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和菠蘿的區別,鳳梨和菠蘿是同一種水果嗎百度百科
2025-08-10 15:02:08
菠蘿和鳳梨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水果。其實兩者是有一些區別的,但是區別很小。下面小編就用文字和圖片給大家全面講解一下它們的區別。
菠蘿和鳳梨怎麼區分?關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菠蘿是菠蘿不是菠蘿。
(吃瓜者說板磚就位,等待發射,5、4、3、2……)
別擔心,聽我說完。
首先,菠蘿就是菠蘿。菠蘿是鳳梨科的植物,雖然整個鳳梨科非常龐大,有2000多種。花卉市場的觀賞鳳梨和空中鳳梨都是鳳梨科的成員。然而,在這個龐大的家族中,真正能吃的東西卻少之又少。進入人類餐桌的只有一種,那就是菠蘿或鳳梨,它的拉丁學名是Ananas comosus。
至於這個物種的中文名,有兩個來源。一種是鳳梨的頂芽長得像鳳凰的尾巴,所以叫鳳梨(閩南和臺灣省都有);二是因為和菠蘿蜜相似,所以打著菠蘿蜜名字的幌子變成了菠蘿。這為今天的爭鬥埋下了伏筆。如果是在英語世界,那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人們叫它「菠蘿」。
(大航海時代的菠蘿都叫菠蘿。圖片來自網絡)
很久以前,這種植物被南美洲的人民發展成為一種水果,到今天已經種植了近4000年。然後我被從歐洲划船過來的哥倫布一行人遇到了,所以我得給這種新水果起個名字。它叫什麼?歐洲人對用蘋果命名植物情有獨鍾。腰果蘋果是腰果的持有者,糖蘋果是釋迦牟尼的名字,蓮霧是蓮霧的名字,菠蘿叫鳳梨。這個命名規則簡單明了。
反正菠蘿或者鳳梨在植物學上是一回事,世界上只有一個物種。
換個角度說,菠蘿不是菠蘿,這種商業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那是因為菠蘿的品種確實很多,單從大類上就可以分為凱恩、皇后、西班牙等類型。不同類型性格差異很大,比如冠芽邊緣有刺但無刺,果眼或深或淺(要不要挖眼),菠蘿蛋白酶多或少。這些特點綜合在一起,就有了菠蘿不菠蘿的說法。
(傳統皇后鳳梨,帶多刺的冠芽。圖片來自網絡)
(有無刺葉子和冠芽的菠蘿品種,凱恩菠蘿。圖片來自網絡)
我國培育了一些眼淺的品種,比如金鑽菠蘿、牛奶菠蘿,就是典型的無眼菠蘿。這也是市場上標註為菠蘿的商業品種。
當然,這些新品種除了無眼、香甜多汁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咬嘴,不泡鹽水。這是因為這些品種的菠蘿蛋白酶含量很低,不會引起過敏和不適。所以這個名字也被用作「菠蘿」的身份象徵。
(無眼菠蘿。他們的風格所在的空腔變淺了。剝皮後不用挖眼睛就可以吃了。)
綜上所述,菠蘿和鳳梨只是不同商家對自己品種的新定義,就像瓜蔞還是蘋果,獼猴桃還是獼猴桃,草莓還是草莓。在植物學家看來,世界上只有一種菠蘿/鳳梨,但在形狀和味道上有差異。
菠蘿和鳳梨有什麼區別?一張圖先告訴你。
菠蘿頂葉直而光滑,無內刺,表面淺綠、淺黃;菠蘿頂葉尖銳多刺,內部有刺,表面橙黃色。
然後
菠蘿不用削皮或切塊就可以直接吃;菠蘿需要挖眼,泡鹽水才能吃,沒有澀味;
再一次
菠蘿甜,多汁,爽口,菠蘿吃起來酸酸的。
菠蘿菠蘿吃之前需要鹽水嗎?菠蘿用鹽水浸泡5分鐘後可以吃嗎?
建議食用前浸泡20-30分鐘左右。
吃菠蘿前要用鹽水浸泡,因為菠蘿中含有一種「菠蘿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面的蛋白質。所以,如果直接食用,這種成分會刺激舌頭,導致舌頭麻木。但如果菠蘿在鹽水中浸泡一段時間,這種菠蘿蛋白酶成分就會分解,這樣菠蘿的口感會更好,舌頭也不會麻。
菠蘿吃之前需要用鹽水浸泡嗎?
不需要。
菠蘿和菠蘿不一樣。菠蘿中的「菠蘿蛋白酶」含量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吃完後舌頭表面的蛋白質不會分解,會導致舌頭麻木。所以吃菠蘿的時候,只要把菠蘿的皮剝開就可以吃,直接吃味道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