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紀念一二九運動徵文400字
2025-02-05 04:10:09
【第一篇】
九·一八,一個國人所無法忘卻的恥辱,就在這一天,日本對我東北伸出了它骯髒罪惡的侵略之爪。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使得我大部分國土淪陷,同胞們如同生存在水深火熱的地獄當中,一時間,中國——東方這頭偉大的雄獅,被螻蟻這麼的已是奄奄一息。
共產黨人已經無法再保持沉沒了!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二日,這個歷史所無法忘記的日子,就在這一天,在日本加緊侵略之時,工人、農民和各界知識分子聯合了起來,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發出了強烈的抗議!
大學生們,這些如我們一樣年齡的愛國青年,高喊著「反對華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在共產黨人的領導下走過大街小巷。學生的罷學遊行引發了各界人士的愛國熱情,平津滬等地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大學生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所做出的努力。
然而無情的國民政府卻盲目無知地鎮壓著這場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運動,警察們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暴力攻擊。面對著警察的手槍和水龍,學生們毫不退縮!他們的心裡只想著一件事,那就是堅決反對華北自治!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國民政府的鎮壓一次強過一次,就在此時,人群中的骨幹力量——共產黨員站了出來!熱情澎湃的演講,發自肺腑的吶喊,讓大學生的心中燃起了更強烈的愛國熱忱之火!這些接受了進步思想的代表們不畏國民政府走狗們手中的棍棒,一次次推倒了防暴警察的防線,遊行的口號也愈加響亮起來。
這場由公產黨發起、大學生做為主要力量的運動所產生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首先,它讓日本侵略者看清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偉大力量;它推動了「七·七」事變後國人抗日行動的發展;更加珍貴的是,這場偉大的運動推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代表工農的中國共產黨此後更是得到了廣大知識分子的支持。
「一二·九」運動是偉大抗日戰爭的準備,正如「五·四」運動是大革命的準備一樣。七十四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當代青年翻閱那段歷史時,依舊忍不住熱血沸騰。
當刺耳的防空警報在冰城的上空再次劃破天際時;
當日本不再把洗清自己過去的罪過當成一項重要的任務時;
當十三億乃至更多的華人早已對歷史感覺麻木而依舊將大把的人民幣換成日元扔給當年的惡魔時,
覺醒吧!國人們,覺醒吧!七十四年前的偉大運動依然在頭腦中回訪,七十四年前那激情澎湃的口號依然在耳中迴響!世界的震驚和敵人的害怕依然是我們的驕傲,國人的覺醒和愛國熱忱的重燃依然是我們的重任!當代青年肩負著與當年幾乎相同的歷史使命,那就是振興我們偉大的祖國,讓這條東方巨龍騰空而起傲視天下,讓這頭東方雄獅不再為螻蟻所欺!新時代的到來並不意味著由互相制約而帶來的和平會形成定式,居安思危的觀念也不是人們口中的杞人憂天!認清國際形勢將會是我們理應學會的首要知識,熱情自信將會是我們手中對外最強有力的武器!
【第二篇】
讓我們的思緒回到1935年……
華北事變發生後,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中國之大,華北之大,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12月9日,北平學生率先行動起來,他們衝出校園,走上街頭,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等口號遊行示威,勇敢地肩負起了「抗日圖存、挽中華民族於危亡」的歷史使命。隨後運動波及全國各大城市,得到全國民眾的有力支持,形成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愛國運動。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七十四年前的歷史不再重現,但它留給我們的記憶卻永不衰減。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唯一留下的是歷史的足跡,那永不磨滅的崢嶸歲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代造就英雄,英雄引領社會。七十四年前的英雄們雖已與世長辭,但他們的精神永駐人間。意識在發展,文明在進步,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的錚錚鐵骨,以及那濃濃的愛國情懷。
他們是為獨立而努力的,他們是為富強而奮鬥的,他們滿腔熱忱,慷慨激昂;他們頑強拼搏,一如既往;他們把國家和民族看得比自己還重,他們用血和淚築成了抗日救亡的堅實力量。是他們撐起了民族的脊梁,讓我們偉大的祖國重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中國人的本性中有一種不服輸的靈魂。正如《中國人,不跪的人》歌頌的那樣:「不會下跪!我們的賴以生存的中國的流水裡含有很多的鈣,她只會養育吐氣和揚眉而不會養育下跪——因此,我們的每一個頭顱,都是經風經霜的永不低垂的盛開的花卉!
