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為什麼要賞花燈看花燈 上元佳節祈許光明
2025-08-02 05:04:09
自古以來人們在正月十五當天就有著許說得傳統活動,因為正月十五是過年的最後一天,所以也叫做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會賞花燈看花燈甚至去猜燈謎頗有樂趣,為了使我們更好地融入生活去了解相應風俗的來歷與講究也會使我們更好的理解一個年。
元宵節賞花燈看花燈
在隋朝時期,元宵節觀燈的活動已經非常熱鬧了,唐朝更是將這個活動進一步擴大,當時國家富裕,人們的娛樂活動更多,元宵節點燈的活動被發展的十分興盛。宋朝的元宵燈會除了花燈還有煙花、燈謎等娛樂活動。這時候的元宵觀燈活動可以持續好幾天。古時候沒有電,在到了夜晚的時候,燈是可以驅走黑暗,帶給人們安全感的東西,所以點燈往往能衍生祈求光明,去邪避祟的意思。
賞燈的起源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叫燈節、上元節,家家掛燈,人人賞燈。而元宵節賞燈這一習俗的起源則有很多不同的說法。說法一:據民間風俗史書記載,隋朝末年,隋煬帝揚廣為了顯示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戲棚,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匯集於此,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昇平。
看花燈的寓意
元宵節的花燈寓意: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裡扎一小棚,棚裡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徵意義。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