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以魯迅為話題作文1500字

2025-02-08 03:38:09

  導語:魯迅先生說地上本無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成路後走的人更多了.小編整理有關魯迅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魯迅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餘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他不囿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

  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薰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時務報》,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習醫。因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餘「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於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他參與籌辦文藝雜誌《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執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後又回到故鄉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範學堂監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青年,一方面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他領導故鄉文學團體「越社」,支持創辦《越鐸日報》。1912年初,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後受聘於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誌,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轉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創作,一邊投入新的戰鬥。同年4月,反革命政變發生,魯迅經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生無果,憤而辭職。在血的教訓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展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從此,他的思想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起。

  第二篇:魯迅

  有人說他是異鄉人。

  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線條,如紹興那一塊塊青灰色的石板路,堅硬、冰冷。

  他脫下了白大褂,用鋒利的筆尖做武器,閃著凜冽的寒光,直刺敵人的咽喉,直指人心。

  然而一個古老的水鄉卻沉蘊著柔美的風景。粉牆黛瓦,流水人家,糅雜著草與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畔的欸乃漿聲,勾畫出一個充滿詩意,純粹柔情的紹興。

  但水鄉軟玻璃似的明鏡裡,曲曲折折地倒映出稜角分明,一派豪情的魯迅。那柔軟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殺傷力,「譁」地從水中掠起,撩開了眾人的羞恥心。

  曾經,也是這片柔情的水鄉,人民看見烈士的血從侵略者刀尖淌下,卻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會用血裹著的饅頭治病!

  一聲吶喊,劃破了寂寥的長空,激起滿城碧波,也激起了魯迅的憤恨。

  任人宰割的民族,沒有骨氣和靈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猙獰和醜惡的社會之中!魯迅暴怒了!他的筆鋒直刺向這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以筆的力度宣示著一個中國人的錚錚傲骨!!他最終登上了思想舞臺,向舊中國開火,他不畏懼死,也不可能在文壇中倒下,他揮舞著筆,敵人被魯迅打得滿身血痕,魂飛魄散,但魯迅還要用筆鬥爭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聾的話語,振興了中華民族!也振奮了每個國民的心!!!

  提起魯迅,往往會使人想起巍峨的華山,冷峻而穩重。他又似山巔上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

  在他的故鄉裡,他寫下了許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記憶裡也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隨江南的水波在心頭蕩漾,隨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寧靜的水鄉。

  「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少年時套著銀項圈的閏土,在雪地捕鳥中遺留下小小的秕谷,還有桑葚,皂莢,覆盆子,童年的純真也不遜於筆鋒的尖銳。

  魯迅在瀰漫著硝煙,卻又無硝煙的戰場上浴血奮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著甘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寫照。

  魯迅的早逝可能與他的尖銳有關。然而魯迅的靈魂永遠在天邊微笑,他內心的仇恨在九泉之下也會與惡勢力相拼。

  我認為魯迅不是紹興人,因為他的豪邁粗獷與紹興的碧波柔情不相匹配。

  然而紹興翡翠似的活水配上魯迅的銳勁不就釀造成一碗浸透著紹興悠久歷史和豪氣的酒了嗎?

  酒氣繞梁,千日不絕。

  魯迅的的確確在水鄉紹興,那紹興不就透著靈氣和遒勁嗎?

  遒勁與靈氣,就是魯迅,就是紹興。

  第三篇:魯迅

  魯迅先生說地上本無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成路後走的人更多了.魯迅卻沒有告訴我們有路後的地上會怎樣,這是他始料未及百算一漏的.現實告訴我們地上有了路人走多了便成溝了!

  魯迅在他的《故鄉》裡說: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說法不一定是對的,起碼算不上全對.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地上的路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都知道他在從文之前是學醫的,後來他為什麼不走救死扶傷的「白大夫」之路了呢?也許你會說是因為他在日本電影院看了一場有中國人入演的記實片,的確,我起初也是這麼深信不移的.但事實告訴我這只是一個小片段,就像魯迅看到的電影片段一樣.這只是魯迅轉意從文的一個小插曲,插曲的存在有它存在的價值.它的價值在於它使魯迅看到中國的土地上還沒有一條讓麻木冷血的「龍的傳人」走的思想之路.這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讓真熱慕於醫科的魯迅知道廣漠的赤縣雖有繁星般眾多的炎黃子孫卻走不出一條能禦敵富強的民族之路.堂堂華夏大地缺的不是走路的人,而是缺能走出路的人.所謂能走出路的人指那一些人呢?魯迅就是能在沒路的地上走出路的人.在那個人且相食外憂內亂的時代何曾少過欲救中國於水火之中的熱血愛國者,魯迅是最具代表性的愛國「憤青」.稍接觸過魯迅文學的都知道魯迅在熱血青年時代去了小日本仙臺學醫.學的而且是骨骼學.那時的魯迅天真地認為醫道能救死扶傷就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那個時代的愛國「憤青」都很天真.總以為學醫就能就中國人民救廣漠的赤縣.所以從醫之路成了那個時代愛國者的明智抉擇.魯迅也隨了波逐了流到了日本研究人的206塊骨頭.忒天真無邪的.但中國的土地上沒能讓他們走出一條活路.當魯迅不經意地看到日本崽屠中國人的記實電影時他犯懵了.那一可的他才渙然冰釋醍醐灌頂,人走多的地方不一定就有路,沒有針砭的路是不可能在中國廣漠而荒蕪的土地上走出來的.學醫的中國「憤青」多如麻,但醫者是不能在中國的土地上走出一條救國圖存的路的.中國人的病不在肉體上,而是在思想上骨子裡.只可惜魯迅看到的是主觀上的骨子病,他天真地認為治好了中國人骨子裡的病中國有就有骨氣了.他錯了,錯得徹底!如果他還一如既往執迷不悟地幻想在中國滿目蒼痍的土地上走出一條拯救中國的醫學道路,那麼他錯得愚昧極了.那一段小插曲讓魯迅知道地上本沒有路人走多了也不一定成為路,人走多了可能成為溝讓那時代的話中國人越走越深越走越不能自拔.他毅然拋棄了和藤野先生深不可測的友誼棄醫從文.他真正認識到中國人的劣根長在思想上而不是肉體上!

