塗」就成了我們家的家訓。
對這個家訓除了母親在意,我們誰都不在意。我和父親的觀點是「我要清醒的活著,」弟弟對家訓報的態度是不在乎。但母親還是在我們談論單位裡的事時不斷提醒我們糊塗點好,活起沒這麼累。
父親工作的單位是管計劃的,那時是雙軌制。一日父親單位的領導來我們家給父親說:「局裡研究把救災油計劃轉100噸給石油公司,從中得的利大家可以多發點獎金。」那時計劃內外的差價是很大的。父親不同意說這樣做是違法亂紀。領導說:「某某縣還轉了200噸呢。」父親還是不同意,領導見狀只好怏怏而去。領導走後母親說父親:「這種事你糊塗一些不就過去了嗎,大家都有好處。」父親說:「你就知道糊塗,那可是救災油,是專項計劃。」
大約半年過後,父親單位的領導們提著「五糧液」「大白兔」來我們家說是感謝父親挽救了他們的政治生命,免除了他們的牢獄之災。原來那個轉了200噸計劃給石油公司那個縣的領導班子都因挪用,倒賣救災油計劃而判了刑。母親聽後還真嚇得不輕,說:「看來還是清醒點好。」這是母親第一次否定了她的家訓。當然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讓母親徹底否定她的家訓是因為弟弟。弟弟那日從單位回來,手裡拿著一打的中華鉛筆給他剛讀一年級的女兒,弟媳說:「你怎麼一買就買這麼多?」弟弟說:「買什麼買,我在單位上拿的,讓女兒隨便用,用完了我再去拿。」母親大概聽到了,忙從廚房出來說:「你怎麼能這樣做?」弟弟說:「我們單位很多人都這樣,還有的變著花招連孩子用的文具盒,書包都由公家給買呢,我拿幾枝筆算什麼?」母親說:「這不是明擺著佔公家的便宜嗎?這就沒人管?」弟弟說:「你不是時常說難得糊塗嗎,這種事誰管?」父親說:「這就是你家訓教育的結果。」母親這時可能也感到事情的嚴重性忙對弟弟說:「清醒點好,清醒點好,明天把筆還回單位,別糊裡糊塗的跟著那些人學,你這樣做還不把我孫女給教壞了,給後代做個好榜樣吧。」母親就這樣徹底否定了她的家訓。
母親的家訓沒把我們全家訓成糊塗的人,反倒把我們訓成了清醒的人,並讓她自己也越來越清醒。那匾至今還掛在書房裡,它的功能就是提醒我們要一直清醒著。
第三篇:家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裡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裡,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影響著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至於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爸爸愛鼓搗他的電腦,媽媽不會操作時,爸爸輕點滑鼠,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後還會向爸爸請教電腦問題。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養成了好習慣。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