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萬元哪不同? 電飯煲加熱結構科普
2025-05-31 16:39:10
人分三六九等,鍋有十百千元,上周小米出人意料的發布了電飯煲後又公布了出人意料的999元官方售價,這可讓習慣了小米式性價比的網友摸不著頭腦了,為什麼均價最低500多元的IH電飯煲被小米用999元的售價去定位?這背後隱射的是為什麼壓力式IH電飯煲售價如此之貴,也有同樣是煮飯為什麼有的鍋只賣百元、而日系動輒近萬的思考。今天我將帶大家理一理思路,科普不同價格電飯煲的結構差異。
在介紹不同價位的電飯煲之前,我們先來大致了解電飯煲的技術賣點。從小米公司為網友的科普中不難看出,加熱方式(加熱盤、IH)、內膽工藝(什麼什麼斧,什麼鐵材質、什麼塗層工藝)多段加熱程序(大米中澱粉得吸水、糖化、糊化等過程需要不同的溫度才能達到非常好的)是高端電飯煲最濃墨重彩去宣傳的技術賣點,因此這些地方無疑是可以體現出產品差異的。
不同加熱方式的差別
既然如此,咱們就從百元電飯煲開始看起,逐一來了解不同價位電飯煲都採用怎樣的結構原理。首先是大眾最愛,百元或者說1-200元級別電飯煲,這種電飯煲在商品詳情頁中很少會提及加熱方式,更多的內容是營銷話術,原因或許是再怎麼描述的高大上用戶也不會過多研究,真正被仔細琢磨的多是500元以上IH電飯煲。
——盤式加熱電飯煲————
加熱盤從底部為整個電飯煲內膽加熱
宣傳資料中它們都在盡力說均勻加熱,但黃晶陶瓷內膽的導熱性只是入門級
當然,我們依舊可以從百元電飯煲的商品頁面中找到一些關於加熱技術的介紹,比如美的FD409的QA部分,有文字內容描述這臺售價180元左右的電飯煲採用發熱盤加熱,奧克斯69元電飯煲商品資料中也有一張宣傳圖證明它是通過底部的加熱部件進行加熱。那麼問題來了,這種加熱結構在底部的簡易電飯煲可以保證3-4L容量內膽中每一粒米飯都能均勻受熱糖化、糊化嗎?如果你用過此類電飯煲,或許碰到過外壁米飯略幹而頂部還泛著水汽的情況。
為了減少消費者的疑慮,加熱盤式的電飯煲品牌會告訴你,他們產品的內膽具有高導熱特性,而且還能夠對鍋內蒸汽進行循環利用加熱,然而這種鋁合金內膽能夠為你平衡內膽不同區域熱量的能力並不出色,所以在加熱盤式普通電飯煲與IH電飯煲之間,還有一些其他的技術變種想要解決加熱不均勻的問題。
——立體加熱電飯煲————
在盤式和IH之間存活的「立體」加熱結構
為了解決加熱不夠均勻的問題,部分加熱盤式電飯煲優化了加熱盤面積,得以覆蓋到更多的內膽區域去加熱。另外一點,這類相對高端一些的電飯煲開始使用厚球釜內膽,通過更好材質的內膽達到提升膽體導熱性能的優勢,使之比普通內膽的導熱速度和均勻性得到加強。此外,在100-400元價位段中還有一些國產電飯煲使用球形加熱盤配合遠紅外內膽的結構,不管哪種技術形態,它們都是在加熱盤覆蓋內膽面積以及內膽的加熱均勻性上做改進。
在價位提高到500以上後,終於可以接觸到高端產品中主流技術的IH加熱電飯煲了,IH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加熱盤覆蓋不均勻而生。IH這個英文縮寫各位可能不會陌生,儘管或許你並不知道它的含義,但IH兩個英文已經火遍了高端電飯煲圈。
IH是英文induction heart的縮寫,既電磁加熱,核心原理咱們不深入挖掘了,一個在百元電磁爐上就普遍採用的加熱技術也並沒有什麼高科技元素了,IH是一項非常普及的為金屬加熱的技術。
——IH加熱電飯煲————
IH電飯煲從技術層面解決內膽的整體加熱問題
