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年是什麼意思?南方小年的習俗
2025-06-14 08:19:15
南方,在古時稱為南蠻之地。古時候南方由於氣候溼熱,不適於人口居住,所以南方的開發晚於北方。直到南宋被叛軍逼至南遷,才有大量人口遷往南方。自此,南方憑藉當地豐富的物產以及便利的水運交通條件,慢慢繁榮起來。
南方小年的含義
南方小年是指大年三十前的年,南方地區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關於南方小年的傳說
其實在清朝以前,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過小年。到了清朝,由於統治者信奉薩滿教,要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會在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神的時候,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自此開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區別。又由於清朝的統治中心在北京,南方受清朝統治者的影響較小,所以北方人改為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南方過小年有什麼習俗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