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機甲大師北部分區賽落幕 山東科技大學摘得桂冠
2025-05-15 01:53:10
5月27日,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 RoboMaster 2018機甲大師北部分區賽在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落下帷幕,這也是2018機甲大師賽三大分區賽的最後一站,來自山東科技大學的Smartrobot戰隊憑藉出色的機器人研發能力和團隊協作,奪得北部分區賽冠軍;而南部及中部分區賽冠軍分別為電子科技大學及東北林業大學。目前,全國共有包括中國石油大學SPR戰隊、哈爾濱工業大學I Hiter戰隊等在內的24支高校隊伍直接晉級全球總決賽。
賽制全新升級,考驗選手人工智慧實踐力
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是一個為青年工程師打造的全球機器人競技平臺。比賽中參賽隊伍分成紅藍雙方進行對戰,參賽隊伍需自行研發多種機器人以進行協同作戰,同時考驗著選手研發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其顛覆傳統的比賽方式、震撼人心的視聽衝擊力、激烈硬朗的競技風格,吸引了全球數百所高等院校和數以萬計的科技愛好者的關注和喜愛。
2018年全新賽季也帶來了新的亮點:比賽中新增哨兵機器人這一全新的全自動防禦機器人角色,其懸掛在基地機器人前方的滑軌上進行自動巡邏、自動辨識敵軍並執行攻擊,無須人手操控就能像守門員一樣守衛基地機器人。當哨兵機器人被淘汰,基地機器人會暴露出更多可被攻擊的裝甲板,可謂是全隊生死攸關的重要角色。
此外,賽制上新增了回血復活機制和升級機制:被淘汰的機器人只要被拖到己方復活區域,停留至限定的復活時間,就能通過復活機制起死回生。戰場中的機器人更可通過每分鐘的自然增長及擊毀敵方機器人增加經驗值,實現等級提升,帶來更多血量及傷害能力。
據RoboMaster技術總監楊碩介紹,每年RoboMaster的規則都會進行迭代升級,因此每一支隊伍都需要重新對機器人進行研發。除了能從整體上提高比賽競技性和觀賞價值,也對參賽隊伍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械設計、視覺算法、電控等多種技術缺一不可。今年哨兵機器人就需要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在視野中尋找對方機器人並跟蹤鎖定,大大考驗選手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方面的知識儲備以及實操技能。
他認為,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未來人們應該很快能夠看到類似RoboMaster比賽中機器人的自動巡邏機器人、自動物流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具備通過機器學習和視覺識別技術與特定應用環境中的物體或人交互的能力,並配合人完成特定的任務。
為全產業發現人才,為中國創新培養人才
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由大疆創新發起並承辦,目前已經成功舉辦四屆,RoboMaster已經從一個單純的機器人比賽成長為一個為青年工程師服務的機器人教育科創平臺、一個青年工程師展現自我和尋找自我的舞臺。除了機器人比賽自身,RoboMaster也在每年舉辦高中生及大學生機器人夏令營,讓更多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接觸到前沿科技。
RoboMaster賽事負責人高建榮說:「大疆希望將大賽打造為全球最專業的機器人賽事,利用產、學、研合作促進教育事業的更新,為機器人產業發現人才、為中國創新培養人才。年輕人可以在大學時代就接觸和實踐機器人學科的前沿知識,並且探索自己在人生規劃上的更多可能性。第一屆RoboMaster的參賽選手就有不少在畢業後投身到機器人研發的行業中,為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高建榮也表示,大疆最主要的核心競爭力正是大疆的「工程師文化」,強調技術驅動,並切身體會到追求卓越、百折不撓的工程師文化對社會和技術發展的強大促進力。因此大疆希望可以通過RoboMaster將這樣的精神傳遞到社會各界,讓青年工程師也能獲得社會的關注和認可,從而樹立起崇尚創造價值的導向。
打造文化IP,推廣工程師文化
為了向社會輸送工程師文化,大疆正將RoboMaster傾力打造成特色鮮明、充滿正能量的文化IP。 圍繞著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大疆已聯手國內外知名製作團隊打造了全國首檔全素人真人秀《超能理工派》、同名動畫《機甲大師》以及同名紀錄片《機甲大師》。三大影視作品以豐富各異的呈現形式,聚焦青年工程師的聰明智慧和實幹精神,讓他們成為社會的知識偶像。
其中,紀錄片《機甲大師》由RoboMaster及大疆傳媒聯合出品。攝製組深入校園,記錄參賽者在經歷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困難與抉擇。這部紀錄青年工程師成長的紀錄片目前正於騰訊視頻獨家熱映,播放量已突破千萬。
據了解,RoboMaster 2018共吸引了將近200支來自全球的隊伍參賽, RoboMaster 2018機甲大師賽將依照分區賽、國際邀請賽、復活賽、總決賽四個階段依次展開。南部、中部及北部三場分區賽已誕生了24支隊伍晉級總決賽,另有12支出線戰隊將與海外戰隊爭奪最後的8個總決賽名額。最終,32支隊伍將於7月24-29日會師深圳,角逐全球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