  當《狂人日記》驚世之篇在一位曾致力於醫學的文人筆下生花時,麻木的中國人你望我我望你,回到家也自戀地照鏡子.這些人怕了,怕魯迅寫的狂人就是自己.當《孔乙己》轟隆於中國的上空時,麻木的中國知識分子膽顫了心驚了,你看我我看你,「孔乙己到底是誰?難到是我嗎?」這樣的問題成為了知識分子茶餘飯後之事.當《阿q正傳》成為家喻戶曉時,麻木的中國把「阿q」示為「至寶」.你阿q我阿q地互相打招呼.……魯迅還有很多很多讓人不寒而慄的著作,他的一生走在一條不是眾人都走的路.眾人在中國的土地上沒能走出路但他卻走出了.而且走得輝煌走得轟轟烈烈.現實的我們不能只抱著高考一條路,高考之路固然穩當,但走的人太多了,本有的路被走成了溝,後來者不再居上,高考的後來者面臨的是名落孫山.何不夢回魯迅之路,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走一條對社會有用的路!

同类文章
學黨史頌黨恩跟黨作文

學黨史頌黨恩跟黨作文

  我黨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為人民服務。小編收集了學黨史頌黨恩跟黨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學黨史頌黨恩跟黨  許我們都是同時代的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安定富裕的社會裡,我們不懂得什麼是戰爭,什麼是苦難.從小黨在我心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每當英雄人物的出現我們總是很興奮,似乎看到了曙光,看到了
有關故宮的寫景作文

有關故宮的寫景作文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時稱紫禁城。小編收集了有關故宮的寫景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故宮  今天,我們去了故宮。  我們進去的時候,我聽見一旁的導遊說,北京的故宮舊時稱為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建的,一直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就是1420年才建成,一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住過,果
難忘的故宮之旅作文800字

難忘的故宮之旅作文800字

  說起美麗的故宮,每個人都很熟悉。小編收集了難忘的故宮之旅作文800字,歡迎閱讀。  第一篇:難忘的故宮之旅  這天,陽光明媚,我們一家人去遊北京故宮博物院。爸爸安排的參觀路線是先由天-安-門進,然後從北門出。  故宮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古代建築物,共有九千九百九十間半房間。真是太厲害啦!  
閱讀讓我成長初二作文

閱讀讓我成長初二作文

  閱讀,在迷途中為我指引方向。閱讀伴隨我成長,帶領我走向成功的彼岸。小編收集了閱讀讓我成長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閱讀讓我成長  閱讀使我認識了世界;閱讀是我開闊視野;閱讀使我的生活五彩繽紛;閱讀使我成長。  一顆流星劃破了夜空,桌邊的燈光依舊亮著,我沉浸在書的海洋裡,與主人公共歡笑,
我的競爭對手五年級作文

我的競爭對手五年級作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對手,有學習對手,有書寫對手。小編收集了我的競爭對手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我的競爭對手  開學這麼多天了,班上的學生我也逐漸了解了一部分,我很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學習上的競爭對手,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他就是賈天宇。  賈天宇寫的字很好,當然我的字也不錯,我們決定比一比
感謝競爭對手作文精選

感謝競爭對手作文精選

  對手,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永遠都是與我們相對立的,似乎它就是我們眼前的障礙,小編收集了感謝競爭對手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感謝競爭對手  對手,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永遠都是與我們相對立的,似乎它就是我們眼前的障礙,學習中的競爭對手,希望和目標的爭奪者,有時甚至還給我們的人生道路帶來諸
魯迅中國魂的作文

魯迅中國魂的作文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小編收集了魯迅中國魂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魯迅中國魂  對於魯迅,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在祖國危難情況危急之時,勇敢的挺身而出,通過他卓越的寫作去抨擊反動派和帝國主義者,為了國家安危存亡,他不顧生命安全在戰鬥的邊緣,用筆桿子打造中
我讀魯迅作文範文

我讀魯迅作文範文

  魯迅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體會。小編收集了我讀魯迅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我讀魯迅  先生,你用你黑色的雙眸窺破黑暗,用堅強的筆桿撐起民族的脊梁,用深刻的筆調撕破虛糜的現實和歷史,洞開未來。你是民族魂。  讀《狂人日記》,瘋人囈語道出吃人真相。用病態的人反映病態的現實
勞動真快樂作文

勞動真快樂作文

  勞動是我們一生都需要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勞動真快樂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勞動真快樂  今天,吃完早飯,我和媽媽一起去買菜,買了很多菜。如:圓椒、白菜、肉、豆腐、雞蛋等等。  回到家裡,我開始幫媽媽洗菜,我鏗鏘有力地對媽媽說:「我要把菜洗得乾乾淨淨。」我在洗菜的過程中很快樂,因為我幫
勞動的滋味四年級作文

勞動的滋味四年級作文

  勞動是辛苦的,勞動是快樂的,這就是我品嘗到的勞動的滋味。小編收集了勞動的滋味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勞動的滋味  今天,我在家沒事幹我左看看,右看看,看見了吃飯的桌子很髒,所以為我打算幫媽媽擦桌子。  一開始,我提來半桶水找來一塊抹布,我把紅色的抹布浸溼,浸溼的抹布變得鮮豔無比,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