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勞動的作文【5篇】
2025-02-06 22:37:09
導語:我覺得人生的求樂方法,最好莫過於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小編整理有關勞動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勞動最光榮
李大釗曾經說過:「我覺得人生的求樂方法,最好莫過於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的確,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勞動是最可靠的財富。因為勞動,人類社會才不斷進步發展。
好逸惡勞是可恥的。我家隔壁的張大伯就是一個好逸惡勞的人,他極懶惰,整天遊手好閒。有一回,他和妻子一起去砍柴,妻子砍呀砍,汗水把地都給打溼了,而他呢居然坐在地上睡著了。回去的時候,妻子叫他背些柴回去,可他邊走邊罵妻子黑心腸,讓他背這麼重的東西,在半路,他丟下柴,自己跑回去了。他總是這樣好逸惡勞,妻子終於忍受不了他的懶惰,帶著年幼的女兒走了。妻子走了,他還是不思悔改,更懶了,兩周才洗一次澡,衣服髒了也不洗,也不去幹活,家裡窮得沒米下鍋。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去賣鹽巴。我舞著一元錢,嘴裡哼著:「啦啦啦,啦啦啦,拿著一元錢買鹽巴。」這時候張大伯走了上來,一把搶過我的錢,飛快地走了。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我心中真是又氣又恨,多麼可恥呀!我真想對張大伯說:「張伯伯,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勞動,不勞動就不能享受到生活的一切,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
張伯伯,你也學學我們村的李大叔吧!你難道不羨慕李大叔嗎他的生活是多麼的舒適。別以為李大叔是運氣好,多少個夜晚,寒風呼嘯,我們全棟樓的燈都滅了,唯獨李大叔的房間還透出柔和的燈光,那是李大叔在研究新產品,他的辛苦並沒有付諸東流,他成功了,他用自己的雙手拼出了自己的天地,他不僅自己富裕了,而且還把自己的致富經告訴給大家,讓大家也發家致富,得到了全村人的敬重。
張大伯與李大叔的生活經歷,讓我懂得了如果能成功地選擇勞動,並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裡面去,那麼幸福本身就會找到你。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要牢記胡總書記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精神,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是的,勞動最光榮。
第二篇:勞動最光榮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5月1日要放假,可是大家知道它到底是什麼節日?為什麼要放假為什麼要舉國歡慶呢?
「五一」節其實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的節日。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都成為我們讚美勞動者、歌頌勞動的節日。
我們現在還是中學生,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首先應當牢記自己的學習使命。培養高尚的情操,掌握豐富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技能,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打下堅實的基礎,知識就是力量,今天我們學會的知識越多,將來就能為祖國、為人民作出更多的貢獻。我抄的O(∩_∩)O哈哈
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家裡,自己的一服自己穿,自己的床鋪自己疊,自己的書包自己理;在學校,積極打掃衛生,時刻保持換進的整潔;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
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浪費每一粒米、每一的水、每一分錢。
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勞動的人。勞動最光榮,勞動的人最美。無論是白領還是農民工,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清潔工,他們都是光榮的勞動者,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
我們的幸福生活來源於父母的日夜操勞,來源於老師的辛勤工作,來源於全社會廣大勞動者的共同奉獻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向他們問候!祝他們「勞動節快樂」
第三篇:勞動創造未來
滿山的桃花、碧綠的田野、金燦的油菜花望不到邊際,農民,您用那粗壯的雙臂換來我們的美食,您用汗水澆灌了我們的身體。
鋼花的四濺、工具機的轟鳴、高樓大廈上看不到原始的印記,工人,您用那堅實的臂膀拖起我們的生活。您用那紮實的工作方便了我們的便利
當你坐在小汽車享受個人的流動空間,當你坐在巴士享受公眾的效益,當你坐在遠行的大船享受旅途的瀟灑,當你飛入藍天把世界變小,您可知道勞動的美麗。
當你走進飯店、走進商店、走進繁華的商業區,你可知道服務的辛苦,站了一天的腿還是那樣站立。
當你走進學校,你可看見知識的閃光,你可聽到書與人的交流,你可聞到老師的汗水,知識變的勞動更加的偉大無比。
當你一切容入了社會,周圍的一切都是平凡的勞動所給予。
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人類是如此的進步,一切的一切無不來自於我們的艱苦勞動、平凡的勞動,勞動是那樣的默默無語。
勞動創造了歷史,勞動創造了未來。在新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讚美勞動最美麗。
第四篇:勞動最光榮
「勞動光榮嗎?」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現在的年輕人都會不屑的說:「勞動有什麼光榮的,既費力氣又費精力,現在有誰肯勞動呢?」是的,對於這些跨世紀的人來說,勞動是可恥的。
我們是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擔任著建設國家的重任,我們青少年要只手撐起祖國的半邊藍天,祖國的輝煌歷史要由我們去續寫。那為什麼青少年的勞動意識如此薄弱呢?
這就要追溯到上一輩人的身上。青少年的父母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飽嘗了人生的艱難與困苦,於是他們就把美好生活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能讓他們受一點苦,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口裡怕化了」的環境裡,沒有認識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不知道勞動是創造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自然就造成了他們勞動意識薄弱。
另一個原因就是社會潮流,潮流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追捧的,別人幹什麼,我們也會跟風,就造成了人們隨波逐流,沒有主見和思想。人們漸漸都有了富裕的生活,便認為勞動是不光榮的,近而導致絕大多數青年人忽視了勞動的重要性。
然而古人給了我們很好的例子:
鄭板橋在臨終前為了讓兒子明白親自動手的重要性,便讓兒子親自動手給他蒸一個饅頭,待兒子做好時,鄭板橋已咽了氣。兒子悲痛的放聲大哭,突然發現茶几上壓著一張紙條,原來是父親臨終前寫得一首遺詩,大意是: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自己的事業自己幹;
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算是好漢!
這就告訴我們:只有親自動手,生活才是甘甜的;只有親自勞動,生活才是幸福的。
我們青少年一定要知道「幸福生活是靠雙手創造的。」我們一定要謹記《八榮八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勞動光榮嗎?」,我們堅定而又自信地說:「勞動最光榮!」
第五篇:我勞動我快樂
人人都知道,勞動是很辛苦的體力活,因此好多人都不喜歡去勞動。但是我想你們也都知道,勞動也是能使人變得快樂的事情——我勞動,我快樂!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勤勞的民族。沒有勞動,就沒有現在的人類;沒有勞動,社會便得不到發展;沒有勞動,人類將變得一無是處。正因為如此,胡錦濤主席才會在「兩會」中提出「八榮八恥」,才會在其中提出「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在國慶長假的時候,為讓「熱愛勞動」不再是一句空話,我從簡單的家務勞動開始,培養自己的勞動能力。我首先收拾整理自己有點雜亂的房間,疊被子、掃地、擦桌子,然後將衣櫃裡的衣服分類,最後是洗襪子、擦鞋子。有的時候我在廚房觀察爸爸媽媽做菜的過程,我也適當找機會幫爸爸媽媽做點什麼,比如洗菜、摘豆,飯後收拾碗筷等等。做這些家務讓我明白了從小參加家務勞動,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而且會養成勤勞的習慣。懶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
我勞動,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