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圓月缺的作文
2025-01-22 14:15:09
【參考文章一:人生如月】
天上的月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了。最初的時候,它淡淡的,細細的,像是誰用橘黃的彩筆在湛藍的天幕上輕輕畫了一道,稱這時的月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漸漸地,它大起來了,亮起來了,在天空駐足的時間長起來了。這時的月便是一把鐮刀、一隻小船了。到了陰曆的十五,這月便圓圓的,大大的,亮亮的,似一隻玉盤、一面明鏡了。再後來,月由盈而虧,由虧而殘如一塊土豆、一塊頑石了。由纖弱而圓滿,由圓滿而虧殘,天上的月卻是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歲歲如斯。人生雖不儘是這般規律,但盈虧明暗卻是如影相隨,避不開,躲不開,無法拒絕的。
有時候,人逢吉時好運一帆風順,謀官則升遷,想錢便發財,真是心想事成萬般如意,原來平淡人生這時真如望月中天,亮麗圓滿了。此時,升官的不免滿面春風,發財的不免財大氣粗,即使評個職稱、當個先進或晉一級工資也會沾沾自喜,覺得優人一等。然而,花開自有花謝時,月圓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開之後便是謝,月圓之後即為缺。但人多鼠目寸光,有眼不識事物消長之理,得意便忘形,露出一副小人面目。人若能處順境作逆境之思,方不失為人本色,保持一顆平常心。為官者不必因權柄在手而頤指氣使、八面威風,有錢人不必因腰纏萬貫而妄自尊大、暴殄天物。如此立身處世待人接物,便無驕橫之氣、霸道之態,不至於蛻變為隱形之盜賊,衣冠之禽獸,於人於己於社會皆有大益。
有時候,人遭惡時厄運,常是壞事連連,處處不順,原本光明的人生忽然黯淡下來,如月牙一現,如雲遮殘月。身處逆境之中,或心灰意冷、悲觀厭世,或甘於沉淪、自暴自棄,或憂心如焚、白髮搔短,或牢騷滿腹、怨無天佑。其實,人若於月虧之日想到月圓之時,識得世事易變之理,即可於逆境之中志不衰、氣不餒、態不失,達觀以處世,寬心以養身,「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如此面對困厄,必不會怨天尤人蹉跎歲月,必不會奴顏婢膝玷汙人格,必不會見利忘義為虎作倀。
人生如月,皆有陰晴圓缺,我們大可不必顏隨勢改,氣逐時移,得志時趾高氣揚,失意時垂頭喪氣。我以為,無論順逆得失,都平靜的接受世界,從容地面對生活,這才是智者的活法。
【參考文章二:月圓為滿,月缺亦美】
我們愛圓月,我們也愛缺月,因為圓月缺月本是同一個月亮。人生之牆,即使剝落了一些琉璃,坍圮了幾段瓦礫,亦是明淨如月。
列夫·託爾斯泰說:「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與陰影構成的。」其實,光明與陰影不是根本對立的,且看殘月彎彎,那光明與陰影的共生共逝,共依共存,不是如此的美麗嗎?
看那陰陽輪轉,莊子心中有一輪殘月。你飽讀詩書,你逍遙於天地之外,心中懷藏濟世的豪情,昂歌長嘯,臨泉賦詩。國君次你車馬、黃金,你都婉言謝絕,為何?他們不接:莊子空懷滿腹經綸,為何不入朝為官?他們不知,這是你的殘月,逍遙為陽,入仕為陰,甚至我聽到你心中泠然的聲音:或許世間紛繁蕪雜,我只要這自然地雨膩雲香;或許入仕平步青雲,我只要蝶舞徜徉姿態,或許才能包容萬物,我只要這殘缺靜美如初。
好一種生命的姿態,好一種高潔的獨奏。
水初靜,風過,吹皺一池春水;花本豔,雨下,零落成泥碾作塵。期待,期待一切曾期待過的;讚揚,讚揚一切讚美過的。風本無心,雨本無形,卻為生命帶來了殘缺,帶來了陰影之美。
難道「留得殘荷聽雨聲」不美嗎?難道「波神留我看斜陽,喚起粼粼細浪」不令人感嘆嗎?我想人生本無完滿,殘缺是美。正如季羨林說的:「每個人都期望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人生是完滿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是啊,不完滿才是人生。正如沈從文在信中寫道:「這兒的荷花真好……你若能來……」
可他卻處於勞改中,不卑不亢,帶著不完滿的人生上路。於是先生信中有了一個近乎完滿的湘西世界。
月圓為滿,月缺亦美,那個缺月,想必是「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淨土掩風流」的瀟湘妃子吧?惹人愛憐,才氣滿身,卻在悲苦中香消玉殞。那缺月,想必是在地壇中苦苦思索的史鐵生吧?在最狂妄的年紀卻失去了雙腳,然而卻又用筆喚醒了沉睡的靈魂。
那缺月,必是一脈悠悠的歲月,必是一份縷縷的年華,必是一段詩意盎然的旅程,平平仄仄不斷。
我愛那輪月,在寂靜中踽踽獨行,月光燃起片片希望的綠葉,燃起躍動的靈魂,我聽到了來自蒼穹如黃鐘大呂般的聲音:人生多姿,月圓為滿,月缺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