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都樂於助人作文
2025-01-24 05:41:09
剛到美國時,學校特地派了專車到機場接大一國際新生。當我提著大包小包走下校車,已是午夜時分。還沒從初來乍到的新奇與不安中緩過神來,就已經有留校的學姐們迎上前來幫我搬運行李了,這於我無異雪中送炭。而後在美國的日子裡,我持續不斷地接受著來自陌生人的幫助與善意。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細節。出國前只道是西方社會的紳士都會為女士開門,扶著門待她走過了自己再跟上。到了美國才發現這根本就是日常基本禮儀,所有人在公共場所通過一扇門後都會迅速地回首,見後面有人就伸手將門扶著,後來者亦心領神會地緊步跟上,提前伸出手去接住門,笑著說一句謝謝,前面人也就繼續走自己的路。這背後原委亦簡單,誰都不想被前人打開的門甩個正臉,不單心裡不高興,指不定還會出傷害事故。推門時手在門上多停留幾秒,似乎已融入血液成了這裡人的天性,甚至會有人老遠見到我朝建築物走近,就把門扶住等著我。我不好意思地小跑過去,她還會笑著說不用急。
如果說「扶門」是一個潤物細無聲般的習慣,那麼問候與讚美則是如陽光般更顯眼的存在。走在校園裡,迎面相遇的兩個陌生人不會慌忙低下頭或移開視線,而是自然地給對方一個溫暖的笑容,有時再加一句親切的問候。而比問候更不期而至的則是讚美。最簡單最常發生的當然是關乎外表的:「我喜歡你的眼鏡」,「我喜歡你的牛仔褲,後口袋上的花紋很好看」,「我喜歡你今天的頭髮,彎曲得很自然」……凡此種種,可以從任何人口中說出。而當朋友做完課堂演講,或是要上臺演出之前,美國人更是毫不吝惜地喝彩尖叫鼓掌。一開始每回聽到這些熱烈的言辭,我都會有些不自在,畢竟從小受著「謙虛即美德」的教育長大,任誰都不會習慣這般赤裸的正面評價吧。慢慢我終於學會不再尷尬而是回以感謝,也學會了適時讚美他人。大概在他們看來,表達喜愛之情、鼓勵肯定他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美國人的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