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世界冠軍表演太極拳-功夫表演
2025-05-17 10:56:08
凝神靜氣,形神合一,於行雲流水間展現著純粹的中國文化。
有人形容中國太極拳像崑崙山上的一棵靈芝,既是壯麗山河的一個點綴,又是巍巍大山所養育的一株仙草。太極拳雖然只是中國絢爛傳統文化寶庫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卻又是凝聚傳統文化精髓於一身的光耀奪目的明珠。
北京體育大學太極拳教授徐偉軍分析29屆奧運會開幕式中的太極拳表演說,在長期發展中,太極拳的理論基礎不僅限於道家思想,並且幾乎吸收了全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有著醇厚的傳統文化氣息。太極拳已不單單限於學拳健身,還可以從中領悟中國傳統哲學的奧秘,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長期習練的徐偉軍教授,雖年過花甲,可仍昂首挺胸、眼神清亮、氣宇不凡。在他心目中,太極拳不僅是一種體育運動,還包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信息,是中國哲學理念和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太極拳的三大理念是「太極共生、生命整體、圓道運動」,這與中國社會發展緊密相關,中國人打太極拳,競技性不強,但娛樂性有加,還是對人身心的完善和道德人格的教化。
徐偉軍從太極拳對比了中西方文化差異。西方的文化理念強調精確性,常以物理量為評價指標,體育上也是一種組織化、規範化、量化的「物質」體系,追求身體的最大數值,實現「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而中國人的文化視生命為整體,更重視物以外的「神」,強調人身心合一、形神一致、靈與肉的統一,太極拳運動也就不僅要表達身體,還要表達人的心靈,要求動靜有序、剛柔相濟;這樣衡量的指標也不再是個單一的成績指標,還有很多非物質參量。
徐偉軍認為,西方人重實實在在的「物」,體育也是身體能力的表現,是一種技術和動作的完美。而中國人重虛實結合的「神」,使太極拳也有了更豐富的內涵,最外顯的第一目標是「招熟」,動作熟練,這只是一個基本的技術和體能目標;其次才是第二個目標「技藝」,通過人對運動的用心感悟、用心表達,創造獨特的美感,喚醒觀眾對運動的理解,讓人欣賞到運動的美。達到這個層次還不夠,最高層次是要上升到第三個目標——「道藝」,要得到大道,要身心兩忘,感悟到宇宙萬物,實現「天人合一」。
徐偉軍說,習練,從技術到技藝再到道藝,從小道悟大道,從對世界的不知到融合於世界。從小道的人的身心合一,參悟了大道的天人合一,通過身體的運動,人的靈魂實現了升華。身心合一、神形兼備,中國體育中所蘊藏的智慧,所張揚對人的道德、人格、內心潛力的開發,值得向西方體育展示和推廣。
徐偉軍進一步分析,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和諧」,所有理論都講陰陽、講平衡、講共存,小處是個人身心和諧,大處是世界和諧。萬事萬物為保持和諧,大到宇
宙,小到細胞,都在旋轉中實現和諧。太極拳旋、移的「圓道」運動,就是對天道的效仿,是人用身體去效仿天道,最終實現天人合一。
同時,太極拳運動也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在太極拳中存在著剛柔、虛實、動靜、快慢、開合、曲伸等既對立統一、又可相互轉化的矛盾,比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達到了「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境界。
在特有的太極境界裡,外有舒緩、柔和、自然的拳式,內有松靜、安舒、平和的心境,蘊含著太極的剛柔之美、神韻之美和協調之美。此時無聲勝有聲,默默展示著中國人對生命、對於自然、對於平衡、發展的理解,表達著東方獨有的人文情懷。
徐偉軍相信,不僅是一個拳種,更是一個文化符號,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現在已成了中國對外交往的「名片」,以中國為核心,在、澳大利亞/東南亞以及韓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地逐漸普及/並開始向非洲/中美洲的國家和地區滲透輻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練習太極拳的人數超過2.5億人,成為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武術運動。從黑眼睛、黃皮膚的亞洲人,到金髮碧眼的西方人,從鶴髮童顏的老者,到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在太極拳的一招一式和舉手投足中,人人都領悟到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品嘗到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