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故裡初中作文
2025-02-07 16:46:09
導語:魯迅,是一位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評論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導人。小編為大家收集魯迅的故裡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魯迅的故裡
魯迅,是一位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評論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他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魯迅故居分為三部分,分別為魯迅故裡、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我們先來說說這魯迅故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塊白碑,上刻有黑色的「魯迅故裡」四字,在它的下方,是一幅黑色的圖畫,描繪的是小橋流水及烏蓬船。而字的右方,是魯迅先生手夾香菸的雕刻。在整塊碑的前方,有三尊塑像,一站兩坐,形態逼真。在碑前方的視角來看,在右方獨自一人坐的便是魯迅。
走進故居,便可見當年魯迅家的「客廳」裡的一些家具及牌匾。從「客廳」往左走,便是小姐的「閨房」。閨房中有一張圓桌,圓桌上有四個杯子,看似是茶。床邊的蚊簾半掩著,靠牆的方桌上還有一面小銅鏡。對於這個小姐的閨房,因為導遊沒有講解,我們也不知到底是誰的閨房。我們猜測有可能是魯迅母親的,不過更有可能是魯迅妻子的房間。說到魯迅妻子,我不得不又揪出一段歷史了。話說魯迅的夫人名叫朱安,她和魯迅是當時魯迅母親魯瑞親手包辦的一場婚姻,魯迅不情願,可出自孝順,也沒反抗。可是第二天他沒有去祠堂,而是獨自呆在自己的書房。對於朱安,魯迅不愛,卻又不能休。所以第三天,他就去了日本,留下朱安一個人在家伺候婆婆。後來,魯迅認識了北平師範的女學生許廣平,他倆情同意合,未婚同居了,不久生下一子名叫許海嬰。這段歷史披露了封建社會風俗的殘酷與無情,令人震驚。
往裡走,就可以看到周家的廚房了。廚房左側可以看到許多籠子似的工具,右側則是一些石磨之類的東西。
再走,就能看到魯迅的房間了。他的房間裡光線很好,也很古樸。離我們最近處是一張方桌,旁有兩把椅子及一張小桌。他的床不算很精緻,但卻很漂亮,白色的床簾半掩著,清晰可見裡面的枕頭及一個不知道是什麼的圓柱體,上面布滿了刺。床下有兩雙布拖鞋,拖鞋旁邊躺著的藍色花瓷壺不免令人疑惑。床的左邊,除了衣櫥,便是幾個儲物的箱子,看樣子像是存書的。
現在,我們到的是魯迅故居後面的百草園。這裡有魯迅曾連根拔起何首烏而毀了的泥牆,有他曾跳來跳去的石井欄,也有神奇的何首烏,碧綠的皂角樹,紫紅的桑葚……這裡一切的一切,都是綠色的,顯得是那樣的幽靜,那樣的古典。
跟著流繼續走,我們便到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的左邊這一間,裡面存放著魯迅當年用過的座椅。他的座位並不奢華,而是普普通通的把椅子。桌子有些年代的歷史痕跡,上擺著一隻破舊的盒子,我猜是眼鏡盒,可未免有些寬了。好想看看桌上他因遲到而刻下的「早」字,可惜有護欄。
三味書屋的最中間,是最大的一間屋子。在屋子的正中央,有一張較大的桌子,上擺有一些書籍及一根戒尺,這肯定是教書先生的位置了。在教書先生座位的後上方,有一塊牌匾,上有「三味書屋」四字。牌匾的下面是魯迅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提到過的一幅畫。畫中一隻身體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三味書屋的最右邊的屋子,我們沒有過去看,不過遠眺了一下,那裡好像是學員們的桌椅。
現在,我們也就把魯迅故裡看完了。我回想著魯迅故居裡的一幅幅畫面,不禁陶醉了……
第二篇:魯迅的故裡
在魯迅故居的百草園裡
紹興魯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過好多間屋子,拐過好多條小過道,才走進魯迅的童年樂園百草園。
