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波五步真氣運行法 練習方法
2025-08-08 12:51:08
第一步 呼氣注意心窩部
1. 方法。做好練功準備,放鬆身心,自然呼吸,吸氣和平時一樣,呼氣時加一點意念,就是讓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初學者都會有雜念,心不可能完全靜下來,正常現象,沒有關係。發現有雜念了,就把思想拉回來想著心窩部,)
2. 時間。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條件許可的話,每天固定時間練功,養成習慣,對穩定思想更有幫助。沒有固定的時間也不要緊,只要抽空抓緊練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練習三次,每次二十分鐘。如認真操作,一個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能做到一天三次當然好,不過一般早晨沒空,中午也夠嗆,只剩下晚上了,晚上能認真練,效果也不錯,如果晚上時間多,可以多練幾次,練幾十分鐘休息下,再練幾十分鐘,時間多的話,一個晚上可以練三四次)
3. 效果。開始幾天由於不習慣,姿勢也不夠準確,有的同志會感到頭暈,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顎等,這都是自然的現象。不要有顧慮,只要按要求堅持鍛鍊慢慢就會好了。("心窩"就是「中丹田」,是以巨闕穴為中心的一片區域,不用太拘泥某一點。沿胸前正中線,順著硬硬的胸骨往下摸,骨頭結束後再往下一兩釐米就是巨闕穴,守這一片軟乎乎的胃區就對了)
如果第一步練了一兩個星期還沒有感覺,也是正常的,安娜 就練了三個月,但是一般人不願意堅持這麼長,.可以換個姿勢,平躺在床上,全身放鬆自然,其它要求不變,呼氣想著心容易,吸氣啥也不想,比較容易得氣.本來,平躺不太適合練功,因為壓迫督脈,而且男性練功後來,直氣通過下陰時,容易遺精,但是剛開始的時候這樣練幾天,得氣後穩定一兩天,再恢復坐姿,也沒問題
第二步 意息相隨丹田趨
1. 方法。當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氣即覺心窩部發熱時,就可意息相隨,自心窩部開始,呼氣注意丹田,不可操之過急。用力太大產生高熱也不舒服。(第一步練成功的標誌,不一定是心窩發熱,體質虛寒的人會發涼,有胃病的人可能心窩痛,有心臟病的人會有類似發病的反應,也有人是心窩發脹,發緊,下墜感,都是真氣聚集的表現,這些感覺穩定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步了)(如果不主動練第二步,一直守心窩,多數情況下,真氣也會自行下到下丹田,自動完成第二步)
2. 時間。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鐘或半個小時,十天左右就可以氣沉丹田。
3. 效果。由於真氣已通過胃區,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氣沉入丹田後,周圍臟器如大小腸、膀胱、腎等都逐步發生生理上的改變,一般都感到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現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這裡的丹田指的是下丹田,以肚臍下三寸的關元穴為中心的區域,說穴位時的寸是中醫上的同身寸,三寸就是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這四指併攏時的寬度)
第三步 凝神調息守丹田
1. 方法。當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顯感覺,就可以把呼氣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不要過分注意呼氣往下送,以免發熱太過,耗傷陰液,犯「壯火食氣」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溫養。「少火生氣」正是此義。(守下丹田時意念要輕,若有若無,有一搭沒一搭的想著下丹田最好。而且這時,可以呼氣才想丹田,也可以吸氣呼氣都想著下丹田。對於區分呼氣吸氣困難的人來說,不再要求只有呼氣才想丹田了)
2. 時間。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時以上。這一段是培養丹田實力階段,需要時間較長,一個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3. 效果。由於任脈通暢,心腎相交,中氣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靜。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夢,以及心臟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轉。通過練功不斷的給腸胃增加熱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體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氣充足,腎功能增強。患有陽痿病症的大有好轉,女子月經不調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腎水旺盛,肝得滋榮。因此,在這一階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顯好轉。堅持鍛鍊,自然痊癒。(剛剛練到第三步時,因為真氣不足,進入下丹田後,不能充滿丹田,就沒有氣感了,好象氣全沒了似的,這時不要擔心,繼續堅持意守下丹田,真氣充足了下丹田就會有氣感)
第四步 通督勿忘復勿助
1. 方法。原則上還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氣沿督脈上行的時候,意識應該跟隨上行的力量。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不要用意念去導引。這就是勿肋。
2. 時間。每天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每次的時間也應延長到四十分鐘或一小時左右。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通督的時間和力量不可能一樣。有的人一剎那就通過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的人通督時間稍長,並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數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後,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入腦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刻形成任督循環,養生界稱此為「小周天」。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實際情況。真氣不斷地補益腦髓,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凡是由於腎精虧損和內分泌紊亂所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酸腿軟、月經不調、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氣短、性慾減退等神經官能症狀,都可得到改善。長期堅持,可以康復。因練功經絡通暢,有些多年不愈的頑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顯。一般情況表現為精力充沛,身體輕捷。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機
所謂元神,就是大腦調節管制的本能力量。與識神對立。識神是有意識的精神狀態。元神和識神是體和用的關係,元神為體,識神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脈,腎氣不斷灌溉腦髓,元神的力量不斷得到補充。心主神明,心氣上照於腦,才能發揮其全面的調節管制作用。
1. 方法。原則上還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後各個經脈相繼開通。如果頭頂百會穴(上丹田)處有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頭頂。可以靈活掌握,這叫「有欲觀竅,無欲觀妙」。(功夫很深時才能守上丹田,我們一般守下丹田或中丹田就好了)
2. 時間。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時或更長一些。總的說時間越長越好。大約一個月左右,身體內的各種觸動現象才能逐漸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現象。
3. 效果。根據身體的表現,尤其是丹田與頭頂百會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說明,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內分泌協調而旺盛。這種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現的越明顯活潑,對全身的生理生活機能調節就更好,真氣也就更加充實,不斷地補償和增強身體的代謝機能,可充分發揮機體的潛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強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減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痾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癒。堅持鍛鍊,就可以達到身心健康、益壽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氣運行養生實踐(靜功)鍛鍊過程中的總體概況。在實踐中,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具體條件又不一樣,所以效果與表現也是因人而大同小異。鑑此,鍛鍊時既要順乎自然,靈活運用,不能刻意拘執;又要本著一定的要求,耐心求進,持之以恆,不可自由放任,實為成功之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