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面對規則
2025-02-06 11:51:08
導語: 仿佛有一條鎖鏈緊緊地將所有的事情制約住,不容得一絲突破,緊緊局限在那狹小的縫隙中,而所制約住的,卻也有心靈美好的地方。小編整理有關規則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面對規則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到英語老師曾經說過:「如果你不能改變規則,那就先掌握規則,積攢實力,將來做制定規則的人。」這句話一直被我銘記,不能改變規則,那就創造規則。
俗話說:「沒有規則不成方圓。」這是老師的至理名言。所以學生在校期間必須遵守老師們所制定的規則,現在的老師評判好學生和壞學生的標準,就成了他們遵不遵守規則。這些學生可以看做第一種人——尊不遵守規則的人。
當然,如果所有人只是一味的遵守規則,而不知變通,那麼這個世界將少掉很多樂趣。我們還應當適時地利用規則,這樣,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這就出現了第二種人——利用規則的人。
讀到這裡,有人不禁要問了,遵守規則也好,利用規則也好,都是建立在有規則的基礎上的,那麼,規則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其實,這世上本沒有規則,那些所謂的規則,只是多年以來的民風民俗衍生而來的。於是乎,便有「好事者」將它們整理起來,制定成了規則。相對於前兩種人,這創造規則的人又不一樣了。前兩種人,前者是被動的接受規則,後者是較積極的利用規則,殊不知,能夠創造規則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
封建王朝時期,那些君主就是創造規則的人,首先不說他創造的規則對百姓有利與否,但有資格、有能力制定規則的人,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也值得讓我們尊敬。
面對規則,弱者服從它,強者利用甚至創造它。面對規則,我們首先應當服從它,再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利用它,甚至創造出全新的規則,爭做生活的強者!
第二篇:面對規則
仿佛有一條鎖鏈緊緊地將所有的事情制約住,不容得一絲突破,緊緊局限在那狹小的縫隙中,而所制約住的,卻也有心靈美好的地方。
我們都是這樣。
一群「壞孩子」默默的坐在教室中最黑暗的地方,風輕輕吹過,遮住一切的劉海下,一雙清澈的眼睛默默地垂下。只是因為規則,而被冠上「壞孩子」的名號,往往被厲聲喝住時,才想起所謂「規則」的錯誤,眼神中帶著一絲輕蔑,轉瞬即逝的?I光。
我們並不是這樣的。
只有彼此才知道,除了成績不好,有些許的淘氣以外,他們同老實積極、成績優異的「優秀生」沒有一絲一毫的差別。
也許,是規則的錯誤?
規則,又是規則,規則中只能說明優秀的學生才能成功,成績不好的,就這樣拋棄也沒錯,規則僅僅是規則,他們也曾今努力過,也許至今還在努力著。無盡的咒罵,不停的冷落……卻讓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走回失敗、走回黑暗。
為何不輕鬆的對那規則施個魔法,想幻想中那樣,每一個學生都是上帝的作品,你的成績並不好,但你卻沒有放棄。至今日,你還在努力著,進行著自己的小小蛻變。
我們沒有那樣的能力。
誰也沒有。
應試製度就是這樣,只徵收一批批「優秀生」將「壞孩子」拋棄在世界的邊境,讓他們永遠不能擁有同樣的未來。
改變規則,也許只是一個夢吧,靜靜的幻想著。
眼中,淨是不公平的規則:事實擺在高臺上,踮起腳才能看見,但有些人卻不願意,著目於眼前的「蘋果」,卻沒有看見那之上的'金蘋果」。而那些人卻理直氣壯的站出來說道:「成績不好的學生有什麼用?你們的智商還是不一樣,只是廢物而已,規則就是這樣。」
只有在教室中擦乾眼淚,對著那遙遠的黑板低聲輕嘆,輕輕的,在黑暗中抽泣,默默的流淚。
第三篇:面對規則
俗話說:「沒有規則不成方圓。」這是老師的至理名言。所以學生在校期間必須遵守老師們所制定的班規校紀,但是誰的青春沒有叛逆期,該怎樣面對這些規則呢?
