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的尊嚴優秀範文
2025-01-18 19:46:09
一個人沒有尊嚴不能成事,一個民族沒有尊嚴不能興盛,一個國家沒有尊嚴不能強大。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下跪的尊嚴優秀範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下跪的尊嚴優秀範文(一)
(一)
林少華先生在博客中寫到,他的一個研究生在讀本科的時候,任課老師中有一位四十幾歲的日籍女教師。有一次這位老師上課遲到,來了之後,三步並作兩步跨上講臺,「撲嗵」一聲雙膝跪倒,面向全體學生道歉:「睡懶覺睡過頭了,遲到十五分鐘,非常非常抱歉,懇請大家原諒!」她的這一舉動讓在場的所有學生目瞪口呆,也讓知曉了這個故事之後的林少華先生極為震驚,自然也讓我也極為震驚。跪拜是日本婦女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禮節,但沒有人規定教師可以向學生下跪,更沒有人有勇氣向學生下跪「贖罪」。林先生說他自己是教師,論遲到絕不止一兩回,但從來沒有想過要向學生道歉。即使有,也不過是開個玩笑,替自己圓圓場,然後師生輕鬆一笑皆大歡喜。我呢,也是一名教師,遲到的事情也是有的,遇到這種事後往往輕描淡寫地說句抱歉,都覺得顏面掃地,哪有下跪道歉的勇氣!而這位日籍老師,顯然覺得自己犯了錯,不道歉便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她懂得尊重學生,她對著學生跪下了,她丟棄的是面子,贏回的是尊嚴。
(二)
鄭州市晉唐書畫學校張森校長為了弘揚國學,召開全校師生大會,不惜千金之軀,把自己印製的10萬本《弟子規》,跪贈給學生。只是,跪著捐贈的一方慷慨激昂,站著受書的一方卻毫不情願。國學的身價不是愚妄的學士跪拜出的,同樣民族的尊嚴不是跪入世界之林的。
2007年6月。海南舊州中學校長周常德當著千名師生的面,雙手合攏跪在地上,大聲喊:「求你們了,不要再玩鬧了,好好學習!」據報載,該校長時期以來秩序混亂學生習慣極差,校長用了很多方法都是收效甚微。他便想到了這種方式。在此之前,周校長曾有四次下跪經歷:三次跪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課,一次跪在舞臺上感謝師生元旦晚會演出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幾次下跪都曾使師生感動得泣不成聲。全新的教育理念取得了感人泣下的成績,只是當我們的教育成果要從老師們的跪拜中去採摘時,這是不是意味著教育者已是黔驢技窮,而教育已走向窮途末路了呢!
(三)
著名相聲演員侯耀華為獲得2006年度「三農人物」奉獻獎的鄉村教師陸永康頒獎。當陸永康老師拄著雙拐,走到臺上領獎時,侯耀華迎了上去。單膝跪地,很動感情地說:「謝謝您,在孩子心目當中,對老師的尊敬可能比對父母的還要重,因為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說心裡話,我知道要給您頒獎的時候,我只想著一件事,您跪了36年了,今天我應該給您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尚的品德必將贏來世人五體投地的景仰。陸老師奉獻得坦誠而無私,侯耀華先生跪拜得自然而經典!他們一同銘刻在了我們的記憶之中。
(四)
