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及系統與流程
2023-05-30 09:25:56 1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如今,一個項目往往需要多部門多團體協同完成,參與人員眾多、分工複雜、反饋信息量大。在參與協同任務時,傳統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法通常有兩種方式,即同步協同方式或異步協同方式。日常社會中的同步協同方式往往是面對面溝通:例如開會討論。其它同步協同方式包括電話、視頻會議、簡訊、即時通信軟體、辦公自動化軟體OA等方式。當異步事件——例如設備故障發生後,對於同步協同的變更也往往只能有上述方式進行。由於互動方式的局限,無論是面對面溝通還是遠程溝通,協同的雙方或多方無法在溝通中方便、清楚地進行信息的交互。
上述缺陷歸因於傳統網絡即時通信平臺的局限,在互動中只能發送語音、文字、圖片、文件、定位信息等基礎語料素材,在協同時需要大量的鬆散素材組合進行,例如文字配圖加語音等,並且與參與協同的雙方或多方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未必相當,特別是對某些概念的不同解釋等可能造成歧義,往往很難實現比較聚焦的主題交流,溝通的效率和效度相當低,同時增加了溝通成本,導致項目不能按預期目標完成,造成人力、財力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旨在提供了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及系統,可以提高項目作業中的溝通效率,減小各類協作項目中多方參與協同任務的成本。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創建一個協同任務,並將協同任務的參與各方拉入會話;
S2:根據協同任務的不同,創建一個或多個網絡動態甘特圖;
S3:參與協同任務的各方通過在用戶終端上操作網絡動態甘特圖中的各控制項與參與協同任務的其它人進行交互。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是在網絡動態甘特圖的基礎上進行的互動,將協同任務中某一方的操作結果通過網絡實時地反饋到其它協作團隊或個人的終端上,以實現方便快捷的社會協同,而且互動的結果會被協作方實時地感知到,所以參與協作任務的用戶可以在自己的終端前面通過操作網絡動態甘特圖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計劃從制定、落實到反饋、變更等的全生命期的協同功能。
可選地,所述S1包括以下步驟:
S11:設定協同任務的總體目標、屬性、說明;
S12:將協同任務分解為一個或多個子任務,並指定每個子任務的執行方和責任方;
S13:設置協同任務的起始時間、終止時間、觸發條件;
S14:存儲信息。
可選地,所述S3包括以下步驟:
S31:參與協同任務的各用戶通過用戶終端進行討論;
S32:任務的責任方進行任務的落實確認;
S33:任務的執行方進行執行反饋。
可選地,所述S1中的網絡動態甘特圖具有與用戶交互的操作界面,用於將參與協同的各方的操作結果實時地反饋到參與協同的其它各方。
可選地,所述S3中網絡動態甘特圖的操作包括網絡動態甘特圖的創建、添加、刪除、修改、查詢、反饋的一種或多種。
可選地,所述S2中的協同任務包括同步協同任務、異步協同任務、多方協同任務的一種或多種。
可選地,所述S33中若執行反饋的結果合格則由任務的責任方確認任務完成;若執行反饋的結果不合格則由任務的責任方進行任務變更或重組織。
可選地,所述S31中參與協同任務的各用戶對協同任務的討論方式包括公告、通知、轉發、廣播、附加文件數據、統計分析、加密解密以及籤名的一種或多種。
由上述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在溝通中能方便快捷地進行協同,從計劃的在線討論、任務分解、落實確認、執行反饋到變更、重組織等過程,全程由網絡動態甘特圖實現,既提高溝通效率,又減少了協同成本。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系統,包括應用伺服器、數據伺服器和至少一個個人用戶端;
所述應用服務端用於發布協同任務並發送邀請到參與協同任務的個人用戶端,以及接收個人用戶端對網絡動態甘特圖的反饋信息並將反饋結果即時更新到所述數據伺服器中;
所述數據伺服器用於協同任務相關的用戶信息、任務文件信息以及網絡動態甘特圖的存儲,並將個人用戶端需要交互的最新信息轉發至應用伺服器;
所述個人用戶端用於通過連接至應用伺服器與參與協同任務的其它個人用戶端進行交互。
可選地,所述個人用戶端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電視、筆記本電腦以及虛擬實境交互終端。
