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簡化太極拳基本步法介紹 練24式太極拳能養生保健
2025-08-02 08:41:08
太極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對於我們的養生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經常練習。而且練習二十四式太極拳就是非常好的選擇。24式簡化太極拳是非常受大家歡迎的,生活中我們經常練習太極拳對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要學好太極,首先要了解太極拳自身的特點,今天太極拳小編就來介紹24式簡化太極拳基本步法及4大動作要領還有就是保健養生功能有哪些?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認真閱讀這篇文章哦!
24式簡化太極拳基本步法介紹
1、弓蹬步是前腿彎曲後腿蹬,又名弓箭步
是指前腿彎曲如弓,後腿蹬直如箭。太極拳的弓箭步與少林拳的弓箭步不同。第一兩足距離較近約等於兩三足距離。第二是前腿的前弓是由後腿後蹬所致,形成形與勁板反之像,符合力學原理。此種步法在太極拳中用法最多。
2、騎馬步
其姿式如騎馬之式,兩足平衡距離稍比肩寬,也可三腳寬,身體下坐半蹲式,兩膝不超過足尖,臀要高於膝,松腰松跨,上體要直,此式在太極拳中用處不多,僅在起勢、收勢、金剛搗碓等動作應用。
3、丁字步
丁字步是兩腳成丁字形站立。一足實著地另一足尖實落地,如「六封四閉」、「高探馬」、「上步七星」等動作均用此步。
4、並行步
兩腳分開、並行,如「雲手」動作即用此步法。
5、平僕步
即一腿下蹲,一腿伸開僕地,如:「切地龍」、「跌岔」即用此步法。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4大動作要領
(一)、神為主帥,意動身隨
練習太極拳的全過程都要求用意念引導動作,把注意力貫注到動作中去。
例如:做太極拳「起勢」兩臂徐徐前舉的動作,從形象上看,與體操中兩臂前平舉的動作相似,但在太極拳的練法上,從開始做動作前就要有向前平舉的意念。
做氣沉丹田就要有把氣沉到腹腔深處的意念。意不停,動作隨之不停,猶如用一條線把各個動作貫穿起來一樣。古人在練拳過程中所總結的「神為主帥,意動身隨」,就是強調用意念引導動作。
(二)、注意放鬆,不用拙力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在保持身體正常姿勢的情況下,身體各部位的肌肉、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
在做動作的過程中,要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人體的脊柱按自然的狀態直立,頭、軀幹、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動,達到式式連貫、處處圓活、不僵不拘、周身協調、動作自如的狀態。
(三)、上下相隨,周身協調
太極拳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有人說,打太極拳時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成一氣」,這些都是形容練太極拳時「上下相隨,周身協調」的意思。
初學者雖然在理論上也知道要以腰為軸,由軀幹帶動四肢來進行活動,但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可先練習單式動作,同時練習步法,然後再進行套路練習。
(四)、分清虛實,穩定重心
在掌握太極拳身體姿勢的動作要領後,要注意動作的虛實和身體的重心。因為在太極拳的套路中,動作之間的連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變,都貫穿著步法的變換和重心的轉移。
同時,還要講究身法和手法的運用。不論由虛到實,還是由實到虛,既要分明,又要連貫銜接,做到勢斷意不斷,一氣呵成。所謂「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就是對太極拳腳步輕盈和動作均勻的描述。
練二十四式太極拳有哪些養生保健功能
一、二十四式太極拳是比較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養生術,而且練習的過程中要講究動靜結合,動中求靜。
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的七情對氣血的幹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二、二十四式太極拳是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強調全身心的放鬆。「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髮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從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
經絡不通就會出現身體的病變,行動不利索、血液不暢通,有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不利我們的身體健康。
三、二十四式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和虛實轉換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
實際上就是對自己身體做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疏通經絡,疏散內氣,加強並維持各經絡組織之間的生理功能,使全身處於平衡狀態。
總結:在閱讀了以上的文章之後相信大家對練習二十四式太極拳有一定的了解,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二十四式太極拳,在練習二十四式太極拳的時候,首先就要做到動作姿勢要正確,其要求就是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松腰斂臀、沉肩墜肘。如果動作姿勢不正確,勢必影響力量的協調發揮,造成局部肌肉勞損和關節的負荷過重,就會造成膝部勞損。所以小夥伴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傷了自己哦!