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盜紫禁城
2025-01-20 01:10:09
(1)
清朝光緒年間,在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賢親王的墓地上,長出了一棵白果樹。
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都說醇王府要出個皇帝了。白果樹的「白」字,下邊加一個醇王的「王」字,正是個「皇」字。一時間,街談巷議,鬧得滿城風雨。
不久,醇王府裡,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得了個男嬰,取名愛新覺羅·溥儀。
這個孩子三歲那年,慈禧太后在頤和園過了她的七十四歲生日,可能因為貪吃,患了痢疾,臥病的第十天,她突然決定立溥儀當皇帝,承繼同治,兼祧光緒。接著,病情發展迅猛,很快,就一命嗚呼了。而就在她咽氣的前一天,光緒皇帝也魂歸西天,離奇去世了。
1908年12月2日,剛剛三歲的溥儀被抱著坐上了龍椅,舉行皇帝的「登極大典」。那天的天氣奇冷,小皇帝坐在椅子上大哭不止,掙扎著大喊:「我不在這兒,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文武百官司的三叩九拜沒完沒了,小皇帝的哭聲越來越大。他的父親載灃急得頭後的花翎亂抖,結結巴巴的哄他:「快別……別哭了,這就……快快……完了!」
典禮結束後,文武官員議論紛紛,竊竊私語起來:
「怎麼說是『快完了』呢?」
「是啊,說要『回家』是什麼意思呢?『家』在哪兒呢?」
溥儀即位,改年號為宣統。這件事,不只在文武百官中議論紛紛,在民間百姓中也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當時在民間流傳著一首民歌說:「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二年半。」說來事也湊巧,溥儀當皇帝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發了,在重重壓力之下,隆裕皇太后不得不代小皇帝頒布了《退位詔書》,大清帝國終於走到了終點。
根據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提出的清室優待條件規定,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並且還可以「暫居宮禁」。於是,溥儀繼續掛著「皇帝」的空名,過起了關起門來的小朝廷生活。
紫禁城表面上雖然如往日一般平靜,可是內裡的秩序卻已經是糟亂一團。宮裡的盜案、火警,以及行兇事件屢屢發生。尤其是偷盜,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先是毓慶宮的庫房門鎖給人砸掉了,接下來乾清宮的後窗戶又被人撬開了,甚至就連皇后的鳳冠也沒有被放過,上面裝嵌的珍珠玉翠等珍寶,竟然整個都被換成了贗品。參加打劫行徑的,可以說是從上而下,人人在內。
這段動蕩的年月,兵荒馬亂,法紀弛廢,綠林盜賊更是多如牛毛。眼瞅著昔日戒備森嚴的紫禁城如今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很多人都打起了皇宮內院的主意,盯上了宮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凡是一切有機會能偷的人,是無一不偷,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在北方平津冀魯地區,有個大名鼎鼎的飛賊,人稱「李燕子」。據說其自幼父母雙亡,跟著同鄉的叔伯在河北省吳橋縣落了戶,從小一直艱苦度日。吳橋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雜技之鄉,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人人都有一手絕活,硬功、軟功各有所長。從小目濡目染,也就跟著學了點武藝,沒想到稟賦極好,漸漸地,爬牆上樹易如翻掌,高來高去如履平地,非一般人所能比。
由於家境貧寒,稍稍長大一些後便開始四處偷盜,曾在河南、天津、山西等地屢屢作案,竟然無一失手。有一次竟然偷到了南陽府衙門,把衙門裡的官印給盜了出來,掛在了旗杆上,從此名聲大振。因其「輕身術」天下無雙,躥房越脊,飛簷走壁,來無影,去無蹤,江湖上便得了個「李燕子」的綽號。
李燕子行走江湖間收下了個弟子叫柴九,小夥子本來就有些武功底子,又和李燕子學了幾年後,本領更是往上拔了一大截,也是身手利落,功夫了得。眼看著偌大的皇宮裡空空蕩蕩,沒有多少人看守了,很多人都發了橫財,李燕子也有些眼饞,也盯上了這座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