採用IH加熱的好處是金屬線圈比加熱盤更容易塑性,因此電飯煲的加熱源不僅可以設計在內膽底部,甚至內膽側壁都能完全被IH線圈所覆蓋,由此一來,即便沒有導熱能力廣受認可的鑄鐵內膽也能夠達到近似於整個內膽同時加熱的效果,畢竟內膽已經被加熱線圈完全包裹。這種結構下,無論內膽中的大米放入多少,它們都能在線圈與金屬內膽的作用下被均勻的加熱。採用這種技術加熱的電飯煲都可以稱作是IH加熱電飯煲,產品下至500餘元,高達近萬都採用了IH加熱技術,技術區別上,不同定位IH電飯煲會因為加熱面積、加熱火力、能否交叉加熱翻攪內膽大米而不同。
以500餘元的IH電飯煲為例,我看到的美的WFZ5099IH具備1200W最大加熱功率、內膽採用鈦金材質。對比同品牌2699元的FZ4001,宣傳資料可以體現的不同大致是多段IH線圈攪拌加熱、鈦合金內膽(或許是比599元鈦金內膽的金屬材質用料更多)以及能夠在補炊階段燜香米飯的微壓力調節功能,大致可以看成普通IH的威力加強版電飯煲,然而兩者間彼此差價卻高達5倍。
日系高端電飯煲擁有更加BT的全覆蓋IH線圈分布
同樣的,在日系2-3000元級別電飯煲中,也是通過這種更高工藝和塗層的內膽、更密集的線圈覆蓋和微壓力功能(有的電飯煲是通過聚攏蒸汽並在燜飯階段反向噴入電飯煲內讓米飯更糯)提升米飯的口感。除去他們各家獨有的內膽工藝外,不同品牌加熱方式和多段加熱溫控間並沒有明顯區別,至少各家產品的介紹文字中看不出有多大技術差異。
——壓力IH電飯煲————
加壓是為了在糊化階段更好的讓米粒充分發揮出甜度
最終,無論國產還是日系的優異電飯煲,他們都以壓力IH加熱作為技術方向,區別於IH電飯煲,這種結構的最大不用在於米飯糊化過程中,通過提升壓力將糊化過程的加熱溫度控制在104-106攝氏度之間,從而有益於米粒非常好的甜度和彈性的成型。至於為什麼是加壓到1.2個大氣壓和105攝氏度左右,這應該是自07年壓力IH電飯煲研發成功之後,日系品牌經過多年不斷驗證的非常好的測試結果,無論是各大日本品牌電飯煲還是國內的壓力IH電飯煲,他們都將壓力和溫度控制在接近1.2大氣壓和105攝氏度,這個技術特性上也沒有差異,彼此間的不同也是以內膽工藝和一些蒸汽等輔助的加熱方式為主。
為了對壓力、溫度達到精確地控制,電飯煲自然需要電腦溫控程序、傳感器等一系列元器件的支持,而且,在傳統電飯煲結構上承載更高的大氣壓,對電飯煲承壓能力也是個挑戰,壓力IH電飯煲因而難免要比普通IH型電飯煲更加昂貴。
這個昂貴並非沒有限度,例如上面我們推薦的三款壓力IH電飯煲,國內在售松下SPZ103售價高達12900元,但近似配置的日規機折合人民幣僅3388元,當然更低的還有小米,999元就能買來壓力IH產品。能夠確定的是,13000與3000元級別的松下電飯煲並沒有明顯的差異,而松下與米家的壓力IH間有IH交叉加熱使得米飯在鍋內翻轉速率的不同、自身溫控帶來的米飯口感調節空間有差別、最終米飯出鍋前蒸汽燜飯的結構有差異,或許還存在IH覆蓋面積的不同。
總結:至此,我們僅是為大家介紹了不同價位電飯煲的大致工作原理差異,至於為什麼相同的IH非壓力電飯煲可以做到500元到3-4000元售價區間、壓力IH有千元和近萬元的定價差異。各中原因或許有品牌方對自家優異技術產品的旗艦定位、稅費、多年不斷投入並分攤的研發成本、不同材質和用料間差價等等原因。
正如同電動牙刷有飛利浦/博朗/松下和其他品牌、手持吸塵器有戴森和其他品牌一樣,電飯煲也屬於高端產品高溢價的產品線。與選擇其他產品類似,相信消費者一定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做理性判斷。我相信500多元IH電飯煲就可以將大米的均勻加熱做到相對完善,我也相信日系動輒數千元的IH電飯煲可以把米飯的口感做到相對更好,然而你為這個「相對」付出多高的代價是需要自行量化的,對應這個市場也為你準備了足夠多近似技術卻定位不同的產品去填補消費需求。從根源上講,為了每天晚上才能回家吃且又不敢多吃一碗的米飯,怎麼權衡絕不僅僅是挑選電飯煲那麼單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