2007年9月。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要求幾千名學生跪在體育場向老師磕頭致謝。其蔚為壯觀之景象連古代帝王也要嫉妒三分。對李陽,我曾經頂禮膜拜過,為他的瘋狂精神。但現在我越來越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十足的鼓動家,是一個瘋狂的教主。試問,能讓幾千名學生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內,手指蒼天,氣吞山河,大狂特狂起來,舉國上下,有幾人可比?面對大家的質疑,瘋狂的李陽振振有詞地說:「向知識下跪有什麼錯?」他還自信地說:「我現在是500所中學的名譽校長,我要通過我的努力,促使這500所中學的高中生畢業時都向老師磕頭感恩。」其實實現這個計劃很簡單,只要李教主說,凡跪拜一次保你英語成績提高50分,準管用。那麼我想問,李教主的願望滿足了,計劃實現了,結果又會是怎樣呢?老師體驗稱王稱帝的感覺,學生呢?體會奴才的滋味?!感恩,只要一種發自肺腑的表達,不需齊刷刷的跪拜。
(五)
2008年5月12日,四川綿竹武都小學地震搶救現場。在搶救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因為餘震和機吊操作發生了移動。隨時有可能再次發生坍塌,再進入廢墟救援十分危險,幾乎等於送死。當時的消防指揮下了死命令,讓鑽入廢墟的人馬上撤出來,要等到坍塌穩定後再進入。然而此時,幾個剛從廢墟出來的戰士大叫又發現了孩子。幾個戰士聽見後便顧不得軍令如山了,轉頭又要往裡鑽。這時坍塌就發生了,一塊巨大的混凝土塊眼看就要往下陷,那幾個往裡鑽的戰士馬上被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士荊利傑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在死亡面前下跪祈求靠近死神,證明他的精神早已超越了生死。然,他的超脫是建立在對生命強烈的愛之上。他跪下了,他的脊梁挺立成了巍峨的山峰。
(六)
人類的屈辱是從人格遭受踐踏、尊嚴受到摧殘開始的。有時肉體的傷痛很快會過去,但精神的摧殘永難彌合。一個挺不起脊梁的民族是沒有尊嚴可言的;一個卑躬屈膝的人是沒有人格可言的。民族的脊梁垮了,民族的尊嚴也就丟了;個人的膝蓋軟了,崇高的人格也就沒了。人的一雙膝,下藏萬兩金。可以跪天跪地跪父母,但不能跪權跪勢跪仇敵。下跪的巨大價值就在於人們不會輕易下跪。因而特定情境下的一跪往往震撼人心,廉價粗劣的跪拜讓人不屑一顧。跪官求榮的小人,跪地不起的乞丐,跪賊苟活的奴隸,都讓人無比厭惡。倘若遍地是黃金,黃金也將不再珍貴。
有些下跪,發自內心,催人淚下;有些下跪,太過功利,讓人不屑;有些下跪太過隨便,讓人反感;有些下跪,太過煽情,讓人噁心;有些下跪,出於迫不得已,讓人同情……
膝蓋長在自己腿上,下不下跪,給誰下跪,什麼時候下跪,全憑你自己選擇,只要我們不踐踏尊嚴就行。
下跪的尊嚴優秀範文(二)
前幾天在書上看到一篇叫做《下跪背後的尊嚴》的文章。
文章的有一段令我感動,驚訝,甚至是觸目驚心。作者這樣寫道:「1970年冬,德國新上任總理,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獻完花後,在世界各國媒體的注視下,在如同嗚咽的寒風中中,突然向紀念碑跪下了......」勃蘭特為何要下跪?他需要下跪嗎?這一切只是逢場作戲嗎?還是勃蘭特總理對二戰時因德失去的猶太人的追悼?我想,答案應該是後者。
勃蘭特總理,這個本不必這麼做的人,替所有必需下跪的人跪下了,他這一跪,並沒有減低德意志的自尊度,反而還告訴我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一個民族,只有勇敢地面對過去的一切錯誤與不堪,只有從歷史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只有對歷史認錯和反省,才能再次贏得世界對國家的尊重。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所大學的畢業生在設計橋梁的時候,由於計算的不精確,只是完工後的橋梁倒塌,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使這所學校蒙受了巨大恥辱。校方為了讓學生吸取教訓,花重金買下了這座橋梁的鋼鐵,做成了一個個戒指。取名為「恥辱戒指。」每個學生畢業時,他們都會得到這麼一枚戒指,戴在手上,「恥辱戒指」提醒他們要認真工作。
