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遊戲的好壞作文
2025-02-08 15:00:09
導語:遊戲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如果長時間的去玩,會導致眼睛近視,乾澀。還會使身體受到輻射,所以我建議,遊戲可以玩,但是千萬不要多玩。小編整理談論遊戲的好壞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談論遊戲的好壞
說起遊戲,每一個人都不會陌生,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可以見到遊戲的身影。對我們小學生來說,遊戲簡直就是一個「偉大」的存在,因為在無聊時他可以讓我們高興起來。但是漸漸地,有許許多多的人沉迷在了遊戲裡。而我們也開始擔心起來:「難道遊戲真的是每個學生的禁地嗎?」
對於遊戲的好與壞,我的見解就是:「適度遊戲益腦,過度遊戲傷身」。說起來,其實我也算是個「遊戲迷」,基本上每隔兩天都要去玩一小會兒遊戲。有一次我去詢問媽媽:「媽媽,我這樣天天玩電腦,你就不怕我有網癮嗎?」媽媽卻回答:「怕,當然怕。但是我相信你不會有網癮。」「為什麼?」「因為儘管你每天都會玩遊戲,但是你很有節制,一般玩一個小時就會自覺的起來。」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其實玩遊戲需要有節制,不能過長時間的去玩遊戲,一般情況下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但是並不是玩遊戲只要有節制就是可以的,在玩遊戲時,也需要注意玩的遊戲是否會給我們帶來不好的影響,我們玩的遊戲是不能夠有「暴力」、「血腥」這一類畫面的。既然我們玩了遊戲,就要去玩一些對我們身心都有好處的遊戲,這樣一來,既可以激發大腦的智力,使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升,也可以使自己的心理變得陽光。
遊戲畢竟是遊戲,說到底,他還是虛幻的,如果有一個遊戲使你無比的著迷,朝思夜想,甚至幹擾到了學習,這樣就不對了。如果因為沉迷在虛幻的東西裡,實質的東西卻因此受了影響,那麼請你停一停,仔細想想這樣做究竟是否正確。
遊戲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如果長時間的去玩,會導致眼睛近視,乾澀。還會使身體受到輻射,所以我建議,遊戲可以玩,但是千萬不要多玩。
這就是我個人的見解,總結起來也就是一句話:「遊戲雖好,但是可千萬不要貪玩哦。」
第二篇:談論遊戲的好壞
提到足球,國人會因「假A」而噓嘆,又因「衝杯」而叫勁;但提到遊戲——插卡、投幣或需要滑鼠、鍵盤之類,國人更多的是批評和抵制,因為這些程序被譽為電子海洛因,一旦上手便著迷,太難放下,而且帶來的利潤相當可觀,每年都能達到幾百億美元。
電子海洛因!有意思。若干年前,這些電子xxx還打著「鍛鍊反應,提高智力」的招牌來招攬顧客。不知真正的xxx在當時是不是打著「強身健體」的標語,像奶粉一樣自由出人海關。
記得小學二年級時,父母買了一臺8位機給我,還有卡帶—好像叫「瑪麗兄弟」。他們還教我怎樣玩,不知是否被那個「招牌」騙過。遊戲房裡投幣的也不錯,以我的反應和智力,一個幣在某些街機上可以玩足半個小時。水平比我高的,年齡相差大的,比比皆是。有三四十歲的,也有七八歲的,老少皆宜。現在我開始玩電腦遊戲,水平有限,與人對戰常敗。雖是只菜鳥,但閒暇之餘,也學人搞編程,不過資質太低,所以兩年來連Q,Basic還不精通。
玩遊戲有人認為弊大於利,可遊戲機房、電腦屋到處可見,有的還掛著文化部門發的營業執照,外加「未成年人不得人內」的牌子。不知稅務局收多少稅,要多收,這生意絕黑!
政府態度不明,國人就隨便了。改革開放這麼久了,確有許多喜人的事發生。大街上有人以溜冰鞋代交通工具,或三五成群,玩玩滑板,身著「奇裝異服」是必需的。可絕大多數人就不喜歡,說是沒出息,不學好。而國外就有許多關於這些玩意兒的比賽。國內雖也有,不過獎金低得多。不知踢足球算不算遊戲,會不會學壞,但就因為有「影響學習」的緊箍咒,所以中國青少年的足球水平可想而知——「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還只是個口號。
在N(N≥4)年前,國外就出現了一批「職業遊戲玩家」,自然也有許多遊戲比賽了——外國人真會玩。這些玩家是否靠玩遊戲為生,我不太清楚,只知他們經常訓練和比賽。要知道,國外遊戲獎金特高,不誘人才怪。現在,中國也有一批遊戲高手,雖不太職業化,但幸好還有一些組織,我就記得有個「中國職業遊戲玩家聯盟」。國內也有遊戲大賽,不過政府和傳統媒體卻不關心這種賽事。不知道一個中國玩家自己提出要參加全球遊戲大獎賽,他的籤證申請是否會被批准,好像在有些國家較為順利。據聞,韓國政府大力支持遊戲產業,還參與舉辦了一項遊戲大賽,可見人家是理解遊戲的:利大於弊。
我們的社會對遊戲有很大的偏見,如果有大眾傳媒向國人解釋清楚遊戲的真正的含義,政府能夠適當地進行扶持,認識到遊戲對相關產業的促動,看到光明的一面,控制陰暗的一面,那中國的遊戲產業就會迅速躍上一個新臺階。
在不久的將來,遊戲浪潮必定是一浪高過一浪。這裡借用他人的一個公式:網絡+計算機+遊戲=充滿魅力的市場。在發達國家積極開發各自遊戲產業的同時,我們國人也不應落後。
中國的遊戲產業,要走好。中國的遊戲編寫者,要走好。中國的遊戲玩家和職業玩家,更要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