現在的老師評判好學生和壞學生的標準,就成了他們遵不遵守規則,那麼當學生面對這些班規校紀時是如何選擇的呢?
好學生當然是遵守規矩的一類人,但是,當遵守的過分規矩那麼將會是什麼樣?班裡有一名老實的同學,他絕對的遵守規則,他學習刻苦。可是就在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上時,他也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乾淨。他總是很髒,在數學課上打草稿時,他索性用手做草稿紙,寫上去摸掉再寫再摸,就這樣整個手慘不忍睹。他走路筆直的,手也筆直放在腿上。他走路時也是規規矩矩,並沒有現代學生走起路仿佛帶著一陣風一樣的感覺。冬天時他穿的厚厚的,走路還是整個身體都是筆直的,仿佛是一隻企鵝只要晃著走,整個人就和企鵝的形象融為一體了。老師說什麼他也照做,所以他仿佛是一個沒有思想的木偶。只要是一些實踐性的活動他都亂了手腳,因為太規矩太守規則了就養成了他一種死板的個性。
當然過分遵守是壞事。那違背規則也不見得是好事。
一個不守規則的人,被老師認為是壞孩子,他也自甘墮落。他面對規則時是規則向左他往右,規則向右他往左。走起路來沒有規則裡說的那規矩。手插口袋裡,腳步中透著一種叛逆氣息,口哨吹著,髒話說著。總是在背後嘲笑那些老實的規矩人。可是,他的成績也可想而知,他的未來怎麼辦?他腦袋靈活多變,可是卻學習極差,髒話出口成章,這也是違背規則的後果。
規則是一個讓人摸不清的東西,它不需要你的過分遵守,也不允許你的違背,掌握住規則的尺度,或許會受益匪淺。
第四篇:面對規則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些時候,我們需要遵守規則,而有些時候,我們卻需要打破規則,敢於突破,也許「沒有規矩,也成方圓」。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我們生活在一個法制的社會,便需要遵守規則,之前官二代李啟銘在交通肇事後叫囂「我爸是李剛」,藥家鑫在車禍發生後,又下車補了八刀。他們藐視法律,逾越法律的底線,得到了應得的懲罰。
而有時,我們也需要突破規則……..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天下形勢動蕩不安,而就在這個時期,是秦國的商鞅,面對頑固派的阻撓,提出變法,他突破歷代的規則,提出自己獨到的想法,為之後的秦王歸六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因為自己的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提出了影響後世百年的萬有引力這和牛頓三定律,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卻在晚年時期思想趨於保守,在亞里斯多德的柏拉圓學說中,研究上帝的存在,十年無果,可見,即使是名人,被規則所束縛,也會無所建樹。
如今風靡全球的蘋果公司,在幾年前,因為微軟公司在電腦行業的猛烈攻勢,他們不得不再次把喬布希斯請回公司,就在諾基亞、三星等手機公司把精力都放在傳統的平板機、翻蓋機時,賈伯斯卻獨闢蹊徑,設計出了一種全觸屏,整個手機只有一個按鍵的智慧型手機——這就是如今風靡世界的iphone。
試想,如果商秧像紂、桀那樣,一味遵守祖宗留下的規矩,也許就不會有秦統一天下的偉業;如果牛頓在晚年時能繼續保持靈活,敢於創新的思想,也許,他會在物理學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如果沒有賈伯斯的大膽創新,也許,我們如今也不能體會到手機可以為我們帶來如此大的便利。可見,社會進步需要創新,而創新就源於突破傳統,面對那些規則,不要畏懼,勇敢向前。
規則,是一個社會能夠安定的因素,因為有了規則,才會使人不逾越道德的底線,而有時,規則又成禁錮人思想的枷鎖,我們便要衝破束縛,才能有所創新。所以,面對規則,需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