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極拳行工須知
2025-08-07 01:34:08
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無論是走架還是打手,每一舉動都必須用意來指揮,以意去求其精微巧妙,切不可用力。然而什麼是意?怎樣用意?為什麼要用意不用力?「力」指的是什麼?這些問題習者一定要弄明白。
所謂「意」,是指習者的思維器官,對於太極拳的理論原則及其具體的行工實踐要求進行思想活動後,所產生的認識結果在思想意識中的反映而形成的意識要求。習者有了這種意識要求後,在行工實踐時則必然會以這種意識要求去求達感性的認識,使自身的運動按照太極拳的理法要求進行。習者在這種運動過程中的感覺、思維和想像等等各種心態活動的總和,統稱為「用意」。
當太極拳的理法要求作為在行工實踐中所要取得感性認識的結果,預先在習者的頭腦中形成了意識觀念時,習者在行工實踐的活動中必然會以這種意識觀念來支配自己的行動。所以,當這種意識觀念的活動由習者的思想器官通過高級神經系統發生作用時。就會使人體的隨意機能實現習者的意識要求。太極拳能夠通過人的意識要求對隨意機能產生作用,使人體進行極其精微複雜的運動,這是人類特有的意識對人體所具有高級能動作用的結果。
所謂「用意不用力」之力,指的就是沒有這種意識參與的運動結果。這種力沒有意氣虛實之分,用力過程簡單而缺乏變化,且容易暴露自己的意向,使對方有機可乘。
太極拳之所以提出用意不用力的原則,就是要通過人的意識的正確活動,將先天自然用能的習慣轉變為精微巧妙的內勁,誠然對於初習者來說,由於對太極拳的理法尚不能正確的理解,意識還不能發揮其巧妙的能動作用,因而身不能由己,於是意氣跟不靈,行動不聽使喚。這些現象在初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習者弄清原理,明白規矩,循於原則,一舉一動善於用意,不斷地研究揣摩,就能不斷地提高意識對隨意機能的支配能力,由「用力」漸至「用意」。久練之後,自然能達到意到、氣到、形到,所謂「意、氣、神」三者的統一。熟能生巧,日久功深,那時周身節節處處皆能聽從自己的意識指揮,以至達到說有即有、說無即無、隨心所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