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2019獨家觀點:秘書長談5G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勢
2025-05-16 02:59:08
今年初,在CES2019期間舉辦的拉斯維加斯「中國之夜」活動上,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組委會對CITE2019項目進行了全方位的推介,現場參與人數更是達到300餘人。春節剛過,CITE2019組委會秘書長陳雯海先生再次接受來自美國矽谷的記者採訪,並結合當下的產業熱點,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歷程進行深度解讀,並對未來的發展前景做出了相應判斷。同時,針對5G的發展提出了自己讀到的見解。
獨木難成林,合作才能共贏。CITE2019架起電子信息產業溝通的橋梁,向全球展現粵港澳大灣區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
拉斯維加斯「中國之夜」活動之後,矽谷的很多企業對CITE2019有很多期許,本屆博覽會將為產業界做哪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秘書長:CITE2019將於今年的4月份在深圳召開,今年已經是第七屆了,博覽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旨在反映中國在電子信息領域最新的產業成果和應用,同時也把一些最具前瞻性的行業熱點話題,以及具有行業風向標示範作用的產品和技術在博覽會期間進行有效的推廣。同時,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些市場需求將給予充分體現。一個月前我們在拉斯維加斯做了市場推廣,從收到的反饋看,業界反響強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我有兩點感觸,一是全球電子信息行業,特別是美國西海岸的一些產業人士,對中國市場尤其是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非常感興趣。二是電子信息行業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大家對中美兩國之間的技術創新,包括科技領域的合作頗為關注。這是因為目前的一些前瞻性的科技創新需要大家的共同協作。俗話說,獨木難成林,在全球一體化的產業鏈中,哪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獨立,只有協作才會有更好的創新。電子信息行業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創新引領,因此,中美兩國之間的科技創新與合作的潛力很大。我們對CITE2019進行國際化推廣,就是希望能為中美兩國電子信息領域的專業人士的不斷深入的合作與創新做一些貢獻。同時,也希望能夠把基於大灣區進入中國市場的需求和機會傳遞給全球的產業人士,讓產業之間有很好的匹配,一方面滿足市場本身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需求的引領來促進產業的發展。
CITE2019將為產業界提供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讓太平洋兩岸的科技人員可以開展深度合作和交流。同時,我們也希望藉此可以把中國特別是深圳的創新產品和技術推向世界。美國矽谷是全球的科技創新中心,深圳素有中國矽谷的美譽,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潛力巨大,大家優勢互補,發揮各自的優勢,利用疊加效應達到合作共贏。CITE2019要把這些信息傳遞出去,促成更多的產業合作機會。
電子信息產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並處在發展高速發展階段,未來前景可期。
現在,中美兩地的這些人也非常關注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的一些發展趨勢,您可以跟我們來談談中國電子行業當今的現狀嗎?
秘書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後更是駛入發展快車道。40年來,引領我們產業發展的基礎是電子製造業,該行業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最高的年增長率曾超過30%。從2017年已經公布的全行業市場數據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8%,增速比2016年加快3.8個百分點,仍然是兩位數的增長。可以說,在中國所有行業中,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屬於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
同時,電子信息產業在中國也是第一大支柱產業,這是毋庸置疑的。我想這也是時代發展的結果。站在2018的收尾展望2019、2020年的電子信息產業,我認為整個行業將呈現出更廣泛、更健康的發展態勢。為什麼這樣說呢?第一、電子信息仍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周期中。就規模和速度而言,這個行業不可能一直以20%—30%的速度高速發展,但是百分之十幾的發展速度在同行業甚至全球而言,都是一個發展很快的產業。第二,電子信息產業是基礎性行業。這個產業已經從原來的一個單獨的支柱性產業轉變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為什麼是基礎性行業呢?一是電子信息行業本身就是個很好的行業,它是一個自成體系的行業,比如我們用的手機、電視機、家電,都是電子信息行業本身自成體系的代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產業鏈日漸完備。還比如,鋼鐵、紡織,包括我們的新聞媒體,這些傳統的、新興的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電子信息技術的支持。可以說,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著我們身邊的諸多產業,電子信息行業的技術支撐作用非常關鍵。基於這方面的考慮,我認為,我們應該對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要報有一個很好的預期,電子信息產業的未來將有一個更美好的前景。
就當下市場看,尤其是基於幾個熱點話題,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5G,所有的一切都是基於電子信息行業的科技創新,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廣泛應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好。
5G事關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應用創新為先導,加快建設產業生態鏈。
5G是當下的熱點話題,您認為5G將為我們帶來哪些新的機遇或挑戰?我們要如何應對?
秘書長:5G在中國是個熱點,在全球同樣是大熱點。特別是大家極為關注的中美之間有關5G標準的博弈,很多事情都是圍繞5G展開的。站在目前的角度,有關5G我可以談三點看法,第一,5G是未來高技術競爭的一個熱點,是一個行業內高技術的競爭點。我說的競爭的是一個全球方面的競爭,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5G涉及到一系列的高技術,從晶片到方方面面,包括軟、硬體等,這是一個高技術融合的產業。因此,企業間既有技術競爭也要有廣泛的深度合作。
第二,5G事關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5G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大的競爭和關注,主要是因為5G現在已經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個基礎設施,如果說1G、2G、3G、4G解決了人與人之間(P to P)的信息傳遞。5G要解決的是什麼呢?與1G、2G、3G、4G不同,有了5G這個基礎設施,它一方面要保證P to P的信息傳遞,同時,更多地還是提供了P to M(人與物或機器)之間的信息傳遞,還有一個就是物和物(M to M)的信息傳遞,這將是以幾何量級增長的信息傳遞。有了這個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等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等話題才有了實現的基礎。
第三,目前5G還處在商用前的準備階段,技術領先性尤為關鍵。從理論到實踐過程中,你的理論和技術是否滿足市場需求,需要時間去反覆試驗和驗證。技術創新需要大膽地去實踐,只有在應用中不斷地進行技術和產品的迭代,才能把應用做得更好,更具人性化,這是在開始商用階段。5G若真正達到成熟商用,這期間還會有一個轉化過程,業界普遍預計可能發生在2020年到2025年之間的某個節點。
對於5G這樣的新生事物,我認為,第一,我們要大膽的去應用。第二,我們還要有耐心去接受技術和市場迭代的過程。第三,如果5G是一個基礎設施的話,我們更多的在基礎設施到位以後,還要再把基礎設施之上的一些行業應用今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些應用創新應該是從事信息服務的專業人士的主要工作,這是一個更長期的過程。
有關5G,我還有這樣的呼籲,5G的應用和應用創新,需要整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共同去建立一個應用生態,在這樣的生態體系下,大家相互協同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很多人認為,中美兩國在5G的發展上屬於齊頭並進,您是怎麼看待當下中美之間的競爭?未來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熱點?
秘書長:坦率地說,美國的技術領先性不用懷疑。但中美雙方各自的優勢點不一樣。美國在基礎領域尤其是核心技術上具有領先性。華為公司在5G上做的很好,在有些核心的技術上大家是互補的。5G是一個大的生態,是一個大的產業鏈,有競爭也會有合作,大家要做各自有優勢的環節,應該是平等的合作夥伴關係。通過協同和良性的競爭,加強合作,提升效率,這才是產業應有的態度。在科技創新領域,未來很難說誰能壓倒誰,合作才能共贏。對於5G這樣長的一個產業鏈,很難做到一家獨大,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優勢領域不一樣。我想應該這樣看待5G當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