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府內派功法之一
2025-08-07 21:45:08
淺說楊式太極府內功法
李正
如今,隨著人們對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追求,太極拳運動開展的越來越廣泛。尤其是楊式太極拳以其飄逸瀟灑的外形,凝重深遂的內涵頗受廣大群眾喜愛,已成為流傳最廣,習練者最多,海內外老少婦孺皆好的一種強健體魄,自衛防身之術。
然而,縱觀國內流傳的楊式太極拳套路,多為澄甫先生所傳之大架。許多練拳者提出一個問題,即當年楊露禪先師祖在京城宏揚太極拳數十年,打遍京城無敵手,人稱 「楊無敵」頗負盛名,若果只有一趟太極,未必能撐得住門戶。實際上楊式太極拳並非只有一套大架,只是由於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楊家只把一套大架公諸於世,而其他功法則秘不外傳或擇人而傳。楊露禪、楊班候當年在京城教拳就有府內、府外之分,府內乃教清王朝的貴族子弟。清朝的皇帝多為馬上皇帝,滿族也是一個好習武術的民族,在府內教拳是不敢弄假和懈怠的。由此,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傳的楊式太極府內派所傳太極拳套路共有十套,其套路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健身,內功,技擊從套路、口訣到具體操練手法,豁然通達,自成體系。按府內派所傳拳譜要求研練楊式太極拳,可很快登堂入室,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筆者是楊式太極府內派弟子,研練楊式太極府內派功法十五年,受益非淺。但在與太極同道的廣泛交往中,深感過去府內派由於封建保守意識太重,再加上種種具它原因,流傳面過窄,不利於楊式太極拳的傳播和發揚,更不利於中華太極文化的發揚光大。為了恢復楊式太極拳的本來面目,今將本人多年來所學,所知之楊式太極府內派功法公之於眾,請廣大太極同道共同研究、發揚。
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傳的楊式太極府內派功法傳到筆者已是第六代,其傳承關係為:楊露禪一一富周 (時任端王府管家,旗人),一一富英 (富周之子)一一蕭公卓一-翟英波一一李正等人。富周是旗人,當年在端王府做事,好習武,所學乃楊家全部太極。富英是富周之子,家學淵遠,後又與李瑞東,毛蘭亭等名家交流拳技,頗負盛名。蕭公卓是保定市近代著名武術家,自幼習武,曾在東北軍任少將師長。早年曾拜郝為真為師習郝派太極,後拜富英為師學得府內派全部太極。蕭師爺同時精於八卦、形意、通臂,是保定蕭氏內家拳的創始人。翟英波從蕭公卓專習府內派太極十數年,在太極推手,太極內功方面頗有造詣,現為保定市太極拳名家。筆者從翟英波老師習楊式太極府內派功法已十五年,得翟老師言傳身教,小有所成。楊式太極府內派功法能夠得以在保定市流傳也頗具傳奇色彩。據說富周先生是楊露禪先師祖府內高足,學得楊家全部太極。因為當年楊露禪先師祖初入京城王府授拳,不思保守也不敢傳假,對弟子精心教導,悉數傳授。後楊班侯進京助其父教拳,對其父將全部太極外傳很不滿,就把眾門生召集起來說其父年齡已大,以後練拳都要按班侯教的架子改過來,專攻大架,不要再練其它套路,意為 "收拳"。當時楊班侯正值壯年,武功高強,眾人皆以班侯所傳為真。唯有富周先生不肯改拳,曰"願跟老師錯下去"。並向班侯保證所學絕不外傳。如此才將楊家全部十套太極功法完整地傳留下來。富周先生遵其言,只傳其子富英。後清王朝被推翻,富英窮困潦倒,當時蕭功卓師爺在東北軍任職,頗有財力,將富英一家養起,才學得楊家全部太極,因是從府內得來,所以稱楊式太極府內派。富英先生除了傳給蕭公卓外,還曾傳高子範、龐天保二人,後高、龐二人不知所終,有無傳人。
楊式太極府內派功法 (徒手套路)共有十套,其由淺入深自成體系,即:智捶、大架、老架、小架、長拳、小九天、後天法、三十散手、十三總勢、點穴法。另有太極推手、太極球、劍、刀、棍、槍等。
下面將極式太極府內派功法 (徒手套路)逐一件簡單介紹:
智捶:智捶是太極拳初練的入門之拳,類似於外家拳的彈腿,也是太極拳申一些基本動作的簡單組合。其目的是開啟初練之門,所謂開竅,因此叫智捶。智捶中有撇身捶、搬攔捶、栽捶、指襠捶、肘底捶等捶法,所以也稱太極五捶。
大架、老架和小架:楊式太極拳中大架、老架、小架的架式、套路、手法、式子名稱等大至相同,但其練法和要求則有很大區別。其中有慢打快打之分,開展緊湊之別。大架是練太極拳的初步功夫,拳架處處求長,出手緩慢開展,平心靜氣,意定神寧。其步用弓蹬、頭頂、肩垂、臀收、胯抱,手如抽絲連綿不斷,步似貓行輕靈沉穩。由靜求動,動中求靜。有疏通血氣之功,活動筋骨之能,是太極拳的初步築基之法。若求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練好一套大架足矣。楊式太極府內派大架與當前流傳較廣的八十五式、八十八式大體相同,在姿式和手法上略有區別。
