鮫綃帳
2025-01-20 01:45:09
(上)
馮癸祖籍山西,出身於盜墓世家,從小就跟著叔叔、大伯打洞盜墓,小小年紀時就積累了一身的經驗,聲名鵲起,名震巴蜀。
盜墓歸屬於外八行裡的盜門,這一行幹的就是沒本的買賣,命就是本錢。他十六歲那年,他三叔、大伯還有自己的親爹在一次翻窯時,從盜洞剛下去不久,整座墓就坍塌了,三個人都被活埋在了墓裡。
四川巴蜀這一帶,暗地裡都把盜墓稱為「翻窯」。如果墓中的死人屍體保存完好,沒有腐爛,墓中十有八九會碰上些麻煩,這種墓稱為「火窯」,多半會有暗器機關,或是毒煙,或是流沙,也有可能碰到詐屍起屍的情形,總之是兇險墓測;如果墓裡已經被洗劫一空,讓人捷足先登,是座空墓,則稱為「水窯」;皇帝或是皇后的墓稱為「黃窯」;王官大臣或是封疆大吏的墓稱為「紅窯」;。墓裡窮得叮噹直響,沒啥值錢東西的叫做「白窯」。
翻窯就怕碰上「火水白」。明知道遇上「火窯」九死一生,但是這種墓裡面一般都有特殊的寶貝,才能保證屍體不腐,類似定顏珠或是養陰玉一類的玩意兒,真是弄出來一個,絕對是價值連城的東西,頂得上一箱子金銀玉器。所以即使明知道有危險,但是碰到這種墓,也都紅了眼的往裡衝,結果自然是九死一生。最讓人鬱悶的就是碰到「水窯」和「白窯」,墓裡頂多就有幾隻大碗或是乾脆被洗劫一空,費了半天勁,最後恐怕連這幾天口糧都換不回來,也只能自認倒黴。
馮癸獨走江湖的這十幾年間,交了兩個過命的朋友,一個叫周小八,一個叫張寶忠。
周小八祖籍天津,從小在道觀裡長大,後來打起仗來,老道也跑了,觀也被佔了,十八七歲就流落江湖,也是苦於生計所迫,無意中就捲入了盜墓這行。當時歲數不大,但是人機靈,又精通風水術,對五行八卦頗有造詣,短短六七年的工夫,就混出了名堂。雖說墨水不多,但對於奇門遁甲,五行八卦這些東西卻是了如指掌,這種人在這圈裡極受重視。
張寶忠是習武之人,祖傳的一身好武藝,身手敏捷,力大威猛,打得一手漂亮的八卦掌,還有一手絕話,就是打「鐵彈子」,可以說,那是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據他自己說,他家是在旗的,祖上是乾隆爺御前的一等侍衛,高來高去,陸地飛騰,竄房越脊,如履平地,至於這事到底準不準,誰也不知道。
當時在山西有一個很有名的盜墓賊——馬六。
馬六原名馬騳驫,因為名字生僻,所以都叫他馬六。以前從過軍,打過仗,死人堆裡打過滾,生來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後來也不知道因為什麼從部隊裡逃了出來,背地裡幹起了盜墓的勾當。
因為這人膽大心細,做事利落,再加上為人處事極其仗義,所以在江湖上口碑還不錯,頗有些威望。
有一次,馬六「支鍋」,廣發英雄帖。馮癸這哥仨當時年輕氣盛,聽說是道上的馬六爺支鍋,頓時熱血沸騰,想也沒想就插香入了局。像他們這些年輕人,還正處在個人崇拜的年齡階段,平時經常聽說馬六的種種事跡,有機會能和馬六一起幹事,自然是樂不得的。
只不過事後才知道,馬六這次支鍋挑的竟然是個「黃窯」,墓主人不是別人,正是後蜀皇帝孟昶。
孟昶是五代時期後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子,也是後蜀末代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四十七歲時暴死。剛做皇帝時,也是勵精圖治,衣著樸素,興修水利,注重農桑,實行「與民休息」政策,一度國勢強盛,將北線疆土擴張到長安附近。但是在後期,開始沉湎酒色,不思國政,生活荒淫,奢侈無度。
奢侈的程度實在讓人砸舌,就連他的夜壺都用珍寶製成,稱為「七寶夜壺」,做為自己撒尿的專用品。據說這隻夜壺樣式奇巧,是用七種名貴珍寶製作,價值連城。當年,宋軍消滅後蜀以後,這隻七寶夜壺到了趙匡胤的手上。趙匡胤看到後,也是無比震驚,長嘆一聲道:「溺器要用七寶裝成,卻用什麼東西貯食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於是大力的把這個「七寶夜壺」給摔了個粉碎。
孟昶的生活奢侈的有名,這七寶夜壺只是個小意思,據說他的一個寵妃使用的痰盂都是「兔毛水晶」製成的,就不要說別的器具了。墓裡的寶貝肯定少不了,隨便拿出個掏耳勺估計都得是黃金鑲鑽的。馬六事先也和大家說明白了,這次幹活,裡面有多少寶貝,他一文不要,他就要一件東西,就是墓裡的「鮫綃帳」。
說起這「鮫綃帳」,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就是孟昶最寵愛的「花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