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武當功夫傳承現狀

2025-08-08 06:35:08

 歷史的武當武術並非在張三丰之後始有,而是在道內交流傳播並不斷演化,故而形成了諸多流派。自張三丰集眾家所長而創太極之後,諸多流派均受其太極拳尚意不尚形的理論所影響,故而盡尊三豐為祖師。張三丰之後,武當武術仍然是道教內部流傳的主要武術流派,並不斷吸取民間武術,也有許多流入民間。解放後,由於特殊歷史時期的原因,武當道人們紛紛被迫還俗,謹於少數道人堅守祖庭,是以造成了武當武術散落民間的現象。與少林寺一樣,隨著國家逐步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掀起了武當武術歸根的挖掘整理工作,如朱誠德、郭高一、趙劍英等等老一輩武術家做出了諸多貢獻,使武當武術得以在武當山得到延續。

 

  其後,武當山來了一名叫做鍾雲龍的新人,出於對武當武術的崇敬與熱愛,在年輕時學有所獲之後,便下山遊歷遍訪內家名師,將散落民間的武當武術收集整理,基本完善了武當武術的系統體系,可謂做出了承上啟下的重要貢獻。

 

  21世紀初,作為武當武術掌門人的鐘雲龍道長廣收門徒,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武當傳人,其中,又以袁師懋、陳師行、陳師宇等最為出眾,相繼在武當山開辦武館,不但招收國內學員,更深受世界各地外國友人的喜愛與尊重,武當武術終於走出國門。此三人中,又以陳師行影響力最大,陳師行道長19歲下山,在武漢、上海等地傳播武當太極拳,並以武當輕功馳名海內外,對整個武當武術對外的推廣與宣傳做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

 

  2007年,就在陳師行道長的武當師行功夫館建立不久,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孤身尋訪來到了武當,這位年輕人本身有很好的武術功底,加之刻苦好鑽研以及過人的天賦,很快得到了陳師行道長的重點培養,短短一年的時間裡,迅速由助教提拔為教練,這名年輕人叫做戴乾宇,來自山城重慶。

 

  2008年,戴乾宇下山,回到家鄉重慶,將武當太極拳推廣到了重慶市各大健身俱樂部,影響力也逐步擴大,但他仍然沒有停止步伐,陸續組織了多名武當新一代傳人來到重慶傳拳,有學員說這樣會影響他自己的生源情況,但他卻說,中國武術之所以發展不如跆拳道等國際武術,就是因為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未能清洗,他不願墨守成規,他希望更多的武術人可以致力於武術傳承的工作,希望更多的武術學習者將來都可以武術職業為崇高的事業。

 

  2011年,經過2年多的授拳與市場開拓經驗,戴乾宇創辦【俠客功夫會】倡導「時尚的功夫運動,健康的功夫生活」,他說:「讓每一個武術人擁有廣闊的事業發展、受人尊重的職業平臺,不是某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做到的,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更需要當代武術人共同的努力。所以,俠客功夫會不僅是傳授武當武術的地方,也隨時歡迎國內外各武術流派前來開班授拳,交流學習,共同發展。」

 

  現在,不僅僅是在重慶,中國各大城市,以及國外,都逐漸出現武當傳人的身影,共同為武當武術的傳承事業而奔走闖蕩,武當武術的前景,一片蔚藍。

同类文章

形意拳介紹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國傳統武術,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之差別.形意拳之短打直進用於戰陣中最為適合,無花俏之招法,長勁亦是最快.兩軍交戰,千軍萬馬中,要能有閃轉騰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如黃河之決堤。

形意拳功夫實戰視頻演示

形意拳功夫實戰視頻演示

形意五行拳及五行連環拳

形意五行拳及五行連環拳講解

形意拳教學視頻

中國傳統武術經典系列片形意拳上形意拳教學視頻下

邸國勇形意拳教學八字功和實戰用法

邸國勇形意拳教學八字功講解和實戰用法八字功「八字功」之起收回轉:出勢用雞形,轉身皆虎託,收勢退步橫拳,回身雲者,勢盡而身回也;轉身雲者,至開勢處而身轉也,兩者式同而地異焉。「正門八字功」共有八字訣如下:展:展者,寬之意,即拓張手足也。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敵手也,此節最見身法。裹:裹者,圍裹也,裹敵

李德印形意拳教學-三體式

李德印形意拳教學-三體式三體式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樁功練習萬法起於三體式  保持心靜體松

許文慧形意拳教程

許文慧全國傳統武術金獎

武當純陽大功

武當純陽大功武當純陽大功是道家功法之精華,由全真教龍門派二十二代純陽門一代宗師劉理航所傳授,此功法是純陽門的護體防身必須修煉的功法。此功內外雙修,動靜結合,內練五臟六腑,外練筋骨皮,通過長期吸運、閉、噴氣,並配合身體外部、軀幹、四肢的一系列特定動作的鍛鍊和排打,達到卻邪扶正,治傷除病,外可抗擊承打之

形意拳械套路欣賞

形意拳器械套路表演

武當山幾景圖片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 屬大巴山東段。西界堵河,東界南河,北界漢江,南界軍店河、馬南河,背倚蒼茫千裡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武當山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