而老架拳式和練法,功用與大架相比,似乎更進一步,拳式在開展中求緊湊,手法嚴密而精確,姿式安祥而活潑。步用三體,手分陰陽。頭、肩、手、足、臀、膝處處合規,心神意氣樣樣守矩。身法便於技擊,手法結合實用。在輕靈中內含粘沉,在活潑中不失穩重,實乃太極拳最基本之拳勢。
小架則近乎快打,為老架功夫純熟之後又進一步的練法。其手法、步形、身勢、神情又與老架不同,為太極拳高層功夫。其出手,舉步和身法,處處輕靈活潑,緊湊、嚴密,一行一動均合技擊之術。哼哈二氣常有,嘻怒嗔樂伴行。意動神隨,用意而不用力。緊湊中不失開展,所謂行如遊龍,動若猿猴。出手含著,動靜得法。今人很少能練到如此境界。
太極長拳:長拳是單式修練,然後再任意組合的練法。長拳有三十七個 (組)單式,一式練熟再練一式。每個 (組)式子均可單獨演練,練熟後也可相互連貫,生生不息,相繼不斷。長拳沒有固定套路,依演練者的興趣、思路、功夫而定。太極長拳在練法上要求松、柔,圓、活、追求胎息、內勁,所以又稱先天拳。
小九天:小九天是結合吐納練內功的套路。古人把天分為九重,又提出要追求天人合一。因此,小九天是把人體比喻為大自然的再現,通過天人合一去練習,追求大自然中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在人體的表現。例如;通過小九天拳的練習要達到:身法疾如風、發力注如雨、抖彈迅如雷、出手快如電。小九天套路把太極拳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剛柔相濟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後天法:後天法工於外形,多屬肘法,膝法。以爆發力、抖彈力等明顯發力見長,外形勇猛剛烈。表現了人的本能反應。後天法與先天拳 (太極長拳)的練法形成鮮明對照。
三十散手:三十散手是三十個練習技擊的手法組合,每個組合又有三種變化。是楊式太極府內派技擊術的精華所在。
十三總勢:十三總勢也稱十三內丹功法,採取十三種動物姿態練習太極內功,是太極拳的高層功夫。不同於通常所說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太極點穴法:太極點穴法是在上述功法全部練成後的最後功夫。點穴法共有24種手法72個變化,採用點、打、拿三種形式制人。點穴時多用指;打穴時多用拳和肘;拿則包含了掐筋、拿脈、節絡、反關節等。點、打、拿三種形式結合起來實標應用中變化無窮。練習點穴法首先要牢記人體各穴位的部位、名稱、作用,高層次的還要熟悉人體經絡穴位的子午流注時間。另外就是要練習指力,速度和準確度。
上述十套功法,為楊式太極府內派全套功法。均有拳譜和口訣傳承。但由於本門派封建保守意識較重,現在能全部掌握十套功法的人已很少。本文是首次公開披露楊式太極府內派的全部功法套路和概況。筆者將打破封建舊習,把每套功法的套路名稱、口訣和練習方法等逐一整理成文公之於眾,使埋沒多年的楊式太極府內派功法再現於世,並發揚光大。
太極點穴法是楊式太極府內派所研練的高層次功法之一,也是歷代傳人的看家功夫,絕不肯輕易示人。在當前科學技術發達、經濟改革開放的年代,徒手技擊已失去其往日的意義,任何高手也不可能用秘術、絕招擊制人於死地。但是,太極點穴法作為太極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需要致力於發揚國粹、研究太極拳的專家愛好者們去探討和發掘。太極點穴法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許多人只是聽說過,並未親眼見過,更不要說實用。實際上太極點穴法並不像傳說中那樣神乎其神、高深莫測,許多門派的拳術中都有點穴法,只是名稱叫法不同、擊打方法各異。點穴法的功夫主要在於認穴的準確、擊打的速度,掌、指、拳的硬度、力度。只要學習者苦練基本功,教授者毫不保留精心指教,點穴法是不難掌握的,尤其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絕大多數習太極拳者都有一定的文化素質,知識面要比古代人豐富,廣闊得多。因此,只要有明師指點,個人刻苦鑽研,下功夫苦練,是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並掌握的。
楊式太極府內派點穴法共有二十四種手法,七十二個變化,分為點、打、拿三種形式,點穴時多用指,打穴時多用掌、肘,拿則包含了掐筋、拿脈、節經、閉穴、反關節等。點、打、拿三種方式結合起來,在實際應用中變化無窮。
人體共有108個穴位,其中36個為死穴,更有8個穴可使人立時斃命。因此,太極點穴法必須擇心地善良、武德高尚者才可傳之。
筆者整理的楊式太極府內派太極點穴法乃根據秘傳拳譜中點穴法二十四手之名稱,每一手按照演練的過程,將所擊打之穴位用四句形象化的口訣表達出來,簡單易記,便於愛好者研究練習。此太極點穴法為首次公開,有緣者得之,望得之者珍惜。
太極點穴法手法及口訣
一、黃鷹捉兔:
黃鷹搖翅半懸空,眼似利劍爪似弓
老兔尖滑朝天望,迎風三踩腹喉胸
二、猿猴扳枝;
樹上猿猴跳縱橫,右拿左兮左亦同
練就五指金剛力,內關合谷八邪中
三、順水推舟:
俯身拉縴浪中行,倒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