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作文
2025-01-29 09:12:08
【篇一:幸福】
哲學家培根一生寫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談論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惟獨沒有論幸福。或許他缺少了時間,因為他最後的《論謠言》便是未完筆的殘篇。培根沒有論幸福,但他論證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誤解擁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瘋狂追求的事物。譬如財富。關於財富,培根把它稱作德能的障礙物。因為財富之於德能正如輜重之於軍隊,輜重是不可無,但過量的輜重會阻礙行軍,有時因為顧慮輜重而失卻或擾亂勝利。
唐朝詩人韓愈寫了一句意味深遠的詩:"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財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獲得財富的人。這是人類無數錯覺中最大的錯覺。
幸福不是時代、國度、地區或階層的專有物,幸福也不為財富的多寡所左右。宮殿裡有嘆息,茅屋中有歌聲。人類在尋求幸福的終極目的驅動下,創造出愈來愈廣的器具幫助自己,機器解放了人類的體力,電腦解放了人類的腦力。但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現代這樣,人類的生活如此緊張和匆忙。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對把電?I進他們生活的叢林,南美洲的愛爾人阻止公路穿越他們定居的區域。他們並不認為是在拒絕現代文明帶給他們的幸福,他們保持著自己純潔原始的傳統。在高度體現人類物質文明的歐洲邊緣,有一座馬德拉群島,那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沒有汽車和工廠,沒有竟爭和效率,勞動的人們面帶微笑,在太陽下唱著舒緩悠長的歌謠。當工業社會的遊客慕名而至,他們緊張的心弦倍感松馳,躁動的情緒復歸寧靜。人類的心靈嚮往什麼呢?這嚮往如同梭羅所比喻:好像水邊的楊柳,一定朝著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幸福無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但人們不應以此誤入歧途,轉而畢生追求財富。當人們把幸福全部寄託於此後,拜金主義興起,消費主義盛行。"欲急速致富者將不免於不。我們費盡心機,僅僅為增加幾枚銀幣;然而書內有黃金般的文字^歷代最聰明的智者的話,我們無視。我們終日忙碌,頭腦裡裝滿市場和物價;然而壯麗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觀賞,我們無暇。有限的地球除了要養活人類,還要養活人類的奢侈和虛榮。工業革命發生僅僅二百年間,人類便為此走到了自身所造成的各種毀滅性災難的邊緣。
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認為,人類與世界存在著三種關係,即理性關係、實用關係和美的關係。理性關係讓我們了解世界的秘密,實用關係使我們滿足肉體各種所需,美的關係則賦予我們的心以愛,消除我們行為中的功利主義。與世界的理性關係好比是我們的學校,與世界的實用關係好比是我們的辦公室,而與世界的美的關係則是我們的家庭。我們不會完全呆在學校裡,也不會完全待在辦公室裡,家是我們最後的棲身之地。由於有美的關係,我們與萬物的距離消失了,我們同它們是近鄰和兄弟。在萬物中完整地獲得自己的價值和人性,是人類心靈的天然屬性,也是人類的終極目的,人在其中將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篇二:聽到幸福】
去年冬天,我到北方的某個山村採訪,本以為幾天就可以完成任務,卻因某種原因在村裡老鄉家住了半個多月,每天心浮氣躁又無所事事的我只能在小村裡溜達,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村口那個小火車站。
火車站很小,甚至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但每天仍有幾趟車鳴著汽笛在我身邊緩緩停下,然後再鳴笛加速離開,那汽笛聲,遠聽雄渾沉厚,近聽尖銳刺耳。
我發現,每天下午都會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入神地聽著,並隨著火車的遠近而擺動著他的腦袋,火車走遠了,他臉上露出愜意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樣子,似乎在回味著什麼美好的事情,我叫了他幾次,他都未回頭。
一次,火車晚點到天色將黑才來,孩子就一直在那兒等著,直到他媽媽來領他回家。
我和那個樸實的鄉村婦女聊了起來,他媽媽說,男孩子在兩歲時,一場大病使他聽力嚴重受損,只能聽到分貝很高的聲音,而這個小山村裡他能經常聽到的就是火車的汽笛聲了。所以,每天下午他都來聽,回去後用很大的自己聽不到的聲音美滋滋地告訴周圍的人,他又聽到了汽笛聲。
母親在講這些的時候,旁邊的孩子安靜地站在那裡,好像在出神地想著什麼。
我被小男孩的滿足震撼了,當他聽到那激蕩耳膜的汽笛聲時,他肯定又聽到了他曾經聽到過的蜂嗡鶯啼、蟲啾雀語,還有那爆竹炸開的聲音、花開的聲音、翅膀划過天空的聲音、水從泉眼裡汩汩流出來的聲音……所有劇烈的聲音和細微的氣息都在一顆幼小的心間反覆地迴蕩,那一刻,他一定愜意地擁有了一個完整的世界。也是從那個夜晚起,我不再用力關窗以隔絕忽然來臨的火車汽笛聲,而是沉澱了浮躁,用平靜的心去聆聽這並不是人人都能聽到的聲音:樹林中透出的雀鳴,細雨輕叩窗欞的淅瀝,雪壓梅枝折斷的聲音……所有這一切悄然入耳,都是串串美妙的音符,在心中激起層層漣漪,讓人不知不覺間陶醉其中。那時,我仿佛也觸摸到了小男孩聽到汽笛時心底泛起的幸福。
透過虛浮,剝去層層炫目虛假的光環,鉛華落盡,幸福就露出了它樸實的真諦:擁有健康的身體,一份喜歡的工作,朋友一句真誠的祝福,回家能夠看到父母……幸福就是如此簡單。
作者:朱立平選自:《文苑》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