所述協同任務中使用的個人用戶端的選擇範圍非常廣泛,現代的VR/AR,即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的各種交互終端如VR眼鏡,手勢識別技術均可以用在本發明的互動方法中。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系統,可以大大提高溝通效率並降低協同成本。使用最簡單的系統架構,達到了溝通中方便快捷地進行協同的目的。計劃的在線討論、任務分解、落實確認、執行反饋均能夠簡單方便的在網絡動態甘特圖上實現,既提高溝通效率,又減少了協同成本。
在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系統中,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發起任務協同,參與到互動系統中的人既可以是發起方,也可以是協同方;互動系統中的任務可以分解,形成自相似的可嵌套的子任務,即每一個任務都可進一步分解;由於協同任務存在委託關係,所述委託關係是指委託和受託的關係,實際上是社會生活中的契約關係的體現。協同發起人提出協同請求,響應方存在協同的義務,例如:共同制定計劃、進一步分解任務、推進執行、過程匯報等。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系統中每一項任務都可以附上相應的合同內容並可加上雙方的電子籤名(章),即為一個強社交關係耦合,比之現在基於各種即時通信平臺,例如QQ或Facebook的鬆散社交關係,本發明提供的緊密圍繞社會契約形成的協同更有強制力,成為社會協同的新模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在所有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類似的附圖標記標識。附圖中,各元件或部分並不一定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
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1所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的流程圖;
圖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2所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的流程圖;
圖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3所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的流程圖;
圖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4所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系統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因此只是作為示例,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說明,本申請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發明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所理解的通常意義。
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了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如圖1所示,實施例一包括以下步驟:
S1:創建一個協同任務,並將協同任務的參與各方拉入會話;
S2:根據協同任務的不同,創建一個或多個網絡動態甘特圖;
S3:參與協同任務的各方通過在用戶終端上操作網絡動態甘特圖中的各控制項與參與協同任務的其它人進行交互。
項目中任意用戶提交工作計劃後,由項目發起人創建一個協同任務,並將項目有關的人員拉入同一個協同任務會話中,本實施例中項目發起人創建的是一個僅需要一個工作組完成的簡單短期計劃性任務。此種任務可通過單一網絡動態甘特圖的方式呈現給所有參與任務的各個用戶,參與到任務的用戶可以在各自的終端上對任務的網絡動態甘特圖進行操作,操作後網絡動態甘特圖的變化會即時反饋到所有參與任務中的各個用戶的個人用戶端上。
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S1還包括以下步驟:
S11:設定協同任務的總體目標、屬性、說明;
S12:將協同任務分解為一個或多個子任務,並指定每個子任務的執行方和責任方;
S13:設置協同任務的起始時間、終止時間、觸發條件;
S14:存儲信息。
所述S13包括但不限於設置共享的文件(夾)和數據、任務消息(群發或點對點)、公告、會議室交互信息、參與者(委託方、協同方、執行方、檢查方、匯報方、匯報頻度)信息、提醒策略、任務的考核指標、交互表單及附件、協同的決策策略信息(例如:權力制約屬性為獨裁制還是民主制)、訪問控制信息、數字籤名、狀態信息(例如:任務暫停、恢復、終止、需變更)。
