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的故事簡短
2025-08-07 10:33:09
每一個傳統節日其由來傳說都值得我們去重視,端午節的由來主要來源於屈原跳江的故事,關於屈原跳江的說法可謂耳熟目染,但是關於屈原的具體故事卻鮮有人知。想要更好地傳承中國特色傳統文化,每一個傳統節日的由來傳統都需要我們去深刻了解。
屈原跳江的由來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傷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輕生。
端午節的說法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節日風俗盤點
端午節要划龍舟,大人們也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等,如今各地常見的可能只有包粽子的習俗了,各商場也會售賣包裝精美的粽子禮盒。當然端午節不僅只有划龍舟的慶祝方式,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都是為了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