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老街作文
2025-01-25 01:38:09
【參考文章一:故鄉的老街】
最近看《追風箏的人》,阿富汗戰爭前的鄉間街市上的那份「繁華與安寧」讓我想起了老家村中的那小條街。
這條街是村間宅落交通的主道,因此,也是整個村子除大集以外最為繁華的地方。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街角的叫賣聲便交叉作響,不絕於耳。「油條、油條……」「豆漿,新鮮剛磨的哦……」「糖火燒,燙呼燙呼囉」。叫賣聲有節奏地此起彼伏,勾起了我的味蕾,也趕走了迷糊的困意。那叫賣油條、豆漿的聲音有些渾厚,是前排廣老頭兒的。他家的油條香脆可口,只需一口,就滿口生香。叫賣糖火燒的,那是鄰村的一位中年婦人。我忙忙地披上奶奶的青布大褂,尋著聲音在街中央的一條小水溝的橋邊找到了她。在我的記憶中,每次她都推著那輛半舊的木車,來到那座橋旁停下,然後,一邊撕弄著黃暈暈的包裹紙,一邊放聲叫著。她的聲音清脆悅耳,飛上枝頭,都可以與晨雀媲美了。最妙的是「燙呼燙呼囉」中的一個「囉」字要拐幾個彎,跨越好幾個音域。老街的清晨是一天中幸福和樂的前奏,跳躍著,起伏著。
到了晌午,日頭已經很毒了。田裡的老農們收了工,肩頭扛著鐵鍬,走在回家的老街上,捲起的褲腿隨著踢踏的步子落了下來。街兩旁低矮的紅瓦房頂上的煙囪升起依依徐徐的青煙,滿街飄散著五穀的雜香……「回來啦!嘿,剛才你家大黃把小二黑咬了!」「啥,這畜牲……」這是東邊院牆內傳來的對話。新鮮事是沒有的,而這些平凡的雜事卻卻給村裡人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要說最讓大家期盼的,數正月裡的大年會。村裡的「文藝青年」和「資深表演家」們紛紛搭起各式各樣的戲臺……喜慶中,透著濃濃的年味;笑聲裡,露出深深的歡情。
老家的村子不大,村子的環境也算不上優美,不曾有特殊的歷史,也沒有光彩的榮耀。它永遠是平靜的,日復一日……但它在我的心中卻是無法替代的,那份淳樸,平靜,誠摯。生活是一團麻,扯不斷的思念。
【參考文章二:故鄉的老街】
故鄉的老街是最讓人留念的。如今,偶爾會在周末搭上回鄉的公車,不惜半小時的時間,只為到故鄉逛逛那條經歷過歲月滄桑的老街。
故鄉是小的,老街也是窄的。我不清楚老街的歷史到底有多久,只知道它是我童年,少年時期每天必到的地方。那時候,我們小孩總是三五成群地在老街上自由奔跑,嬉戲。我想,老街的路就是我童年的烙印吧!而每當我與當年一起嬉戲的幾位老友再次漫步在老街上,大家心中總是會深深感動,那是種莫名的感動,誰也說不出。而我們也時常會默默地看著老街,童年再也回不來了……
老街的回憶更多的還是與家人在一起的往事。每到仲夏之夜,一家人總會一起逛老街。這時的老街顯得格外溫馨。大家互相拉著手,安詳地逛著老街。有時,我們小孩就不停地喊著肚子餓了,父親就會買老街上的特色小吃。月光之下,一家人一邊逛著古老的街道,一邊吃著傳統的小吃,這種感覺難道比不上坐在豪華包廂吃著山珍海味嗎?也經常會遇到熟人,他們也總是一家人在一起。於是,我們之間親切地打聲招呼。故鄉的人們早已習慣了這一切,也早已熟透故鄉的老街。回過頭來,卻發現,如今與家人已好多年沒一起逛老街路。也好久好久沒重溫當年的老街的溫暖了。不知道老街上的一切,會不會變得與我們陌生?
逛多了城市繁華的步行街,卻永遠忘不了故鄉老街的點點滴滴。故鄉的老街到處充滿活力味兒。記憶中的老街,沒有城市那喧譁,浮躁的喇叭叫賣聲,只有街上小販淳樸的喊賣聲;沒有城市高樓大廈的襯託,只有老屋與古街的完美結合;沒有城市茫然的紅燈綠酒,只有傳統而古老的家鄉小吃;沒有高貴的珍珠翡翠,只有那精緻純樸的手工飾品……太多太多的回憶,太多太多的感情……
我想,老街總有一天會被寬敞的大道而覆蓋,老屋也會發展成高樓與大廈。我想那時候,我會感到高興,故鄉發達了;卻也會感到落寞,再也找不回老街的證據,童年的烙印。而我也會永遠眷戀故鄉的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