根據項目中的任意工作計劃,由項目發起人創建一個協同任務,並將項目有關的人員拉入同一個協同任務會話中,本實施例中項目發起人創建的是一個需要多個工作組協同完成的長期計劃性任務。此種任務先由項目發起人設定協同任務的總體目標、協同任務屬性和簡要說明,將協同任務分解為多個子任務後為每個子任務建立不同的網絡動態甘特圖,最後確定每個子任務的內容、執行方、責任方、起止時間以及需要的協同方。任務分解後會由系統發送給各個子任務的執行方、責任方以及相關的協同方,子任務的執行方和責任方收到各自相關的子任務後可通過個人用戶端查看其詳細內容、起止時間。執行方收到任務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安排對任務的起止時間進行變更,變更的結果體現在網絡動態甘特圖上。此時該子任務的責任方和協同方的個人用戶端會彈出提示,表明該子任務的執行方已對此任務的起止時間進行了變更。若該子任務的協同方以及責任方同意此變更則通過確認修改按鈕將網絡動態甘特圖的時間節點的變化做出確認後通知項目發起人。如果該子任務起至時間的改變涉及多個其它相關子任務的時間節點變化,則由項目發起人選擇是否發起整體項目變更協同,最終由項目發起人將變更後的結果存儲至數據伺服器。若協同方及責任方不同意此變更則可通過拒絕按鈕將網絡動態甘特圖的時間節點退回至修改前的初始設置,並附加拒絕理由,該拒絕理由會即時反饋到任務執行方的個人用戶端上。
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了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如圖3所示,在實施例二的基礎上,所述S3還包括以下步驟:
S31:參與協同任務的各用戶通過用戶終端進行討論;
S32:任務的責任方進行任務的落實確認;
S33:任務的執行方進行執行反饋。
所述S1中的網絡動態甘特圖具有與用戶交互的操作界面,用於將參與協同的各方的操作結果實時地反饋到參與協同的其它各方。
所述S2中的協同任務包括同步協同任務、異步協同任務、多方協同任務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S3中網絡動態甘特圖的操作包括網絡動態甘特圖的創建、添加、刪除、修改、查詢、反饋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S33中若執行反饋的結果合格則由任務的責任方確認任務完成;若執行反饋的結果不合格則由任務的責任方進行任務變更或重組織。
所述S31中參與協同任務的各用戶對協同任務的討論方式包括公告、通知、轉發、廣播、分享文件、統計分析、加密解密的一種或多種。
項目中任意用戶提交工作計劃後,由項目發起人創建一個協同任務,並將項目有關的人員拉入同一個協同任務會話中,本實施例中項目發起人創建的是一個需要多方協同完成的長期計劃性任務。此種任務先由項目發起人設定協同任務的總體目標、協同任務屬性和簡要說明,將協同任務分解為多個子任務後把每個子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工作組,確定任務的委託方、協同方、執行方、責任方以及檢查方(任何一方均可發起任務協同)。為每個子任務建立不同的網絡動態甘特圖,最後確定每個子任務的內容、執行方、責任方、檢查方、協同方、起止時間以及子任務相互之間的觸發條件。各工作組得到各自的任務後可依據任務內容對各自子任務的網絡動態甘特圖進行添加、刪除、修改、查詢、反饋等操作。在創建任務後的討論環節中,所有不同工作組參與協同任務的相關人員互動的內容均體現在一張網絡動態甘特圖上,簡單而直觀,規避了因即時通信軟體鬆散溝通造成的誤解以及時間利用效率低下的弊端。
任務分解後會由系統發送給各個子任務的協同方即子任務的執行方和責任方,子任務的執行方和責任方收到各自相關的子任務後可通過個人用戶端查看其詳細內容、起止時間、計劃投入的成本、任務的協同方、任務的觸發條件、任務的依賴性、前置任務、後續任務等多種任務信息(可選的任務信息還有共享的任務文件、任務消息、公告、會議室安排等)。
子任務的執行方收到協同任務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安排對協同任務的起止時間進行變更,變更的結果以及變更後觸發的對其它子任務時間節點的相關變化均體現在網絡動態甘特圖上,一般應附加其作出此變更的理由。進行該協同任務的其它工作組的子任務執行方此時的個人用戶端會彈出提示,表明某一工作組的子任務執行方已對此協同任務的起止時間進行了變更。
若其它工作組的子任務執行方認同此項變更則通過確認修改按鈕將網絡動態甘特圖的時間節點的變化做出確認後通知相關工作組的責任方、檢查方等協同參與方做最終確認後並存儲至數據伺服器。
若其它工作組的子任務執行方不認同此項變更則可通過退回修改按鈕將網絡動態甘特圖的時間節點退回至初始設置,並附加退回理由。該退回理由會即時反饋到對任務做出變更的執行方的個人用戶端上。
根據任意子任務的時間節點,子任務執行方可按日報或周報的形式將任務進行進度和相關任務參數、損耗等反饋到網絡動態甘特圖上,子任務檢查方可在網絡動態甘特圖上確認或發起線上會議或僅針對該子任務執行方進行點對點溝通,具體溝通子任務執行情況。當任意子任務完成後,子任務執行方在網絡互動甘特圖上標記子任務完成,由子任務檢查方確認後方可觸發其它相關子任務的進程。
