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我愛我的家鄉作文
2025-02-14 00:39:29
古往今來,家鄉一直是文人騷客們談論的亙古不變的話題。樹高千尺,落葉歸根,故鄉之思,永遠都是遊子的至誠抒懷。小編收集了我愛我的家鄉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坐落在太行山腳下,一條小溪從村旁流過。從遠處看,那條小溪像一條銀絲帶,緩緩向東流去;走近一看,小溪清澈見底,小魚小蝦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兩岸山上的翠柏四季常青。我的家鄉就像是一個大公園,一年四季都有數不完的美景。
春天,山上的迎春花,果園裡的桃花、梨花。。。。。。都順著時令開了。從遠處看,山坡上一片紅,一片黃,一片白。。。。。。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各種鮮花把山坡全蓋住了,走近聞一聞,花香撲鼻,令人陶醉,不時有幾隻蜜蜂在花叢中採蜜。一望無際的麥田裡,農民伯伯正在勞作,更為春天增添了生機。
夏天到了,小鴨子在河裡歡快地遊著,不時潛到水下捕食。河面上小船來來往往,穿梭行駛。乘大人們不注意,孩子們偷偷跳到河裡捕魚捉蝦,高興極了。到了傍晚,每家每戶都把飯菜端到門前的石桌上,坐上凳子,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秋天來了,涼氣送爽。小河岸邊的果園裡,一片豐收景象。那金燦燦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還有像小燈籠似的柿子,掛滿了枝頭。秋風吹來,那熟透了的果子隨風舞動,送來一陣陣迷人的清香。農民伯伯正忙著走進果園,去採摘那豐收的果實。他們小心翼翼地把果子摘下來,放在包裝箱裡,裝到三輪車上,運到城市裡,讓城裡的人們一起分享這豐收的喜悅。
冬天到了,潔白的雪花飄落下來。山坡上、田野裡、屋頂上、院子裡到處是雪,整個村莊仿佛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村裡的孩子們在雪地裡瘋跑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大人們也開始忙家裡的事,有的在打掃衛生,有的去購買年貨,有的聚在一起討論明年的致富大事。雖然天氣寒冷,但每個人都覺得很溫暖。
我的家鄉,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迷人的風景,我愛我的家鄉!
第二篇:我愛我的家鄉
每每憧憬未來,腦海中浮現的都是同一幅畫面:江畔迷人的夜景、沿岸華麗的燈飾、水面隱約的倒影,微風拂過,泛起陣陣漣漪,一起一伏地蕩漾開來,好像規律的節拍器,和我的心一樣快樂得不能自已。
短短的幾百年裡,上海從荒蕪落後的窮鄉僻壤到歌舞昇平、車水馬龍的聚寶盆,再到萬丈高樓、四通八達的國際大都市,我不禁錯愕,一切都來得太快了,將我從那個朦朧淳樸的夢中搖醒。
逢年過節,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興高採烈地回鄉過年,剩下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這裡,哪兒也去不了,因為這是我的家鄉。他們的純真和熱忱只留在他們的故土,他們對上海的喜愛再怎樣真切也敵不過一絲思鄉情懷。
曾經我很想很想離開上海——我的家鄉,因為接受不了她面目全非的樣子。後來逐漸意識到,我割捨不了這份故鄉情愫。我的普通話帶有吳儂軟語的口音,這是上海賦予我獨特的印記,永遠也無法改變。我務實節儉,典型上海人的特徵在我身上多多少少都能覓到一些痕跡。我的一切都是今天的這座城市、這座城市的今天造就的,我不可能迫使自己將她完全否定和遺忘。而她也正需要我們的熱愛與支持。
我熱愛這片土地,即使處於她的懷抱也時刻魂牽夢繞,我愛她的全部,沒有缺陷、沒有遺憾,就這樣瘋狂盲目地熱愛。此時此刻我在這兒,雙腳踏踏實實地踩在這片養育我的土地上,我甚至嗅得到她的氣息,一種不會被任何外來文化所衝淡、所掩蓋、所混淆的上海味道。為什麼要離開?這念頭真傻。
這是一座非凡的城市,她能帶給這麼多人幸福和快樂,也定能為我封存一段老上海的記憶,還有永遠不會割捨的牽念。歷史記載了她的過去,那抹清純永遠鮮活閃耀。
第三篇:我愛我的家鄉
海河,天津人的母親河,起於天津市西部的金剛橋,東至大沽口入海,全長70多公裡。幾百年來,她在天津的鬧市中靜靜地流淌,是一部記載著天津發展歷史的史書,伴隨著天津出生、發展一直到今天。「曉日三岔口,連檣集萬艘」的海河孕育了天津,海河兩岸,在中國近代史中誕生了許多「第一」,比如:我國大商阜裡第一個火車站、第一座開啟式的鐵橋、第一條有軌電車道、第一個郵電局、第一所陸軍學校等等。這些都讓天津人引以為豪。