不會下跪!我們的寸步難離的中國的土壤中含有足夠的鐵,她只會生長無懼和無畏而不會生長下跪——因此,我們的每一條漢子,都是耐雨耐雪的永不倒伏的堅實的禾穗!」這是對一二·九英雄青年們的真實寫照。作為理工大學的莘莘學子,我們更應該肩負起我們的擔子,為了祖國也為了我們自己,不屈不撓,奮鬥終生……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說過:「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幹部。它配合著紅軍的北上抗日行動,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使抗日運動成為全國的運動。」它意義不凡,堪比五四,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印證了毛主席的一句話:「我們認為這兩者(指一二·九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意義是同樣偉大的」。
我們不能忘記那些英雄青年,不能忘卻那段悲壯而神聖的歷史。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家譜」,它記載著國家的光榮和夢想,也滲透著民族的血淚和辛酸。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忘卻歷史就是背叛」。沒錯,一個不懂歷史的人,就不會知道自己的根,不知道自己的根也就不能融入我們的社會,最終也就成了背叛祖國、背叛民族的流浪漢。讓我們的思緒回到1935年……
華北事變發生後,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中國之大,華北之大,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12月9日,北平學生率先行動起來,他們衝出校園,走上街頭,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等口號遊行示威,勇敢地肩負起了「抗日圖存、挽中華民族於危亡」的歷史使命。隨後運動波及全國各大城市,得到全國民眾的有力支持,形成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愛國運動。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七十四年前的歷史不再重現,但它留給我們的記憶卻永不衰減。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唯一留下的是歷史的足跡,那永不磨滅的崢嶸歲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代造就英雄,英雄引領社會。七十四年前的英雄們雖已與世長辭,但他們的精神永駐人間。意識在發展,文明在進步,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的錚錚鐵骨,以及那濃濃的愛國情懷。
他們是為獨立而努力的,他們是為富強而奮鬥的,他們滿腔熱忱,慷慨激昂;他們頑強拼搏,一如既往;他們把國家和民族看得比自己還重,他們用血和淚築成了抗日救亡的堅實力量。是他們撐起了民族的脊梁,讓我們偉大的祖國重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中國人的本性中有一種不服輸的靈魂。正如《中國人,不跪的人》歌頌的那樣:「不會下跪!我們的賴以生存的中國的流水裡含有很多的鈣,她只會養育吐氣和揚眉而不會養育下跪——因此,我們的每一個頭顱,都是經風經霜的永不低垂的盛開的花卉!
不會下跪!我們的寸步難離的中國的土壤中含有足夠的鐵,她只會生長無懼和無畏而不會生長下跪——因此,我們的每一條漢子,都是耐雨耐雪的永不倒伏的堅實的禾穗!」這是對一二·九英雄青年們的真實寫照。作為理工大學的莘莘學子,我們更應該肩負起我們的擔子,為了祖國也為了我們自己,不屈不撓,奮鬥終生……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說過:「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幹部。它配合著紅軍的北上抗日行動,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使抗日運動成為全國的運動。」它意義不凡,堪比五四,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印證了毛主席的一句話:「我們認為這兩者(指一二·九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意義是同樣偉大的」。
我們不能忘記那些英雄青年,不能忘卻那段悲壯而神聖的歷史。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家譜」,它記載著國家的光榮和夢想,也滲透著民族的血淚和辛酸。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忘卻歷史就是背叛」。沒錯,一個不懂歷史的人,就不會知道自己的根,不知道自己的根也就不能融入我們的社會,最終也就成了背叛祖國、背叛民族的流浪漢。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堅信這一點。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富強,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浴血奮戰、前僕後繼,而不僅僅是那些軍事家、革命家的誓死一搏。因此,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那光榮的愛國傳統,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撐起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