此外,子任務責任方查看到項目其它的問題如:資源投入周期、資源的協調及預算、核算等也可發起多方線上會議進行討論。
根據上述實施例一、二、三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方法,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了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系統,如圖4所示:
包括應用伺服器、數據伺服器和至少一個個人用戶端;
所述應用服務端用於發布協同任務並發送邀請到參與協同任務的個人用戶端,以及接收個人用戶端對網絡動態甘特圖的反饋信息並將反饋結果即時更新到所述數據伺服器中;
所述數據伺服器用於協同任務相關的用戶信息、任務文件信息以及網絡動態甘特圖的存儲,並將個人用戶端需要交互的最新信息轉發至應用伺服器;
所述個人用戶端用於通過連接至應用伺服器與參與協同任務的其它個人用戶端進行交互。
可選地,所述個人用戶端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電視、筆記本電腦以及虛擬實境交互終端。
所述協同任務中使用的個人用戶端的選擇範圍非常廣泛,現代的VR/AR,即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的各種交互終端如VR眼鏡,手勢識別技術均可以用在本發明的互動方法中。
在一個典型的網絡軟體開發項目中,利用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於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互動系統建立項目及協同任務按以下方式進行:
由項目發起人建立協同任務,並將承擔相關子任務的部門(系統開發部、接口開發部、前端開發部、資料庫開發部、測試部、檢測部)以及部門中參與項目的人員名單拉入協同任務中成為項目中的註冊用戶。
將項目分解為如下各子任務:子任務1:項目組全體溝通會、子任務2:架構設計、子任務3:接口及交互協議、子任務4:UI設計、子任務5:UI實現、子任務6:資料庫設計、子任務7:資料庫封裝、子任務8:開發環境、子任務9:API封裝、子任務10:前端交互實現、子任務11:測試、子任務12:部署、子任務13:公測、子任務14:密集改進、子任務15:上線。
根據子任務的數量及內容創建網絡動態甘特圖,並設置每個子任務的詳細內容、起止時間、任務周期、計劃投入的成本、任務的協同方、任務的觸發條件、前置任務、後續任務等。如子任務3的接口及交互協議、子任務10的前端交互實現、子任務12至子任務14的部署、公測、密集改進均需要甲方配合協同完成;子任務4的UI設計需要市場部配合協同完成。
具體操作建立協同任務時,後臺伺服器與個人用戶端進行通訊,解析個人用戶端對於建立協同任務的請求,並獲取建立數據伺服器中的數據,並將數據傳輸到個人用戶端進行顯示。
用戶加入系統後,項目成員可以根據修改網絡動態甘特圖的方式提交對項目計劃的意見到項目發起人,最終由項目發起人提交項目計劃到系統,系統自動發送「項目計劃已建立」提醒給所有項目成員即任務執行方和任務責任方。所有項目成員均可查看計劃詳情。
項目發起人發起協同任務後,系統會發出具體的協同任務信息給任務執行方,任務執行方接收到信息後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給自己設定具體的提醒事件,同時也會接收到發起者設定提醒事件的系統信息。
在項目隨時間推進過程中,子任務執行方可對當前執行的子任務在網絡互動甘特圖上進行標記與並與當前子任務的責任方或其它子任務執行方進行互動,子任務執行方在進行網絡動態甘特圖的修改時可能觸發其它子任務的時間節點:如果在規定事件及時間內完成,子任務執行方可向該子任務責任方發出完成確認申請;如果在規定時間後完成或未完成,子任務執行方可向該子任務責任方發出超時完成或未完成確認申請。由該子任務責任方選擇是否啟動變更協同或觸發的其它後續流程。
所述子任務的執行方在個人用戶端上對網絡動態甘特圖申請變更操作(例如申請修改考核指標)尚未得到最終確認時,其變更只是用於表達本方意見,參與子任務的其他各方同時對所述網絡動態甘特圖的操作可能執行掛起等待,直到滿足任務的權力制約策略(如決策者同意該變更)則變更生效。
所述子任務的具體的變更請求、確認流程由互動甘特圖中該任務的協商機制決定,這樣的權力制約機制決定了任務變更的流程(確認變更並存儲),例如獨裁制(單方面決定-告知協同方-固定變更並執行)、民主制(多方同意才能最終確認)等。
另外這些協同不一定是針對某項目,更不限於任何管理架構,可以擴展到社會協同的所有領域,個人之間的鬆散應答協同也包涵在內,比如訂票、配送、訂閱推送等可能存在委託、提醒或過程狀態反饋等,或者協同發起人和響應人認為必要的任何情形,甚至「發起人」和「響應方」都可能是同一個人,例如制定個人計劃、設置朋友生日提醒,從計劃的制定到執行、反饋(標註)、變更、放棄等都是由一個人完成,不需要其他人知悉。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的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