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年雜誌:汽車飛機夢60年後被中國人圓了!
2023-07-02 16:52:32 5
2016年3月,成立於1902年的美國著名科技雜誌《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在封面刊登了,一輛貨真價實的「會飛的汽車」。《大眾機械》曾在59年前就有此預言。不過讓這家成立117年的全球知名科技雜誌沒想到的是,讓人類完成這個美好夢想的竟然是來自於中國科技公司出品的億航184無人駕駛飛機。《大眾機械》這樣感慨到:「我們從1906年就開始寫各種飛行汽車的故事,這次,也許會真的不同。」
來自中國的億航184無人機登上美國權威雜誌《大眾機械》封面
《大眾機械 》這麼描述:「這是一個無人駕駛飛機,就像你在幾家院子通過遠程控制一架無人駕駛飛機,但只有這架擁有18英尺的翼展,大約5英尺高,有一個帶四點安全帶和空調的駕駛艙——真可謂為人類量身定製。」
對於人類的飛行夢想,這些科技界的大佬們最有資格發表看法。2006年創辦Terrafugia飛行汽車公司的Carl Dietrich說:「你已經聽到許多公司都在談論『飛行汽車指日可待』,但是五年前技術還不到位。」那現在有什麼新技術?高效的電動馬達,可以探測空中障礙物的傳感器,以及可以創建低空交通管理系統的軟體。特定的技術正在不斷演進與融合,用於製造人們可真正稱之為「飛行汽車」的交通工具,繼發明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之後,飛行汽車為人們帶來了更進一步的自由和便利。
Terrafugia飛行汽車公司的Carl Dietrich
2015年3月,天體物理學家及電視人Neil deGrasse Tyson在他的StarTalk節目中對Tesla電動汽車公司CEO Elon Musk進行了採訪,談到如何讓私人飛機變得大眾,Musk說,「必須要自動駕駛」。
Autopilot(自動駕駛儀)對於汽車來說可能是新面孔,但飛機早已採用這種方式飛行多年。一次典型飛行,如波音777的人為操作也常常僅控制飛機不到十分鐘。傳感器和軟體可以處理一切事情直到著陸。
事實上,飛機墜毀往往都是由於人為操縱導致的。「我們都是糟糕的司機,也是糟糕的飛行員,」美國杜克大學人類和自動化實驗室主任Mary Cummings說,她也是前F-18飛行員,目前正從事DARPA項目創建機器人副駕駛員,「我們越早自主研發飛行汽車,我們在道路和空中會越安全。」
億航的聯合創始人兼營運長嚴治慶認為,億航184是實現自動駕駛生態系統、杜絕人為失誤的一次飛躍。「天空基本上是一張白紙,」 嚴治慶說,「地面卻十分複雜。一隻狗可能跑上街頭,有的人或許要駛入主路而不是右轉。而在空中,解決這些問題變得非常簡單。」
在新型飛行汽車的演變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縮略詞:V2V(車對車通信)和SAA(感知與規避)。當它們同時工作時,每輛飛行汽車都是一個雷達收發機,獲取相關信息,如惡劣天氣或一座新的建築,與其他飛行器共建共享這些信息。嚴治慶說,當空中有成千上萬架億航184時,用戶的路線將進入一個集體隊列,當地控制中心將根據每架飛行器的電池續航時間規劃一個合適的路徑。「如果三、五年後再來看,我想這些飛行控制中心將無處不在,」他說,「我們將提供軟體,我們將提供技術,且我們極有可能會與政府合作,以確保對這些飛行器進行合理監控和管理。」
嚴治慶相信這可以成為現實。嚴治慶在回憶比爾蓋茨1980年代早期的願景時問道:「你還記得微軟說他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每家每戶的桌子上都放著一臺電腦嗎? 我們也有一個夢想,就是讓每家每戶擁有一架載人飛機。」
野心總是超過監管條件。但是如果沒有人試圖建造一輛飛行汽車,永遠都無法迫使監管者制定規則,這就是為什麼億航決定在CES上推出億航184原型機的原因,因為它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它是不朽的。它促進對話、推動競爭,並最終可能迫使採取行動,讓人類多年的夢想變為現實。
Popular Mechanics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每天清晨打開庭院裡億航184,乘坐會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去上班。
我們就是未來的Jet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