我的爸爸是從小喝著鹹鹹的海河水長到像我這麼大的。也許你們不知道,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天津人所喝的飲用水都是來自海河,那時的天津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天津衛一大怪,自來水醃鹹菜」。爸爸經常講他小時候在海河邊玩耍的故事,他的講述非常形象,我在聽他講的時候,仿佛能親眼看到海河邊殘破鏽蝕的欄杆,遍地的碎紙、垃圾,爸爸和他的小夥伴們坐在長滿青苔的碎裂岸石上釣魚、打鬧,而遠處的背景是一片片黑黢黢、低矮破舊的平房。我仿佛還能看到爸爸和他的同學們為了從河西區到河東區上學,「駕駛」著老舊的「大鐵驢」一路頂著烈日,繞行十幾裡路,就為了從連接這兩個城區僅有的兩座橋(劉莊浮橋、大光明橋)中的一座穿越海河的樣子。雖然在爸爸的記憶中,那段時光是最美好的,他講起來也是一副津津樂道的樣子,但我心裡總有一種莫名的酸酸的感覺。
我眼中見到、心中想到的海河不是爸爸的老故事中的樣子。我從小喝的水是甜的,鐵道兵部隊引來的甘甜甘甜的灤河水呀,醃鹹菜的,那是海水!海河兩岸的風景多麼的優美呀,沿著河岸,有著風格各異的景觀。河邊的綠化帶,種植著各種花花草草,它們開花的季節都不盡相同,此落彼開,一年四季都能在海河邊見到綠色和鮮花。各式各樣的親水平臺,給了我們更多和母親河親近的機會,環境可比爸爸他們那時候強多了。對了,還有我最喜歡看的雕塑,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海河上的橋更是多得數不勝數,並且它們似乎都不甘心僅僅作為普通的橋,老老實實地呆立著,它們各展英姿,盡情地炫耀著自己:有的像大風車,有的像航空母艦,有的像漁網、有的像飛碟,還有的乾脆把自己架得高高的,像道彩虹,直通天際。海河兩岸的建築也是煥然一新,一排排摩天大樓直聳入雲,建築的顏色也是爭奇鬥豔,讓人浮想聯翩。
同一條海河,在爸爸的童年和童年的我的眼中截然不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家鄉天津的市容、市貌有了顯著的改觀,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跨越性的提高,海河已經開始了她的再度輝煌。我愛海河,我愛我的家鄉天津,我更愛天津的未來!
第四篇:我愛我的家鄉
「寧夏川、兩頭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糧川」,這首熟悉的歌謠,是讚美我家鄉的頌歌。
家鄉歷史很久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朝大詩人王維使至塞上,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生動描寫了我家鄉美麗的塞外大自然景觀。
賀蘭山雄渾巋偉,是家鄉西部的大屏障,古老巖畫深藏其中,東麓還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
母親河——黃河,自南向北、從家鄉流過。兩千多年來,我們祖先引黃灌溉、辛勤耕耘,使這裡農田星羅棋布,河渠縱橫成網。瓜果飄香、稻花吐翠、魚蝦肥美、五穀豐盈,家鄉是西部的糧倉。漫步田野,風光秀麗,不是江南、勝似江南。深厚的黃河文化,更吸引了不少國內外遊人,坐上古老的羊皮筏子,漂流黃河,穿越高山長峽、漂蕩在大漠綠洲之間,沿途獨特的塞外風景,美不勝收,怎不讓人心曠神怡。
聽我爺爺講,六十年代前,家鄉經濟還很落後,當時有段順口溜:「一座城市一幢樓,一個公園兩隻猴,一路汽車穿城走,一個警察看兩頭」。改革開放,這裡大變了樣,今天展現在我眼前的是:花園小區小高層,八路汽車並列行,湖城溼地空氣清,繞城高速南北通。
我的家鄉是一座湖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大西湖、小西湖、銀湖、寶湖、北塔湖、鳴翠湖、鶴泉湖······還有旅遊勝地沙湖,每當夏季,蘆葦繁茂,碧波蕩漾,百鳥翱翔,泛舟湖上,貫穿於蘆葦之中,微風拂面,肺腑清爽,好不輕鬆痛快。
家鄉的「五寶」紅、黃、藍、白、黑,更是寧夏人的驕傲,以其優良的品質,獨具特色的地方風味,馳名中外,久享盛譽。
我的家鄉是回族聚集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體會到濃濃的回族風情,領略回鄉文化的風韻,品賞獨具特色的回民小吃,體驗名符其實的回民「清真」。
我愛我的家鄉,相信在回漢兒女的共同努力下,家鄉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