園子裡已有不少遊人,多是大人,也有幾個孩子。園子很小,很普通,生長著與別處一樣的樹、一樣的草、一樣的菜苗,但遊人卻看得很認真、很投入、很虔誠。大人們讀過很多魯迅著作,吸取過魯迅精神的營養,一走進魯迅故居,就生出一種神聖感,一種崇拜心情,即是這片小小百草園,也視為一塊聖地。孩子們似乎耐不住過分肅穆的氣氛,有些不安分了。他們來自四面八方,本不相識,但互相遞了個眼神,便一下溝通,於是掙脫被大人牽著的手,親密地走在一起,像左鄰右舍的同伴,像同窗共讀的好友。他們先瞅了一會兒各種各樣的樹,又蹲下用細樹枝打探菜畦邊的小洞子,又擁到牆邊翻磚頭、瓦片,撥動密實的草叢。大人多熟讀過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道孩子們的心事,他們定是在尋找曾給童年魯迅帶來過樂趣的桑葚、皂莢、蟋蟀、斑蝥、蜈蚣,還有那條傳說中的美女蛇,都會心地笑了。孩子們的家長即刻告誡他們,別忘了在小本本上記些什麼,以便回去寫好作文。孩子們不理睬,仍專心地尋找著。忽然,有幾隻麻雀飛來,停在枝頭,衝著遊人喳喳叫了幾聲。這裡的麻雀似乎習慣了人來人往的環境,一點兒不怕人。戴小紅帽的男孩驚喜地說:「麻雀,麻雀!」於是,孩子們迎著麻雀歡躍起來。麻雀本是很平常的小鳥,隨處可見,可這是百草園裡的麻雀呀,是魯迅描述過的麻雀呀!麻雀飛去了,小紅帽望了會兒麻雀飛去的方向,對童伴說:「魯迅小時候不機靈,不會捉麻雀。」小紅帽的媽媽聽了,覺得兒子在眾遊客面前,竟說出這樣的話來,似乎對魯迅有些不敬,可見平日教子無方,有些難堪,打了兒子一巴掌:「你胡說些什麼呀!」兒子不服,爭辯說:「是魯迅自己說的,他半天只捉了三四隻,潤土的父親半天就捉了幾十隻。」大人們都勸解媽媽,孩子不是胡說,魯迅的確是這樣講過的。媽媽不好意思地笑了。大人、孩子懷著同樣熱愛魯迅的心情,千裡迢迢來尋找魯迅,大人看到的是偉大,孩子們看到的是平凡,在孩子們心裡,魯迅是和他們一樣喜歡玩樂的孩子,是他們的好夥伴。
走出魯迅故居,要去三味書屋,看魯迅少時讀書的地方。小紅帽和媽媽又歸於和好,手牽手走在最前邊,小聲說著什麼。也許媽媽覺得,剛才在百草園裡,本不該與兒子發生那場小小的衝突,他們來尋找的都尋找到了,他們尋找到的都是真實的。
第三篇:魯迅的故裡
剛下火車,我們就被糊裡糊塗地拉上大巴,糊裡糊塗地來到紹興,糊裡糊塗地就到了魯迅故居。經過昨夜的狂歡,現在我的上眼皮和下眼皮正在進行「激烈的抗爭」,好不容易「平局」了,我睜眼就是「魯迅故居」四個大字。
哈,我們到魯迅他老人家的故居啦!
我立刻來了精神,(⊙o⊙)哇,這就是我們無比崇仰的魯迅先生~~~~~~~的老家嗎?~只見一塊巨石上刻著「魯迅故裡」四個大字,旁邊則是魯迅先生的畫像(魯迅老先生就不能畫過一張照片嗎!)這裡就是魯迅故居了。
往裡邊走,我們先去了魯迅住的地方,哎,有錢人家就是不一樣,我一邊參觀一邊想。我們先先後後參觀了老臺門、新臺門、魯迅的書房臥室,以及他們家的前門後院,聽著導遊的講解,我不禁神遊:如果我是那個時代大戶人家的小姐的話。。。。。。。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要去三味書屋了,大家跟上!」
我立刻就清醒了,「三味書屋」,哇,就是魯迅那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書屋。我亢奮了,今天終於要識真面目了,我一下子竄到隊伍的最前面。
跨過一道門檻,走過一個小院,映入眼帘的就是三味書屋的牌匾了,下面就是一幅畫——如書中所說:很高的古樹下躺著一隻很肥的梅花鹿。很簡單的一個學堂,卻啟蒙了一個偉大的文人墨客和民族英雄,我思忖著,搖搖頭,世界上的事還真奇妙。
隔壁就是介紹魯迅的老師壽鏡吾先生的一些圖片,聽說壽鏡吾先生可是魯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師呢!
接著,我們就要去百草園了,這讓我想起了那篇課文:「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想著想著,我們就來到了園內。
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泥牆根,矮矮的,窄窄的,植物多種多樣,當然還有各種昆蟲,難怪魯迅說它有無限趣味呢。接著我們又看了依舊碧綠的菜畦、石井欄、皂莢樹。
雖然對於我們來說,它算不了什麼,但那
時,對於魯迅,這還真是個「樂園」呀!大自然孕育了魯迅啊!
。。。。。。
這就是魯迅故居,我沉迷於它的自然、純樸中。是啊,正是這樣,才有了這樣的魯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