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當文明成為一種習慣
2025-01-17 12:54:09
導語:當文明成為一種習慣,那這個社會的風氣就會非常的正向。大街上將不會有垃圾成退的現象,小河將會變得清澈,陽光會更加燦爛。
當文明成為一種習慣作文
2014年2月16日在泰國普吉島國際機場,倆撥中國遊客在即將起飛的飛機時,因為瑣事互毆群毆。雖然「空鬧」成為世界性的「鬧」,但國人最「鬧」。在輿論放大下,各種「醜陋的中國人」引起國外的鄙視,也遭致國人深刻地反思。改掉陋習,提升素質,當國人的文明成為一種習慣,文明之花才能在華夏大地綻放。
改掉陋習,傳播文明。「坐在飛機上,我除了無語,更多是覺得丟臉」面對「天上打架」事件,這是許多見證者的內心感受。或許在很多人看來,能夠容忍一些不文明行為,但難以容忍將不文明行為帶到國外,丟臉有國界,他們憤慨的並非醜行本身,而是將醜行曝光於國際社會。其實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隨地吐痰的行為並不因為發生在五星級酒店與大街上而有所不同。我們真正需要檢討的是現象本身,只有改變這些陋習才能撕去「madeinChina」的標籤。況且,飛機在天上,因為「鬧」最容易出現災難性事故,豈不危矣!
公共道德,大家遵守。11萬人冒雨觀看升旗儀式,這種愛國精神讓人肅然起敬。然而,升旗儀式結束後滿地垃圾卻讓人哭笑不得。也許這與愛國的大主題比起來,這滿地垃圾不算什麼,但確實讓中國人的道德水平大跌眼鏡,也給這種愛國行為蒙上厚厚的灰塵。是真愛國,還是裝模作樣?這種隨地扔垃圾,刻「到此一遊」,插隊擁擠等行為若是我們能看住自己,遵守公共道德,文明怎會不成為良好習慣?何且拿眾人生命開玩笑,豈不險矣!
小細節,製造大影響。2013年一組照片走紅網絡:幾個中國遊客在羅浮宮庭院泡腳,他們旁若無人,悠閒自得。此照片一亮相,立即引起諸多爭議。每個走出國門的人都是一面鏡子,他們代表的是中國。認真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旅遊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有在羅浮宮泡腳的,就有在埃及神廟刻字的,還有在帛琉海邊扔垃圾的,這些不拘小節的事不僅影響了自身素養,還破壞了環境,拷問著民族的素質。丟人現眼,豈不羞矣?!
文明,說到底是一種習慣,骨子裡的民族氣質。我們應該提高素養,讓更多的人感知到文明古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心比心,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提高素養的團隊中,只有國民素質上去了,民族精神才有所發揮,民族文化才能發揚光大,這樣,中國在國際上才有立足之地,讓世界知道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不是浪得虛名。從我們自身做起,讓文明在中國成為一種習慣吧,讓中華文明之花在地球上開得更加嬌豔!
當文明成為一種習慣
美國《讀者文摘》雜誌前不久就「什麼最讓一個人抓狂」對3500名歐洲人進行調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亂扔垃圾成為歐洲人最抓狂的事,其比例高達86%,其次是街道上、公園裡的狗糞,選擇人數佔了82%,接下來是插隊和隨地吐痰分別佔81%和76%。當然把歐洲人逼瘋的事還有諸如不守時、不注意個人衛生、電話傳銷、鄰居吵鬧、不說「請」和「謝謝」、說粗話髒話、公共場所吸菸、道路施工等不文明行為。
由此看來,不文明行為是一場「全球性災難」,它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的陋習,而且今天依然困擾著歐洲諸多發達國家。從這個意義來說,廣州開展「一約三則」修訂工作,不僅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體現,更是一種對市民養成文明習慣的時代呼喚。
我以為,「一約三則」作為廣州市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字裡行間處處可見文明字眼,凸顯文明的精神。比如《廣州市文明公約》所倡導的「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美化環境,健康身心…文明禮貌,團結奮進」,再比如《廣州市社會公德守則》所弘揚的「禮貌待人,舉止文明…遵守秩序,愛惜公物…講究衛生,美化羊城。」可以說「一約三則」的根本宗旨就是呼喚廣大市民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
當代中國強調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記得萬慶良市長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妙解「幸福廣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政治文明協調發展的小康社會,是廣大市民具有高度認同感、歸宿感、富足感、安樂感和自豪感之城,是各層次群體由衷讚賞和嚮往之地。幸福廣州體現是「五味」:生活有甘甜味、環境有清新味、事業有成就味、社會有人情味、文化有高品味,讓幸福像花開在家門口,讓幸福像果甜在心裡頭。建設幸福廣州關鍵在「五力」:經濟要增強實力、環境要散發魅力、民生要彰顯給力、創業要充滿活力、社會要形成合力。因此,今天我們建設幸福廣州,更需要文明精神,更需要人人養成文明習慣,人人都當文明市民。
有人說,北京是皇派文化,上海是海派文化,廣州則是市民文化。儘管市民文化多為人所詬病,但恰恰是市民文化顯示了無與倫比的旺盛生命力。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讓市民文化綻放出耀眼的精神文明之花。一要大力弘揚城市精神。記得幾年前廣州發起「廣州人精神」大討論活動,引起了空前的反響,最後提煉出新時期廣州人精神是「敢為人先,奮發向上,團結友愛,自強不息。」我以為,廣州市民要以「廣州人精神」為內核,兼收並蓄錢理群先生所說的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三大精神:即以生命至上為核心的仁愛精神;以多元社會文化並存為核心的寬容精神;以社會參與和承擔為核心的責任意識。二要提升市民文化素養。積極開展建設學習型城市活動,進一步辦好「南國書香節」,大力營造書香社會。三要以修訂「一約三則」為契機,廣泛宣傳,加強學習,讓廣大市民熟悉並踐行「文明公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大力營造與人為善、誠實守信、團結和諧的社會氛圍。四要以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為依託,進一步規範市民行為,堅決克服「髒」、「亂」、「差」的陋習,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闖紅燈、不踐踏花草,勿以惡小而為之,使文明規範逐漸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最終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