這所學校的校方和勃蘭特總理一樣,他們面對羞恥的過去都沒有迴避和修飾,他們選擇了證實和反省。我想,他們深知,那些往往表面上有尊嚴,背後卻不敢去正視過去的人,往往才是那些表面貌似強大,實際上卻是很弱小,他們是虛榮作祟罷了。
這知恥與自尊之間的重要性,孟子也曾說過:「人不可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而勃蘭特總理的這一跪,便是德意志知恥的表現。
更能襯託出德意志民族自尊的,是日本。這個同樣是法西斯,同樣是殺害了那麼多人的國家。不談下跪,日本連一個最起碼的道歉都沒有,前首相小泉竟然還去參拜靖國神社。甚至,還不敢面對歷史,把「侵略中國」說成「幫助中國」,把眾多次大屠殺直接說成「不存在」。
然而,這也是日本貌似強大,但這個國家的尊嚴將永遠下跪的原因。
德意志,因重拾起的尊嚴,而美麗。
下跪的尊嚴優秀範文(三)
5月21日,懷化芷江楊公廟學校,副校長沈宏木看著學生們認真地做著廣播體操,臉上浮現出笑容,「那次以後,學生懂事多了」。沈宏木所說的「那次」,是指5月2日學校發生的「校長下跪」事件。那天,也是課間操時間,校長楊文軍突然跪倒在全校700多名學生面前,流著淚勸學生們要好好讀書。
動機良善,並不代表著理念正確,更不代表著教育方式科學。「校長下跪」的教育嘗試,事實上更近似於一場矮化尊嚴的苦情表演。它是想用精神苦肉計的方式,博取學生們的同情,進而催生自我改變的動力。
最令人不解的,其實不是校長下跪的行為本身,而是為什麼學生會因此而變得「更懂事」。深入分析可以發現,校長下跪引發學生內心震動,是因為在學生的觀念中,校長代表的是一所學校的至高權力。校長下跪低頭,很容易讓學生瞬間覺得這是莫大的妥協。與平日裡老師們的苦口婆心相比,這種「高級別」的妥協更容易觸動學生的內心,並隨即帶來行動上的轉變。
就人格尊嚴而言,校長老師和學生理應是平等的。讓學生下跪不是理所當然,校長下跪也不該充滿勵志色彩。教育,應該用知識來感染學生、用文明來感化學生,即便用情感攻勢,也應該是愛和關切,但絕不會是高高在上的訓示,抑或者「校長下跪」這般的精神苦肉計。
因而,由這齣「校長下跪」的教育鬧劇,理應反思的,應該是學校的人格教育。「校長下跪」對學生帶來的轉變,不是感恩教育的結果,恰恰是人格教育缺失製造的後果。也許,學生變得懂事,是好的結果。但不可忽視的是,即便是好的結果,「校長下跪」也是不合理的教化手段。用文明說服學生,用平等對話學生,這樣的教育,才不會以一種有缺陷的人格去治癒另一種人格缺陷。
無論校長還是學生,教育都應該是份平等而有尊嚴的事業。讓孩子下跪的教育,傳遞的是畸形的價值理念;校長下跪的教育,也是背棄尊嚴的行為。校長矮化尊嚴帶來的觸動和改變,隱藏著的實際上校長在學校的高人一等。而這,恐怕恰恰是這齣以校長矮化尊嚴向學生下跪的苦肉計能夠奏效的原因所在。
在人格教育健全的校園裡,在平等和自由意識豐沛的土壤上,校長下跪這樣的「勵志教育」,獲得的不應該是掌聲,而是詫異和噓聲,因為這更像是場胡鬧。當尊嚴成為教學的工具,也就意味著校長自身都不愛惜尊嚴,又怎麼會愛惜學生們的尊嚴呢?
教育是件極其純粹的事情,「校長下跪」這種教育苦肉計,只是短暫的觸動,並不能對學生的精神和價值產生正向且深遠的影響。甚至,這種矮化尊嚴博取感動和同情的方式,本身就是種錯誤的示範,激發的並不是感恩,而是感恩戴德的劣性。因此,如此「新教育方式」,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